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une 30, 2018

眾神的餐桌

眾神的餐桌:跟著食物說書人,深入異國飲食日常,追探人類的文化記憶
作者: 張健芳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18/05/17
語言:繁體中文

《一個旅人,16張餐桌》就讓我非常驚艷這書的內容,所以對這本書我根本沒有猶豫就是得收著,看完後更是我非常推薦的一本書。這絕對不是只有飲食吃喝這一回事,飲食文化承載人類共同的情感,從這個點下筆,總是最能引起共鳴,然後一點又一點,一步一又步,我接近故事的核心,捕捉了永恆的神思…


這次我們看到更多,正如編輯所說的「宏大史詩藏在日常茶飯裡,爐火蒸騰,炊煙裊裊,一起坐上異國餐桌,爬梳飲食脈絡,招喚人類所虛構的眾神,品嚐各種人生況味。」所以我們從印尼的香料裡,她和荷蘭青年的談天説地中去看荷屬東印度公司統治印尼時代,到一個白人為帝國時代展現的原罪,到豆寇戰爭,世界的翻轉。而瑞典的尋菇,看到瑞典家庭裡的一些傳統、一些北歐神話,到同性婚姻法的議題。越南河粉到間諜系統。土耳其烤肉一路聊到冒頓單于,佛朗明哥舞者說著這一切就是生活,而且因為窮那有什麼食譜秘方,吃食就為了活著,就是大鍋菜的表現,但他們卻是世界上最棒的補鍋匠。........

張健芳再度臥底異國餐桌,透過「打牙祭」這樣的「社會行動」,追探人類文化的根源,共感各民族跨時空、跨地域的記憶。

這根本就是本文化人類學筆記。


Friday, June 29, 2018

只有大海知道 Long Time no Sea

蘭嶼,比起沖繩可能更難以到達的台灣島嶼,該也是台灣旅遊裡最難掌控的地方,『關島』的機率是最高的。猶記得一個朋友的大學畢業旅行第一站就是蘭嶼,然後就七天都在蘭嶼,卻是哪裡也沒去,7天關在民宿裡,甚至後來也沒什麼東西可以吃。雖然說是20多年前的事情,其實這些年還是改變不算太大。但觀光客都如此,可以想見當地居民的困境更大。我們都還可以離開,她們離開了,就有一種失根的感覺。

大海總是這個島嶼不能缺少的元素,球鞋表達的是ㄧ種經濟困頓,這些是我們已經認知道的蘭嶼。對於這一片我們了解不夠多的小島,ㄧ不小心就會淪為漢人自己的浪漫想像OR是ㄧ種無聊地憐憫。

故事其實沒有很突出,但導演也沒有那樣的漢人自我中心主義,她試圖理解點出這小島的問題,當然生命也很難有個固定答案,也沒有想要創造出個美麗的結局來麻痺這些問題。對我們這些外人VS蘭嶼人,都得在面對這些變化中去思考可以怎麼做,也許才是對這島與更好的選擇?

故事也許不是那樣的突出,但面對她們的生活的困境,小孩子沒有父母在身邊,無論有沒有經濟上的困難,其實最重要的就是那份渴望愛的需求沒有辦法被滿足。故事的主角是自小由祖母養育長大的男孩馬那衛,總盼望長期在台灣謀生的缺席父親,有天能回到蘭嶼、陪伴他的成長。而另一個主角是來自高雄的年輕老師,兩人相遇在老師抵達蘭嶼的第一天。

當然兩人衝突從開學就開始,卻也在互相了解中珍惜這樣的交錯。原住民舞蹈比賽,大人想要藉著記功嘉獎有機會調回台灣,小朋友希望有機會可以到台灣跟父親見面,看起來大家都為了夢想奮力一戰,但在集訓過程中,老師卻發現,孩子們對代表達悟文化的內涵其實沒有那麼認識,對於丁字褲顯然排斥,不願穿著它上台表演。

老師跟孩子如何從文化中找回驕傲與勇氣,願意穿上丁字褲登台演出?而當他們踏上台灣,仲勛和馬那衛原先的夢想,也開始有了轉變。

該片以一個思念父親的男孩故事展開,不僅帶出達悟族文化與現今的融合及衝擊,更側寫了日趨嚴重的隔代教養問題。最珍貴的是,全片並不以「台灣觀點」來訴說,而是真心誠意呈現他們的所思所想。導演崔永徽透過長期觀察、田野採集的真實故事,費時六年才完成劇本,為了保有真實感,他甚至不讓演員來演,而是聘請老師到蘭嶼教授表演,以激出當地民眾的「表演魂」,自己登上大銀幕講出自己的故事。

以第一場跳水幫忙撿墨鏡為開始,而以跳下愛河為終,呼應了海報上那小小一段文字『風在、海在,只有你不在』。

Wednesday, June 27, 2018

女間諜的告白The Spy

女間諜的告白The Spy
作者: 保羅‧科爾賀
原文作者: Paulo Coelho
譯者: 陳佳琳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7/10/24
語言:繁體中文

雖然作者最近的作品已經不會像那"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 & "我坐在琵卓河畔哭泣"時那樣整個像被雷打到的感覺,但整體來說都是中上以上的作品,當我沒有書可以看時我就會選一本他的書來讀。也因此我剛剛查看了他出版的作品,20部作品裡我竟然看過13本,根本就是有些誇張的比例了。

這部作品其實跟以前他那種不斷在闡述人生哲學的內含有很不一樣的東西。全書以第一人稱及書信形式,巧妙地將一戰期間歐洲傳奇女間諜──瑪塔.哈莉的曲折人生,透過她獄中陳情的書簡,如訴衷腸般娓娓道來。曾經舞台上風靡萬眾的女神,為何淪為階下囚?她熱愛表演,以及表演帶來的名利財富,她得罪了誰?為何傳奇戛然而止?保羅‧科爾賀在扣緊史實的前提下,藉由她的故事,省思世人對於女性、背叛、原罪所作出的嚴厲審判,從未將息。最後,作家以精湛文筆虛構一封她四十一歲遭逮捕後,律師在行刑前夕寫給她的最後一封信,寫出了他的看法:「她唯一的罪就是想做一個獨立的女人。」

當然我們也可以在閱讀她的人生裡頭去思考這樣的人生哲學造就了她的人生,許多的悲劇是否自己都該負擔許多的個人責任?我們在閱讀時也想想是否可以在某個部分做一扭轉?

  ※『誰是瑪塔‧哈莉?』

瑪塔‧哈莉(Mata Hari, 1876-1917)堪稱歷史上最傳奇的女子,本名瑪格麗特.葛楚.佐勒Margaretha Geertruida Zelle,出身荷蘭鄉村的小鎮姑娘,日後搖身一變成為廿世紀初歐洲大陸最有名氣的脫衣舞孃,她烏黑的眼珠,橄欖色的皮膚和濃密的秀髮,以驚世駭俗的表演聞名於世,這名放蕩不羈的舞者,因為對金錢和權力的執迷,名聲日漸敗壞,淪為在政商權貴間周旋的交際花,最後甚至在一戰期間被法國政府指控是雙面間諜加以審判。後世學者不絕投入研究她間諜身分的真實性。

一九一七年瑪塔‧哈莉因間諜罪遭到審判。一百年後,作家保羅.科爾賀重新審思她的生活和性格。從荷蘭小城裡的童年歲月,到嫁給酗酒成癮的外交官,在印尼爪哇當地不開心的婚姻生活,後來她憑著高明的手腕和時尚的妝扮,在巴黎社交圈打開知名圈,是走紅全歐洲的脫衣舞孃,也是很多政治權貴的紅粉知己。儘管沒有證據足以入罪,瑪塔.哈莉依舊未能逃脫法國情報單位的迫害和起訴,並在小說的末尾,作家虛構了她在獄中的最後一封信,由她的律師所寫,以發人深省的角度讓讀者去看戰爭下的歐洲,人心叵測,也見證一名女性想掙脫世俗桎梏,一心追逐自我的藝術和名利,罔顧他人眼光,可能付出的致命代價。

Thursday, June 14, 2018

逆光天堂:看見你不知道的拉丁美洲

逆光天堂:看見你不知道的拉丁美洲
作者: 李碧君
出版社:南十字星
出版日期:2016/12/07
語言:繁體中文

拉丁美洲,一個據說是被上帝遺忘的地方,原來也是一座逆著光的地下天堂。

這一大塊土地,作者用一年走過很多地方,那是跟香港很不一樣文化的土地,ㄧ般的我們會帶有很多新奇的眼光,會寫下很多拉拉雜雜的東西,但他確用這樣簡單10篇文章寫下10個國家,那該是經過心裡的百轉千迴,沉澱再三後,一種很不一樣的觀點,去面對這個不一樣的世界。

因為時間夠長,不單純向我們觀光客ㄧ般忙碌走訪所謂的『景點』,他有更多對話,當然我們的是也還是很難真的進入那樣的世界,只是多了ㄧ些理解。


本書收錄10則拉丁美洲旅行紀實,深入當地人文,感性書寫所見所聞,發掘其自然與人情之美。從阿根廷啟程,沿路抵達巴西、祕魯、古巴等地,最後降落在墨西哥。

全書提供一個全新視角,藉由認識拉美,進而了解世界更多的起端,看見一個不同於我們認知、想像的國度。


◎本書攝影呈現拉丁美洲自然與人文之美,以及在鏡頭下的百轉人生,使讀者在圖文中彷若親臨走過此地,並對拉丁美洲,有更深刻的印象。

◎這本書,不僅是描述異地的生活,一個美洲新大陸的樣貌。當薩依德的東方主義走到二十一世紀,人們該以怎樣的視角重新觀看並理解世界,本書透過一個旅人的足跡,呈現了拉丁美洲在歷史發展脈絡中的軌跡,看見一個不同於我們想像的國度。


Wednesday, June 06, 2018

帶媽媽去旅行


帶媽媽去旅行
作者: 太源晙
譯者: 熊懿樺
出版社:EZ叢書館
語言:繁體中文

笑容、幸福與夢想
是我送給母親最好的生日禮物

環遊世界300天,走遍50個國家100多個城市。30歲的兒子與60歲的母親,在撒哈拉沙漠看無邊無際的星星;在耶路撒冷聖墓教堂前虔誠的禱告;用雙腳走出的一生也無法忘記的背包客旅程

享受、體驗、熱愛這個人生
是這趟旅行的原因

縱然已橫跨歐亞非三大洲、兩大洋,走訪多處城市,仍滿足不了老媽天生的旅遊魂,
睽違許久終於再次踏上旅程,這次,環遊世界的最後一站,帶著媽媽來到人稱最危險、最神祕的「中南美洲」來了!

這真的是很不一樣的環球之旅。我們看過情侶、夫妻、好朋友,但母子的組合真的在環球世界之旅絕對是難得。該說中年兒女跟父母一起自助旅行就已經是很大的勇氣了,300+200 plus,連我自己都不確定我可以挺過這樣500多個日子在外面的生活,更難想像可以這樣一路"享受"旅行,對一切這樣充滿好奇心,新奇感,好寬闊的心接受這世界上的一切,他面對這世界呈現在他眼前的態度真的讓人讚佩,而組合這樣奇特,難怪在沙發衝浪裡被接受的機率那樣高,而且後來那些沙發主,讓這旅行真的加了好多洋蔥,人與人之間可以這樣無私、無條件地給予,很多時候那不就是我們一直愛上旅行的原因。發現好多人與人之間的美麗。 

雖然是兒子陪著媽媽去進行這環球世界之旅,不過姐姐在首爾"總部"駐守,面對突發狀況的隨時支援,小小的團隊,確展現了非凡的力量。其實讓我很感動的是他們提出這旅行的初衷,讓媽媽每天可以大笑三次,很簡單的心願,確是在短期間內失去摯愛的母親 & 丈夫的媽媽,很難找到生活裡的樂趣,可以大笑出來。而後來這一路上媽媽每天都大笑超過三次,甚至該說笑容很少從他的臉上逝去;原本想說也許進行不倒1個月就要打道回府,沒想倒就這樣延伸,一直到10多月。而且回來後念念不忘這旅行的美好,又有了那另一段200多天的中南美洲之旅。

很可愛的遊記,很真摯的情感,絕對不在於那些景點,而是被後那好多好多的愛,才是讓我們咀嚼回味的。而後來那一些沙發主人來到他們家作客的點滴,這真的才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概念啊!

媽媽晉升為「旅遊隊長」,領著兒子勇闖沙漠、火山、森林、冰川,站在赤道上一口氣橫越南北半球、與鯊魚一起游泳,遇上扒手損失慘重、想出門買晚餐竟遭亮槍警告,堪稱旅遊最高難度的中南美洲,母子倆也沒在怕的啦!

  甚麼?早有豐富旅行經驗的母子竟在第一站就迷路?
  老媽勇敢嘗試高空滑索,不料卻卡在半空中動彈不得?
  不會游泳的兒子首度挑戰潛水,聲稱擔心的老媽卻悠哉地在旅社吃飯?

  旅遊的美在於預想不到的意外,充滿藝能感的母子檔為旅行增添不少笑料,
  不論是驚喜或驚嚇,兩人都能一笑搞定所有變數!

兒子的感謝:「老媽嘴上總說,她是託兒子的福才能環遊世界,但我才是多虧了健康又熱情的老媽,才能進行永生難忘的世界之旅。」

老媽的體貼:「要一起規劃路線,才能一起旅行。走訪亞洲和歐洲時,我欠缺這一點,使兒子疲累不堪。因此這次我必須盡情展現我心中的色彩才行。」

兒子:
  「活久一點,等我六十了再一起旅行,六十歲兒子和九十歲媽媽的世界之旅,如何?」

這一段話真的好有愛,真的享受這樣的親子關係,彼此理解各自的世代有體貼,才這樣願意繼續一起去旅行。

媽媽:
  「和這廣闊的大自然相比,六十歲的我就像個還躲在媽媽肚子裡的胎兒一樣渺小呢。」

  兩人年紀相加過九十、體重相加勉強達一百,
  就環遊世界而言,的確是極弱不禁風的組合,
  然而,柔弱的身形背後,隱藏著對丈夫、父親深深的思念

  「要承認這個事實很難,但無庸置疑,父親的離去,是這趟旅程的開始。」

  父親驟然去世,只留給家人無限的悲痛,
  無法看著終日以淚洗面的母親,兒子因而決心帶著媽媽展開世界之旅

  於是,這趟旅程開始了

  於是,這趟旅程至今仍持續進行中

  老爸,我總相信你一直都在保佑著我們
  老公,你閉上眼的那天,對我而言並不存在

  因為有您,世界之旅才能成行

  旅行,邂逅的不只是新事物,更多的是埋在心深處的珍貴回憶。

  近年來自助旅行的風氣興盛,提倡趁年輕多出走看世界
  然而,父母的夢想呢?
  那彷彿只為兒女而活,全世界僅有孩子的爸爸媽媽呢?
  本書不只記錄兒子與媽媽環遊世界的種種際遇
  更多的是,為父母親完成夢想的那份陪伴、那段過程。

  「媽,我們要再多住幾天嗎?」

  「要出發了,我們是旅行的人哪。」

Monday, June 04, 2018

小屋The Shack

小屋The Shack
作者: 威廉.保羅.楊
 原文作者: Wm Paul Young
出版社:寂寞
出版日期:2009/05/26
語言:繁體中文

一直沒有去看這電影,而且電影上映時書好像又改版了,我早就忘記我到底看過沒?那天因為同學在群組裡談到這本書,就找出這本書來看看,如何放下心理的傷,相信生命中有他的意義,而受害者不是不能得到幸福的,在他們在上帝懷裡時,那些傷痛就已經被撫平了,而在世界裡的人,該是記憶生命理的那些美好,珍惜可以創造更多的幸福,而不是以自己的生命悔恨以為救贖,那對逝去的親人來說那不會是他們希望的。

麥肯帶著三個心愛的孩子在暑假結束前到山上露營,開心的假期正要結束,卻赫然發現小女兒蜜思失蹤了!經過警方地毯式的搜尋,最後只在一棟山間小屋發現了蜜思血跡斑斑的紅色洋裝……

面對這樣的創傷,至少夫妻之間沒有去怪罪誰,家裡的情感聯結還OK,但事隔三年半,蜜思遇害的「巨慟」仍籠罩在麥肯心中。在一個郵差無法送信的暴風雪天,麥肯竟在自家門前的信箱中發現一封署名「老爹」的信,信中只邀請他週末到「小屋」碰面。「老爹」是麥肯妻子小娜對上帝的暱稱,而「小屋」則是他回憶中的至痛。這是某人開的一場惡意玩笑、殺害蜜思兇手的邪惡計畫,還是上帝真的送來了一封邀請函?

困惑、痛苦與憤怒的麥肯,決定獨自踏上重返小屋的旅程。不料在那兒等著他的卻是……他在小屋到底遭遇了什麼事?這一切跟蜜思、「老爹」又有什麼關係

Friday, June 01, 2018

俠隱

俠隱
作者: 張北海
 出版社:新經典文化
出版日期:2018/05/16
語言:繁體中文

對於北京,我算是比較沒感覺的,連北京都沒去過。但我把它當作一部有點「武俠小說」意謂來看的一本書。最後發現對那每天日常食物的描寫感覺更被吸引,尤其我是個餅麵控,對北方食物那些餅類就是很有感覺,裡頭那種日常生活的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豪氣,俠氣也跟著起了來。至於老北平的懷舊感,我真的就是無感,那得對那樣的老北平有些概念,有些情感的,會很有一種懷舊的心情,也有一種深得我心的理解。另外經歷過戰亂的老一代,那走過民國、北閥、抗日戰爭的種種,再回首北京變北平又再度成為北京,事事變化,滄海桑田感特別濃厚吧!

這裡的北京,不是今天的北京。是抗戰峰火前夕,既家常又詭譎的舊京。從中秋到冬至,春節到元宵、到清明、到端午…一直到盧溝橋的一聲槍響,江湖不再,現代遊俠該何去何從…

這是上個世紀北平抗日戰爭爆發前夕,發生在古都衚衕巷弄中的俠的故事——

1936年初,北平風雲詭譎,中美日暗中角力,華洋混雜中各種山頭林立。留美習醫的青年李天然,出現在北平車站。七年前他本來跟著師父顧劍霜在太行派習武,卻目睹師兄勾結日本特務,犯下滅師門血案。逃過一劫的他,必須手刃兇手,了此恩怨。

胡同大院樹影唱戲的聽書的……這是老北平陷入戰火前最後的美好時代,也是江湖規矩逐漸行不通的時代,當槍砲取代刀箭、法律取代規矩,這個華洋混雜、各國力量介入的北平,李天然結識了實業家、記者、政要、日本特務、中國間諜……各路人馬各懷鬼胎,各種勢力在老北平最後的寧靜中演變,末代俠士李天然面對的已經不是一段私仇,還有一個武人在新時代該做的抉擇。

作家張北海花了六年時間,把一個消逝的北平寫出來——

作者張北海認為,北京的靈魂存在於日常中:「從胡同,從小戶人家,早晨去買菜,外面等著的洋車,隆福寺,雍和宮的磕頭燒香的,一點一點;然後再加上各種風味的小吃,人們的生活……」1995年,張北海生病發高燒,在醫院住了九天,萌生了寫這本小說的念頭。他花了六年,查找歷史跟材料,終於用文字描摹了一遍北京的靈魂。

所以這本小說的人物是虛構的,但小說所涉及的歷史現實都是真實的。張北海所描寫的1936年間的北平,小至街道、四合院落樣貌、食衣住行的細節、到西安事變、日軍進城的背景,都力求符合史實,讀者跟著李天然踏入虛實兩種北京,也透過小說見證「俠」的時代如何成為過去——當槍枝出現,江湖被現實碾碎,隨之終結的還有北京城的美好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