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rch 30, 2019

泰北/泰東北旅行,行走的佛,Wat Phra That Khao Noi


我們因為沒找到理想的餐廳,決定跳過午餐,所有行程走完回到城鎮再去覓食了。所以往回Nan的路走去,最後一個點就是山坡上的行走佛。

在楠城西方有座「考乃山」,據說字面原意正是「小山」,這裡高度僅海拔250公尺,但因為是楠城週遭3公里近郊內唯一的制高點,面向城市的東側又有一座寺廟可供休憩,所以這裡就成為觀賞楠城全景的拍照打卡聖地。

考乃山上的寺廟就叫「考乃寺(Wat Phra That Khao Noi)」,最初於西元1487年 Phukha王朝於此山上建立佛塔用以存放佛陀頭髮(又發現了Phra That,所以有舍利佛塔),後來到了西元1906-1911年間進行大規模修復,除加強佛塔結構外,也建立了佛塔前方的正殿,至今「考乃寺」雖未成為皇家寺廟,但寺廟內的文物於1980年由泰國政府列為藝術文化遺產,成為國家級的重要寺廟之一。

當然我其實就不是個歷史咖,尤其是泰國的歷史,根本就是無知的程度。我是被就位於東邊平台上的金色行走相片吸引的。於西元1999年當地居民為了慶祝九世皇72歲生日,同時藉此凝聚楠府居民的信仰,故於山上建立一座行走佛,在城內的居民只要抬頭就能看到此佛像,而佛陀也無時無刻的看照著這座城市。(大部分資料來自來趣,Thai 北)

我們司機直接就將我們送上山,所以那所謂山腳下的階梯式我們從上頭往下望去的,本想說要不要之後騎腳踏車來看夕陽的,只是走過一圈覺得那夕陽那邊的景色不美,沒什麼興趣,所以就捨掉了一個走那303階的那迦石梯,很悠哉地在這裡欣賞這行走的佛和整片Nan美麗全景。

背面行走佛搭配城市景色比較美,大佛的正面反而沒那種氣勢。這行走佛太醒目,讓寺廟本身都失色不少,但我還是有近觀光客義務參觀了大殿,也走了一圈整個山坡,不過部分整建工程,得繞路走走。

Friday, March 29, 2019

泰北/泰東北旅行,傣仂、綠色田園、壁畫


一路看美術館、寺廟,我們也該歇歇來個咖啡,也因為有這個點,剛剛在美術館時不敢進去點咖啡,總覺得這樣我可能一天咖啡喝不完啊。

司機在停車場停車,這是半天來最多車子的地方啊!Bantailue Cafe。

我先去買咖啡,淑玲去找我們可以歇腳的小屋,剛開始竟然一直找不到屬於我們的小屋,不過其實很多人就是進來走走拍照,倒也不會停留太久,稍有點耐心就會有空出來的小屋可以發呆。這裡就是個開放空間的概念,你可以自由進來、自己在小屋睡個午覺、甚至你還有插座可以充電,也沒限制你一定得點餐,就是打開自家大門,你自己想進來參觀就進來,若拿了冰箱的食物就自己付費的感覺。有一種小小 烏托邦的感覺(雖然點飲料、點餐還是有櫃檯,畢竟餐食飲料等是得現場做)。

我們就在這裡發呆順便吃吃水果,點的咖啡不太好喝,但有這一片田園美景好像也沒什麼好抱怨了,而且我們也真的在這裡替手機充電。其實我是更想在這裡睡個午覺了,只是身為觀光客,又是假期即將結束,好像也得好好探探這個點,我們只好起身離開走走這一大片田園區啊!

來到這區域也讓我去尋找一些以前沒念過的泰國歷史。楠府傣仂Tai Lü為亞洲泰民族的一支,發源自今中國雲南、寮國與緬甸交界,經過長久的擴散與遷徙,目前主要居住在泰國北部,因為與蘭納王國有廣泛的交流,故也被稱為「蘭納泰」,除了有自己的文字外,文化風俗也與源自「素可泰」的中南部泰人不同。

優雅輕巧的竹便橋連結環繞農場的通道,每段路都有特別的風景,當然對我來說那掛著傣仂風格布幔,鮮豔多彩的布繡上幾何圖案或動物花紋,隨風展開,那樣絢麗奪目,就是這裡最美的風景。再繼續走便會往下進到農地旁的泥漿水塘邊,有黃牛一家人,或是水車,牛車.田間風光一覽無遺。

來到這裡就是要放下煩人的瑣事,忘記時間流動,把自己沒入翠綠清新的大自然中,盡情享受無所事事的美好。

若有下一次,也許我們可以更悠閒,帶本書,帶些水果,點上泰式奶茶,甚至另一邊叫上一份餐點,消磨一整個午後時光,然後再回Nan考乃寺看夕陽,周末市集找美食。

繼續這片田園景象我們來到普吉寺Wat Phuket。寺廟本體並沒有令人驚艷的特色,但廟裡壁畫卻有亮點,畫師們在一連串佛教故事的圖像中,加入了意想不到的人物,尋找那些亮點倒是可以在欣賞壁畫之間找到一些樂趣。

當然這裡視野很好,可以在這小山丘欣賞整片綠意,底下也有個咖啡館,可以繼續發呆。

之後該是我們在Pua最後一間寺廟了。司機一停車我其實想不起來我寫這個點的意義了,但我很喜歡那鞦韆之後的景象,而且那裏真的好舒服,享受涼風吹拂的感覺,完全忽略了這個有七百年歷史的舍利佛塔。

身為一個來去泰國超過十次的人,卻也完全是泰語文盲,而且對於寺廟沒有真正去研究他們的結構,看寺廟總是在看熱鬧的意味。這次終於弄懂了寺廟裡有Phra That就是有舍利佛塔的意思啦!

反正這整個區域寺廟都是帶有西雙版納風格。厚牆、小窗、重檐,三角楣雕刻蓮花的圖案,兩側有邊門。

在這裡發現一個觀音,但找資料沒發現有描繪這座觀音雕像的意義。


Thursday, March 28, 2019

泰北/泰東北旅行,Wat Nong Bua & Wat Ban Ton Laeng


想說為什麼壁畫的起源是在農播寺?閱讀一些歷史才知道楠國歷史,Pua開始。

歷史上的楠王國建立於西元1368年,是由瀾滄王國(Lan Xang,1354~1707)的永珍皇室親戚建立的伍花(Pukha)王朝,王城設於靠近寮國的Pua,以方便兩國交易往來。而十四世紀的楠王國為了與素可泰(Sukhothai,1238~1438)經商,將王城南遷至現今楠府城。來到PUA感受不到那曾經的王朝氣氛,但不斷地在每個寺廟裡看到融合龍坡邦、蘭納與西雙版納風格的嗅出楠王國歷史的蛛絲馬跡

來到因壁畫知名的農播寺(Wat Nong Bua),看到普明寺那樣的風格,是同時期傣仂藝術家繪製。

十八世紀初,當傣仂族從西雙版納移入並快速融入楠王國,除了楠王大方接納外,其中一個原因在於語言相通,使用文字與老傣仂文也大部分相似。蘭納文其實更像緬甸文,尤其是數字,根本與緬文一模一樣。蘭納文包含大量圓圈與彎角,原因在於當初大多書寫於樹葉上,為了避免劃破脈絡,設計大量的圓圈,反而與素可泰王國所創的泰文字有很大差異。

農播寺始建於1862年,同樣的厚牆、小窗與重檐為西雙版納的風格。大殿入口處又再加前殿,入口縮小,變形後的三角楣上佈滿馬賽克式的拼貼裝飾,帶有蘭納的細膩精神。

大殿增設兩個側門,是西雙版納佛殿的特色。

為了保護遺產,整座寺院不得捻香,可用這可愛的花束祭拜。

大殿滿滿壁畫,農播寺更像文化與藝術館一般的存在。壁畫為拉瑪五世皇在位時期,十九世紀的傣仂族藝術家繪製,至今超過百年。壁畫圖案記錄傣仂人的楠國日常,與佛教故事結合,另一個普明寺的表現。

整個區域我們又閒走著,環境其實很舒服,那長滿果子的樹,而且似乎在果子上寫下滿滿的心願,另一種形式的許願樹?

"愛的私語"還是無所不在啊!

繼續司機走了一小段路然後就停在一個停車場,其實一瞬間我也不知道這又是哪一間寺廟了。畢竟今天很多行程就是這區域的寺廟。但一下車我就大概知道,非常明顯的一座西雙版納式寺廟,Wat Ban Ton Laeng。

楠府最美麗的西雙版納寺廟Wat Ban Ton Laeng,迷人的厚牆、小窗與重檐特色,成就鑲藍色邊的美麗佛寺,跟我熟悉的清邁蘭納風格很不同。

始建於19世紀的Wat Ban Ton Laeng,三層仿茅草色系的黑屋簷,重簷底層誇張的向四方向延伸,有別於蘭納的輕盈,西雙版納風格更顯沈穩。寺廟沒有所謂的三角楣,入口僅是一個小窄門,這點與泰國風格差異最大。直指天際的三頭Naga飛簷與大鵬金翅鳥的Chofa依舊存在,並有兩座聖獅守護於外。

Wednesday, March 27, 2019

泰北/泰東北旅行,楠河美術館Nan Riverside Art Space


離開兔子生肖佛塔,繼續往郊外走去。司機將我們帶到楠府的當代藝術搖籃-之楠河美術館(Nan Riverside Arts Space or Nan Riverside Art Gallery)。門口付了門票費用,司機將車子停好,我們來欣賞這鄰河滿園綠意裡的美術館。

據歷史資料,13世紀末,楠府的第一座城市就建立於北邊50公里外的播縣Pua,各種精美壁畫的原型,也都完整的保存於此,之後我們將拜訪PUA尋覓普明寺壁畫的起源,而這中途會先將過這美術館。

《楠河美術館》位於楠府市中心北方25公里的路旁,我們就是包車前往,全然不用自己注意方向,這裡對我就是全然陌生,我一定得靠當地老司機才可以,不像在清邁OR Pai我可以自己知道大概方位。

資料顯示,美術館是個位在楠河旁佔地20800平方公尺的私人園區,地主兼館長Winai Prabripoo為了提供楠府藝術家們完善的展覽空間,在這蓋了一棟兩層樓建築,一樓用來舉辦時間限定的特展,場地大約可容納80-100幅油畫,作品種類沒有任何形式限制,只要是楠府當地藝術家且有足夠的作品,都可申請展出。跟著老虎走上二樓則是Winai Prabripoo的常設作品展,無論是光影交織的長椅,普明寺模糊印象或現代版偉大的耳語,進入楠府的氛圍裡。

對於看作品沒興趣的人,這裡也是個可以發呆、可以乘涼、可以看花看樹,也有個咖啡館可以喝茶喝咖啡看書的好地方,每個轉角都看到那份用心。不是很精緻的美術館,卻更多庶民生活,部是那樣的學術上的難以理解。

在整個空間和原本環境自然結合,而且隨著季節更迭有不同的花卉展開,在這裡我們賞了今年第一批的木棉花,雖然還沒大放,但還是美麗。洗手間也有不同的彩繪,可以在解放之際也有"美"可以欣賞。

這若是在我們從Pua回Nan路上當作最後一站,我們兩該會在這裡待上更久的時間,當初因為不知道之後的點我們會走多久,就不敢這樣無限制地停留。有機會再來我們該會給自己更多發呆時間。

門票20泰銖真的是佛心價,周三休館。

Tuesday, March 26, 2019

在懸崖邊緣,接住你

在懸崖邊緣,接住你:一名專業資深精神科醫師的現場醫療記錄
How Can I Help: A Week in My Life as a Psychiatrist
作者: 大衛‧戈德布魯, 碧爾‧布萊登
原文作者: David Goldbloom, Pier Bryden
譯者: 廖偉翔
出版社:木馬文化
出版日期:2019/01/09
語言:繁體中文

對於精神醫學,我們一直不太懂,而且正如作者所言:有種汙名化的感覺。即使今天我們聽聞多少憂鬱症,知道他就是個疾病,但有多少人還是認為那是病人自己的問題,是他自己想不開,是他想太多.............但說真的,對於腦袋我們懂得還是太少,即使是作者這樣在精神醫學領域30多年,成因?無解。但他帶領我們去理解這個行業,理解這些病人,理解不是什麼事情都有為什麼的答案。更重要的是他的同理心,「我們對於那些受困於瘋狂黑暗中的人們負有責任,因為他們不僅是我們的病人,也是我們的朋友、家人,以及我們自己。」不展現自己就是所謂的"權威",病人就該接受他的所有診斷處方,而是希望藉由理解,找到讓病人以及家屬更安心的治療方式。

精神科醫師的工作從約診病患到急診處置,從會談、診斷、治療、培訓住院醫師到進行公眾教育,既細緻又繁雜,本書以精神科醫師的一週工作日誌作為整體職涯的縮影,讓讀者以更有人情味的視角,看待此一備受誤解、充滿不確定性的醫療領域。

以一週工作日誌做為整體精神醫療樣貌的縮影,具體而微介紹精神科醫師的實際工作內容。這是台灣書市引進第一本以精神科醫師這一行為主題的專業書寫,作者以他長年工作的多倫多「成癮與精神健康中心」(CAMH)為背景,道出當代精神醫療遭遇的污名、困境、進程與展望。身處生存和工作壓力龐大的現代社會,精神健康的議題刻不容緩,本書的經驗除了做為借鑑,我們也不禁好奇,台灣目前的精神醫療環境是否也有相同困境?或因文化地域不同而面對不同的課題?
 
作者投身醫療最前線,以多年經驗探討思覺失調症、邊緣性人格、雙相情緒障礙、創傷壓力症候群、飲食障礙症等精神疾患發展與治療,並且透過大量的案例,延伸一系列關於精神健康的現代議題。過去幾十年來,精神醫學經歷了劇烈的變革,腦神經科學也有著驚人的進展,但至今精神疾患仍然影響全世界的每一個人。但精神醫療的照護最終依靠的,仍是信任的醫病關係、情感互動的人際支持,以及醫護人員永不言棄的希望,這些人我之間的論理學才是讓精神疾患者得以療癒、重拾人生的關鍵力量。

這整個閱讀過程我感受到他對病患的關懷,面對疾病的謙虛,不因為自己醫生的角色就處處用權威來壓制人。這跟我這些年陪著父母看病時的遭遇很不同,尤其是像媽媽失智症這種腦袋的問題,我們在日常生活處理上有很多困惑,但其實很多醫生就是一副權威的面對,似乎你提出質疑就是不相信他的能力。但我其實更相信他們也沒那樣確定,但他們沒辦法說他不確定,那是我很懷疑這些中期之後的用藥的效用?他不向我閱讀很多國外醫生展現得那份同理心,即使依樣無解,但至少心理上好受些,被理解我們面對的困難,而不是就讓你自己看著辦。甚至作者會更謙卑地感恩自己擁有的,畢竟有些人在發病前跟他並沒有什麼不同,而很多發病的促發因誤也沒那樣可歸因,但卻造成生命這樣大的不同。生命很多時候就是不平等,但擁有比較好的也許也不是你就特別努力、就是你該擁有的,願意多一份關懷面對每個個人,試圖去理解,整個捨會是否會比較不一樣,人與人之間也許看到更多溫暖!


泰北/泰東北旅行,Nan散散步,生肖佛塔(兔)


兩個老人家也不可能太晚起床,而現在民宿飯店早餐時間又都不會太早,我們就把握這清晨好時光出門散散步。

因為一會要回來吃早餐,我們想說也不要走太遠,就是附近小巷弄探訪。就這樣沒有目的地的閒走,也就是隨性地左轉右轉,就這樣邂逅一間寺廟,這個時間就是幽靜,尤其在巷弄裡。

說真的,這裡因為接近寮國,跟清邁那樣明顯的蘭納風格又有一些不一樣,但我因為也還沒真正去接觸過寮國,整體上也不太知道那些是龍坡邦風格,但就是很簡單的欣賞美的角度去看。

另外一個門出去,發現一間大宅院,觀察了一會,發現是民宿,只是後來查了一下房價,感覺上該是Nan數一數二高的價格吧。這樣一晚約6000泰銖的價格,在沒有五星級大飯店Nan,該是天價。但我其實很喜歡我們入的有家庭溫馨味道的民宿,小巧也溫暖。

看看時間也差不多了,我們也就回去吃早餐。而昨天訂了計程車。離約定時間還有一大段時間,我們決定來去看看早上的菜市場風景。另外還可以看看他們的熟食區賣些什麼?也許可以當作我們覓食的參考。後來我們帶了一包豆漿+油條,還有一些水果。這些根本就是我們今天外出的野餐,尤其我們後來沒碰到好的餐廳就直接跳過午餐,至少我們有些東西惦惦肚子。

不能免地就是一定要進去普明寺看看,所以在回民宿之前還是將腳踏車停在遊客中心門口,然後進去普明寺看清晨裡大家進去"說個悄悄話"。遊客中心有導覽,只是我們根本沒時間參加這樣的導覽啊!

回到民宿,民宿主人跟我們說司機已經到了。我們也整理好行李先退房,另外將我要去的點請他們翻譯成泰文給司機,之後我們就可以出發。

第一站就是Wat Phra That Chae Haeng,他是楠府的信仰中心,最初建於1355年,位於城外四公里的小山坡上。此處為十四世紀楠王國的生活區域,與素可泰王國(Kingdom of Sukhothai,1238~1438)經商而有密切關係,佛塔供奉的佛祖舍利,正是從素可泰王國供請而來。此區域位處楠河轉彎處下游,易造成水患,後期才遷移至現今的楠城。

十八世紀初,雲南西雙版納的傣仂族,因與居住地統治者衝突而遷移到楠王國定居,便將西雙版納的服飾、編布手法與寺廟建築文化帶入楠國地,久而久之形成另一層面的泰式融合。厚牆、小窗,且大殿有兩個側門,皆為西雙版納風格佛寺的特色,之後我們到Pua參觀的很多寺廟都有這些特色。

兔年本命佛塔,正是Wat Phra That Chae Haeng,因此能在寺院見到許多與兔子相關的裝飾。泰國也有十二生肖,只是發現有些地區最後一個生肖是大象而不是豬。到處都有兔子,但奇怪在素帖寺好像沒有發現這樣。

寺院外的小花園,迷你版本的生肖佛塔介紹,將泰北包含緬甸的十二生肖對應佛寺與佛塔展示出來。有一點想要收集完十二生肖佛塔,我自己狗年的生肖佛塔遠在緬甸的大金石,那確實會讓我想到緬甸時一定要拜訪一下大金石。

回到停車場找司機,他介紹一間商店,說是他妹妹開的,其實對他們的服裝是有點興趣,但好像就在當地穿比較適合,回到台灣還是有點怪怪的。也許我就是買幾件,以後去泰國就是帶這些衣服出門就可以了。

我們繼續下一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