Sunday, August 30, 2009
達利和他的情人Little Ashes
星期天該是個全天騎乘的日子,畢竟是百公里的挑戰,週六上課回到店裡也才10 點多,交待他們幫我處裡鍊條的事宜,我想我回去整理一下,該可以趕上12:20的場次。
前幾天才跟同事聊到西班牙文應用的範圍還不小,真該覺得重新學習西文,那對喜歡旅行的我來說,這樣未來遊走南美該會輕鬆一些吧!今天一坐進電影院,想到這是描述達利 & 他的知己的事情,該是西班牙文的呈現,雖然我是沒能聽懂1%,但就是喜歡聽一些非英文發音的影片,覺得有點小心喜呢!不過影片一開始看到的文字都是英文,我就知道他們把他拍成英語片了,說真的還有點小失望呢!
對於達利,第一次較有規模的認識是多年前故宮舉辦的達利特展,第二次就是我旅行到西班牙前,有再認真研究一下他的作品,不過那一次在巴塞隆納停留時間,有太多高第作品須要去尋覓,達利美術館又比較遠,得搭火車前往,不想太過於奔波,我還是停留在巴塞隆納好好品味高第。是有點小可惜,但旅行中都這樣啦!有點遺憾,也許會更有動機再回去。
電影給我的第一個教育,原來布紐爾、達利、羅卡是同一個時代的人。他們的傳記我分別讀過,也許當初分別看的時候對其他人的認識也不多,我已經完全不記得我讀的布紐爾傳記談到什麼?只記憶著他的『安達魯之犬』,但其實我根本沒看過他的電影,只知道他是西班牙的國寶導演,完全沒想到他們彼此在對方生命裡有那樣多的刺激、互動、衝擊。
故事從1922年,在西班牙首都馬德里,年僅18歲,才氣縱橫的薩瓦多‧達利(Salvador Dalí)來到馬德里大學,立志要成為名垂青史的偉大藝術家!他既害羞又狂野不羈的獨特氣質很快吸引了學校裡另外兩位才子的目光-佛多里柯‧賈西亞‧羅卡 (Federico García Lorca)、以及路易斯‧布紐爾(Luis Buñuel.)。
很快,達利、羅卡、布紐爾這三個人在校園裡自成一個領導集團,不過達利和羅卡之間卻逐漸有那份欣賞、愛慕的情愫出現。那是20年代,同性戀該是個完全不能觸碰的議題吧!看到羅卡的掙扎,布紐爾說服達利遠走法國,也許也是想拆散他們,劇中的布紐爾是個絕然反對同性戀者,我不知道實際狀況是如何,下次回家重讀布紐爾的傳記吧!
三人各自在他們的領域發光發熱,1936年,西班牙內戰瀕臨爆發,三人再度聚首,羅卡為了理想主義奮鬥,達利卻是最親進資本主義者,但法西斯主義已經在西班牙發效,羅卡被補,槍殺身亡,得年38歲。最後那幾幕,就是朋友接到訊息對他做出的致意,有那麼一點點感傷。也許因為劇中的羅卡表現的氣質,讓我對這個西班牙詩人還蠻感動的,後來查了一下資料,看到相片,還真跟這演員有那麼一點神似呢!
這電影的片名就是以羅卡的《小灰燼》這首詩為命名的。詩裡寫著:「我們都是世上的小小灰塵,也許曾在畫布上駐足,但在數千年後,都將歸於塵土。」寫下他的歷史觀點,寫下他們的生命記憶!
對於電影裡談及達利 & 羅卡的情感,說真的我還蠻震驚的,不是因為同性戀的緣故,只是我一路看到所有達利的傳記,談到感情,就一直只有『卡拉』,我們在他的作品裡也一直看到的都是『卡拉』,這時冒出一個情感的牽絆、遺憾…那是很奇異的感覺。不過對我來說,每次看藝術家傳記電影,就是讓自己再重新去翻閱那曾經讓你感動的作品,那些八卦,我想跟我們欣賞的內容沒那樣大的關聯,不影響他的成就,況且我一直覺得『愛』不須去分同性or異性,那種面對感情的心情其實都相當,沒人願意特別選擇不同,也不該對同性戀有那樣的偏頗吧!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