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December 25, 2014

利馬古書商El Anticuario

利馬古書商El Anticuario
作者: 古斯塔沃.法夫隆帕特里奧
原文作者:Gustavo Faverón-Patriau
譯者:顏慧儀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14/11/29
語言:繁體中文

雖然跟利馬一點關係也沒有,但看到利馬就有不自覺得吸引力,當然『古書』兩字也是很有魅力的,不管怎樣還是先收了書再說。

當然是有古書但跟利馬沒關係,只是背景是在南美有一座城市,而這座城市跟利馬很相似,有綿延無際的海景,城內充滿了腐敗與暴力。博學的丹尼爾是個引經據典狂,他在城裡一條首尾相連、如大蛇盤繞的大街上,和三位古書愛好者共同經營一家傳奇古書店。我們看到了古書店,也看到了古書商。

但其實這些都是鋪陳,其實是兩起or說是三起命案。三年前,丹尼爾因謀殺未婚妻而被囚禁在精神病院。因為他被囚禁,似乎前面的古書店就這樣畫下句點,而那時候的共同經營者也就這樣分散,故事好像就這樣結束了。不過丹尼爾的心理語言學家好友古斯塔夫突然接到丹尼爾來電,說他被指控殺害同病院的女病患。從她的胃到喉嚨都塞滿了書頁,擁有一整書架的書的丹尼爾是頭號嫌疑犯。他要求古斯塔夫為他找出真凶。

原來是個偵探故事啊!透過丹尼爾訴說的離奇故事並走訪過三位書店合夥人,古斯塔夫發現丹尼爾不只涉及一樁謀殺案。透過一群古書交易商的地下網絡,以及住院病人吐露的隱喻字謎,古斯塔夫推斷出一連串複雜案件的關連,越接近真相,真相也即將呈現,一個我們遺忘的人牽扯其中

每個人都在說故事,到底有誰說出了真相?

當一個被遺落的角色出現,故事也就沒那樣難猜,只剩下細節罷了!


算有趣的故事,卻沒有文案寫得那樣精采。

Wednesday, December 24, 2014

分崩離析Things Fall Apart

分崩離析Things Fall Apart
作者    奇努瓦.阿契貝 Chinua Achebe
譯者    黃女玲
出版社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14/12/01
商品語言  中文/繁體
裝訂  平裝

似乎又是一本出版近半世紀的作品,不過這次是重新翻譯,有些部份也另有新譯法。其實那塊土地我一直不熟悉,更沒有能力去分辨種族的不同,文化上更是一片空白。但19世紀開始的帝國主義不斷發展,強勢的文化進入,沒有理解,沒有包容,就看到如故事裡伊博族,面對白人文化的入駐,似乎只能接受順從,只是自己的根到底是什麼?其實我們面對自己的文化也有些失去,也許沒他們那樣的極端罷了!

阿契貝將這本小說的書名定為《分崩離析》,是取自葉慈的詩作〈二度降臨〉:
盤旋復盤旋,迴旋愈擴愈廣
猛隼聽不見獵者的呼喚;
一切分崩離析,核心已然承受不住;
世上只奔逃著一片純然的混亂。
以此詩句對比伊博文化的核心,在殖民文化、政權進入宗族部落後,讓伊博族分崩離析,陷入純然的混亂。

藉著當初伊博族的勇士歐康闊的生命故事轉折,讓我們看到一個部落社會的改變。他是個勇士,卻為了擺脫父親的懦弱形象,歐康闊盡一切努力,只希望族人不要認為他是和父親一樣的懦夫。然而這樣的偏執卻讓他鑄下大錯,長老裁定他和他的家人必須被流放七年,以平息神明的怒氣。

歐康闊遭到流放時,發現白人有意要將基督教引進到部落中,改信基督的黑人愈來愈多,白人也順勢站穩腳步,建立殖民政府。各個部落的族人面對逐漸生根的白人社會,只能選擇順從或是抵抗。

歐康闊結束流放的生活,回到伊博族部落中,發現家鄉也已經有白人進駐,甚至奪取族人的土地蓋起基督教教堂。歐康闊帶頭砸毀教堂,結果被白人拘禁起來,身上流著戰士血液的歐康闊無法屈服,但是他卻發現,族人面對白人宗教與文化的態度,已悄悄有了改變……


到底人類生命的追求是什麼?擁有自己的文化到底重不重要呢?  

Monday, December 22, 2014

回家

回家
作者: 顧玉玲
出版社:印刻
出版日期:2014/10/03
語言:繁體中文

描繪的是來去台灣的越南移工,在遷移與返鄉中拚搏的片刻人生。

離散總有挫傷,回家原就艱難。
天亮時,世界還會是一樣嗎?

也許越南這地方目前是我除了台灣去過最多次的國家,也許因為認識一些東南亞國家的移工,無論是他們在亞洲其他國家or去到歐洲打工的經驗,而且因為認識的人多了,逐漸去理解,發現人與人之間,不是該隨便一個標準來套用。而閱讀作者這本書,讓我們去理解這個離我們很近,連文化都有些牽連,一個夾雜歐洲與中國殖民色彩的國度。這裡,是大宗海外移工的根據地。

他們是穿越國界的積極行動者,在極其有限的條件下盤算利害、作出選擇,並大膽付諸行動。只是他鄉異地,鬼影幢幢,封閉的勞動環境、不穩定的居留身分、有限的社會網絡、不得自由轉換雇主等結構性因素,都成為旅程中不可知的人為陷阱。險境無以迴身。

而其實我每每看著許多的案例,我思考的是我們國家的外勞政策,我們跟仲介間的官商勾結是否到不仁道的地步呢?為什麼他們的第一選擇是韓國?為什麼須要讓一個工人這樣幾乎抵押了所有的財產才能換來一次來到異地工作的機會?當一切不是如他們想像時,考量他們付出的金錢,許許多多的逃跑,逃避…那變得沒有那麼難以了解。我只是很簡單的一個念頭,都21世紀了,為什麼我們還做著違背人權的事情呢?

他們所有的冒險犯難都為了一個,那是一個目標,讓所有的苦都可以忍受。只是這樣一條回家的路,對有些人可以是那麼漫長迢迢;另外一些人,縱使回家,家從來不是一個完整的概念,內在既是支離破碎,也是糾結網羅……


一翻開這本書,我就知道這書我只能在家裡看,不然得隨時準備手帕,又得面對許多狐疑的眼光,因為眼淚絕對會不自主的掉下來的。人生怎就一定有這許多的樣貌啊!那那麼多要面對的艱苦折磨呢!

Thursday, December 18, 2014

霧峰林家宮保第

  
因為既然要去霧峰,我又不小心看到可以去參觀霧峰林家的資訊,所以又上網登記了時間。所以離開亞洲大學,搭上公車進到霧峰市區,還蠻厲害就是在中正路郵局正確下車。選擇一家麵店吃過午餐,然後散步來到林家宅第,詢問我是否可以提早我的參觀行程,結果是ok的,我們就參加了13:30那一場導覽,來認識這1858年,臺灣第一閩式官宅。
  
霧峰林家是台灣五大家族之一,因其發跡於霧峰(古稱阿罩霧,今台灣臺中市霧峰區)而得名。
  
十一開間五進深,規模宏大、全台第一。重要名人詩畫亮點,整體彩繪細緻豐富一匾額一故事,充滿故事性。細木作部份(如支摘窗)變化多端,雅而不俗。材料使用呈顯出地域特色(如卵石土台之作法)。
  
由林文察興建,首先蓋好的是現在看到的中落(第三進正身及護龍);1870年起,林朝棟開始蓋第一進的門廳及第二進,直到1883年完工,而第四進、第五進及門口日月池、水亭,在1895年乙未割臺前才完工,之後大致維持原樣,除了1935年時,族人修改後落中庭穿心亭時拆除第四進,1999年地震時,除了第三進正身及拜亭曾作支撐,雖然土埆崩塌,整體架構卻沒有因此倒塌,但由於其他部分毀損嚴重,目前還在整修當中。宮保第正面寬有十一開間,跟以往一般人家三開間,官紳仕族頂多五開間的尺度比起來,果真有臺灣第一的氣勢。 
  
進入大花廳之前,我們還有一份下午茶。一進去就聞到香濃的桂圓紅棗的香氣,還有個小餅乾,一種被寵愛的感覺。
  
大花廳建於1890年,是台灣碩果僅存福州戲台。在林朝棟出任撫墾局長2年後,為了公共宴席使用,1890年起開始蓋一座三落的宴會廳,直到1894年左右完成。
   
走過『規矩』門,我們見識到這戲台的樣貌。閩浙建築風格的戲臺,面寬五開間。嚴謹中帶有變化感,明廳與洞窗作法極富特色。而那水缸原來還有收音的效果。
 
男女分隔的看戲空間,也是配合當時的民情。 福州戲臺和觀眾席精緻華美,為林家過去專屬之宴客與看戲空間,也是林家族人喜事的場地,每每開演盛極一時,林家當時還有專屬的子弟戲班,大花廳是林家鼎盛的象徵。
  

然後來到這後台,欣賞曾經在許多歌手MV出現的場景。這維時75分鐘的導覽,最後還有個紀念品,頓時讓我們的下午時光有氣質了起來,不是永遠的吃吃喝喝。

Wednesday, December 17, 2014

印象大師竇加展

  
某天隨便亂看資料就看到竇加展的訊息,覺得自己也沒去過亞洲大學安藤館,那就藉這樣的機會來去霧峰走走吧!而其他的夥伴也說要跟,等喬完大家的時間,就已經是12月了。
   
一行5人台北、新竹、台中一起到台中高鐵站集合,然後搭上公車反正終點站就是亞洲大學,一切安排的剛剛好,甚至進去後不久就可以跟上導覽時間。
   
今年是竇加的180歲生日,也是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慶祝開館週年,自1024日起推出「凝視繁華的孤寂者:竇加特展」,為台灣首次舉辦法國印象派大師竇加的國際級大展,展期至明年82,展出作品包括向日本北九州美術館借展的竇加真跡油畫「馬奈與馬奈夫人」。而這幅畫作因為還在日本展出,現在先借了複製畫,還有一個可愛到爆的VIDEO,真的讓你對這幅畫印象深刻,該一輩子不會忘記這幅畫的案外案吧!
  
對於竇加我想到的就是芭蕾舞者的那些畫作、雕塑,當然還是有因為想看安藤館的因素,卻沒想到這樣一路看下來,聽聽一些趣聞軼事,還蠻有趣的一趟看展經驗呢!來認識一下竇加吧!
   
愛德加.竇加(Edgar Degas18341917)出身於富貴的銀行世家,是法國印象派畫家中,與市井、都會最密切親近的畫家,受到馬奈畫作影響,非常關注當代城市周遭發生的庶民百姓生活景象,包括芭蕾舞女、洗衣婦、熨燙衣的女工、咖啡館裡孤獨喝苦艾酒的女人、股票市場、棉花交易所等,深刻紀錄了那個時代的歷史、產業、社會、人物與心靈,他後來自然寫實的雕塑表現,被同時代的雷諾瓦稱譽為十九世紀最重要的雕塑家。
  
竇加與馬麗.卡莎特的交往,在藝術史上也令人津津樂道,他們性格相似、個性堅強,知性勝於感性,彼此相互欣賞,卻不依賴糾纏,是愛人,是師生,是知己,像朋友,又像陌生人,雖分手,仍然關切對方的創作,兩人後來都因視力衰退與畫筆絕緣,後來也都終身未婚,各自走上為藝術犧牲的孤寂道路。
  
竇加身後留下一批不同主題的原型翻模雕塑─芭蕾舞者、馬、浴女等創作,不同的姿態、身形,成就了豐富的線條韻律,帶給後來立體派、未來派相當的靈感啟發;1881年展出「十四歲的小舞者」雕塑,身穿真實的芭蕾舞裙、舞鞋,髮辮上繫著緞帶,多了凡人如實的生命感,令人驚艷,是此次展出的重要亮點。
 
展場設計由名建築師陳瑞憲與美術設計陳俊良攜手打造,竇加的家族生平、芭蕾舞者、跳躍的馬匹、出浴的裸女,以及借自日本北九州美術館竇加的油畫真跡,都將在此精采呈現。
  

票價250元,但看建築加上看雕塑展,我想還是很值得的。

Tuesday, December 16, 2014

漸動人生You're Not You


該是因為今年的冰桶挑戰讓大眾至少去認識漸凍人這個疾病,也發現今年有許多討論ALS的電影,其中某些也許在前一年已經拍好,沒想到剛好可以搭配年度話題而排到檔期上映。

我第一次知道這疾病是因為閱讀TUESDAYS WITH MORRIE那老教授罹患的就是這個疾病,他用他自己的生命為昔日的學生上了一堂生命的課程。一堂勇敢的課,卻因為有家人滿滿的愛,讓這份生命的痛稀釋不少。而前週看了霍金的故事,我必須說他真的漸凍人中的奇葩,可以這樣走過50年,那是多大的想要活下來的渴望讓他可以去抵抗這疾病的折磨啊!然後這故事。發現能夠替這疾病做的事真的很少,我甚至覺得這疾病超越癌症、心臟病等疾病。一個不可逆的疾病,整個身體又都不再是你的了,要在這樣的情況下找到生存下去的意義,現在的我根本就不知道啊!

故事的主人翁,知名古典鋼琴家的凱特,美好的婚姻生活,就像個樣板家庭。面對這疾病,一樣無助,只除了他們不用擔心醫療支出,卻還是沒有辦法讓他在這過程裡找到繼續活下去的意義,甚至覺得自己是別人的負擔,影響了老公,影響了照顧她的看護。當然我們不知道上帝創造這樣的疾病的意涵,但願意面對,是有個不同的正向意義給旁邊的人。

就是這樣無力逆轉,又人的情感牽絆交織的矛盾,讓你在後半部根本得將整包面紙握在手上,隨時擦去那不斷掉下的眼淚。真的希望這疾病可以找到破解,讓人類不要面對這樣殘酷的考驗。


Friday, December 12, 2014

地方回憶錄

地方回憶錄
作者: 黃小黛
繪者:李檬
出版社:凱特文化
出版日期:2014/10/08
語言:繁體中文

第一本閱讀作者的書是《散步阮台南》,是個還蠻有感情的散步文學,也蠻像我自己日常生活裡的遊走心情。這一次擴張到全島,(其實還是有跨出了本島,畢竟來到了馬祖)

「時間的行走帶我們走更多的距離,通過生活中的挑戰和變化,選擇的過程中,我執消失了一些,行走的距離越長,只有擁有勇氣才能抵達,所以我們逐漸變成不同的色彩,有時是美景,有時是無法復原的碎片,因為資歷多了,身上會有更多的習氣和塵土。我們在不同的時間受影響,重要的事情重新在心上排列組合,知道這世上沒有所謂理想中真正的真理,每個人有自己的路程,走出的也都是獨一無二的光線,有時受人安撫,有時慰藉他人,沐浴在溫暖的光中,對生命的知覺也有所改變。」

而不論你走過世界各方,跟這塊土地的連結永遠都不一樣,一種走過後終究要回家的地方,一個心之所繫之處,在這生活的島嶼上,有太多的接觸經驗,這片土地同樣樂觀知命、溫厚的人情,在每一次的到訪,每一次相處,盡是故事之延續,那是豐富生活的故事。這裡有太多值得反覆回望的片段,關於心事、關於土地、關於飄盪的人情……時時刻刻,我們都需要可供放置「想念」的地方,因而必須找回所有的想念。

閱讀作者的地方回憶錄,也該認真想想自己的地方回憶錄,給個起篇,之後續篇再續篇。


淡水浮光掠影︱前進的意慾映在淡水的那幾個人/前進的意慾—Schee的摩托車日誌/前進的意慾月台上的ilya/前進的意慾—10的視窗/前進的意慾異境的tm

大稻埕一隅,時光迴旋︱時刻如此安靜/深呼吸/西臨淡水河望春風/他的1920/排骨湯

通化街紀念︱大街小巷的通化街/小小加/乙味屋/老李牛雜/運將/人生的走馬燈

在世界經過後的某處台北︱遠企三十八樓/遠企美食街的風景/謎樣的書店/茉莉飄香/土水師/品墨人生實踐的咖啡時光/謎樣的書店那一座曼妙的森林,天母誠品/水牛耕心田/虎林街黃昏市場的野薑花

舞工廠的踢踏/城市小遊俠/愛啊愛/我們之間不是跟上而是一起

中壢,不免想起了你︱我真的在旅行厚華/我真的在旅行阿福

安安靜靜在苗栗︱火炎山/蘿蔔

昨日台中的回音︱菩薩寺,他的習咖啡/魚麗人文書店,魚麗共同廚房/東海書苑/堅定少年的海岸線

一道來自雲林的大風︱馬蹄蛤/三條崙,孤懸之村

台南陽光在即︱茶香的世界封住歲月/茶香的世界孔廟護樹/茶香的世界千歲望春風,鶯料理開蘋婆/茶香的世界十八卯夜輝煌/茶香的世界揮毫的藝術/自在橫行的陳曉明/行走這些年,游智維

歌謠般的花東日常︱沙漠風情便有一種說不出的光芒/沙漠風情那是夏天的事情/沙漠風情感覺到了我的視線/沙漠風情正在開始卻也在結束/沙漠風情你要隨心所欲相容於自己/沙漠風情生命的重量/沙漠風情那個深深的凝望/花蓮日日/稻米與捕魚

故事裡的一則宜蘭︱那方野

重複擦拭的馬祖旋律︱人生的旋轉木馬/東引夕陽灑在海洋/臺馬輪/南竿夫人咖啡

Wednesday, December 10, 2014

遇見

遇見
作者: 劉梓潔
出版社:皇冠
出版日期:2014/12/01
語言:繁體中文

如果是命中註定,應該不會那麼難遇見,
遇見之後也不應該有那麼多困難。


上面那一段話在不同的故事中出現。18個角色,遊走於7篇小說之間,可以當做獨立的故事,or你就是想把他們串連在一起。這個故事的配角,但他們總是他們人生的主角,在另一段故事也許就是主角。但這就是人生,也許在這裡他們彼此錯過,然後再彼此相遇。而我們跟著作者在她筆下這個名為愛情的城市裡迷走,在緣起緣滅的倏忽即逝之中,閱讀愛情。

小兔遇見熊,是在一個叫作「命中註定遇見愛」的交友網站。那一晚,熊傳來一則訊息:小兔,妳睡了嗎?

有些朋友是這樣的,妳們之間存在著不太恰當的親密感,比如小芝和施文蕙。施文蕙搞不清楚她和小芝之間有什麼問題,直到她明白小芝為什麼要遇見她。

兩個不知道在幹嘛的人在一起了,周期和大余就是這樣。他們很快地相愛,然後結婚,他們開著貨車到處露營,直到發生那件事,上了社會新聞……

哆啦A夢對朵拉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有一天你比我先走,答應我,把你的皮膚捐給我,我要用來做一張沙發。

葉妍玫曾經發誓,萬一莊福全睡了她,她一定不要像其他女人一樣說:「我現在是你的了」,她要說:「你現在可以走了」。

每一個故事都是一個秘密生長的有機體,優雅地探進我們心底最幽微荒涼的區塊。出人意表的故事鋪排,有如萬花筒圖像一般不斷變形與翻新,末了卻折射出一幅清晰立體的愛情浮世繪。……

Tuesday, December 09, 2014

史托納Stoner

史托納Stoner
作者: 約翰‧威廉斯
原文作者:John Williams
譯者:馬耀民
出版社:啟明出版
出版日期:2014/11/01
語言:繁體中文

一本1965年在美國出版的小說,在50年後的今天我們看到中文版,而且是在這樣的時代在歐美各國發光發熱。原本我對這50年前的故事沒那樣大興趣,不過反正沒有書可以看,感覺也許是個可以看的故事,反正進到一個近百年前的美國,去感受一下那時代的氛圍也許也是讓自己理解那時代,也是不錯的,就收了這本書。

1920
年代的美國是個什麼樣貌?故事的主人翁威廉‧史托納於十九世紀末出生在美國密蘇里州的一個貧窮務農家庭中。他父親送他到密蘇里大學學習農業經營,但他卻意外愛上了與貧瘠農地天差地遠的英國文學,後來甚至成為了一位學者。不過,年復一年,史托納的生活遭遇一件又一件的挫折:脫軌的婚姻、父母的衰敗、家庭的暴力、愛女生命的消蝕,以及一段轉瞬即逝的燦爛愛情。淡薄堅忍的氣質,如何面對生命的種種衝擊?史托納在他不斷向自己內心追求的過程中,重新探索了純樸祖先們傳承下來的理智德性與靜默隱忍的力量。這些力量伴他面對一生無法逃避的孤寂。

一種很不同於現代的生命,有種淡淡地灰暗色彩,也感覺那些許悲傷。只是一直在想在那個時間點上,面對生命的一切在態度上就是接受,也沒那樣去抱怨公平與否,就試圖在那樣的滿滿規範框框中替自己找點空隙。而閱讀他的愛情,真的只能心疼。那是多美的東西,卻是無力享受擁有。


有點份量的書,也以為有些距離的年代,卻一路閱讀下來非常順暢,甚至少於你想像的時間,就可以欣賞一個人的一生,一個故事。

Monday, December 08, 2014

愛的萬物論Theory of Everything


其實就是為了想去認識一下這個愛因斯坦之後號稱最聰明男人,我想我可能沒那樣大的動力看他的傳記,覺得電影該是不錯的途徑。因為改編自潔恩霍金的回憶錄《Travelling to Infinity: My Life with Stephen》,難免也多少有些偏頗在女主角的部份,但我想還是大部份是事實。至少他們倆在面對當初醫生宣判可能只有兩年生命還是決定共結連理,到這樣維持了26年的婚姻生活,這一直都是事實。但面對婚姻生活裡的詮釋,我想每個人都不同,除了當事者雙方,我想旁人都難以置喙。

因為是前妻寫的回憶錄,電影描繪的也就是史蒂芬霍金與第一任妻子間的故事。

1963年的史蒂芬在著名英國劍橋大學主修宇宙學,他在學術研究上意氣風發,立志為宇宙找出一個「簡潔有力的理論」,同時也因為和同是劍橋學生、主修文科的潔恩懷爾德陷入愛河。不過,這個健康活躍的大男孩在21歲的時候遭遇晴天霹靂,不幸被診斷出罹患運動神經元疾病,他將失去肢體活動的能力,連說話都會受影響,而且只剩兩年壽命。一個不可一世的天才就這樣被判了死刑,全然可以理解那種沮喪無力,也慶幸年輕的潔恩也相信愛情,給予無盡地支持,兩人終成連理。有了妻子在身旁陪他奮鬥不懈,史蒂芬拒絕接受診斷的事實。潔恩鼓勵史蒂芬完成博士學業,包括他一開始想出來的宇宙誕生理論。他們組成了家庭,史蒂芬也順利成為備受推崇的博士,並開啟了生平最雄心壯志的研究主題,同時對他來說是最彌足珍貴的東西:時間。

雖然身體每況愈下,但他的心智卻能持續突破物理學的界線。他和潔恩克服了不可能的難關,跌破了醫學和科學界的眼鏡,到達他們所想像不到的境界,一直到21世紀。

至於婚姻走了26年後分手,看起來還不是太難看的狀態,整體來說我還是非常佩服潔恩的付出,這一路走來真的不容易啊!她也是對得起她當年的愛情了。


Thursday, December 04, 2014

風土餐桌小旅行:12個小地方的飲食人類學筆記

風土餐桌小旅行:12個小地方的飲食人類學筆記
作者: 洪震宇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14/09/01
語言:繁體中文


*透過旅行與飲食,爬梳台灣族群遷移與融合的有趣故事書
*
十二個小地方的食物風土之旅
*
十二篇餐桌上的人類學筆記
~
深入12個山巔水湄的小地方.解開12張田野餐桌的鄉愁密碼~

但我必須說這絕對不是本旅遊書,雖然這本書就這樣從東到南,由南轉北;從山巔到水湄,由海岸到平野;從閩南到客家,由原民到外省,這樣走遍全島,尋找這島嶼裡蘊含著的生活內涵,每個小鄉小鎮都有屬於自己的風土餐桌,每道餐桌上的食物,都隱藏著台灣多元族群在島內遷徙的線索。但我想真的是副標題裡的人類學筆記,藉由飲食的記錄,尋找餐桌上代表的文化故事。

透過旅人以舌胃實地的田野踏查,了解百年來,台灣人為了生活生計,島內行旅的故事。

藉著小地方的生活體驗,感受人情的美好,以及族群的歷史文化與產業的變遷。

讓我們重新認識自己的家鄉,找回島嶼的真滋味。

豐濱,這裡每個阿美族的孩子小時候都有一把漁鎗,可以潛水射魚,為自己準備三餐……而我第一次到豐濱是大學時期,跟一群阿美族的朋友鬼混,第一次看到他們就是這樣簡單的配備,一個潛水鏡,就這樣在海邊玩累了、玩餓了,他們就下海抓龍蝦,那就是我們的晚餐。我們這些西部人覺得那真是超豪華的晚餐啊!但他們來說就是來自大自然的食物,這一切就是『在地』,卻不豪取強奪。那是我那一年學習的。

美濃,除了琳瑯滿目各式各樣的粄,除了吃野吃粗吃雜,美濃客家人還吃什麼呢?鍾理和家族餐桌的客家「大封」,便層層封鎖住客家族群漂泊遷徙的曲折滋味……回憶第一次到美濃,那時候我記得我們還得開車經過龍崎,沒有高速公路的年代,覺得美濃在那好遙遠的地方啊!兩個小女生開著車來到這全然陌生的鄉鎮,這樣走走看看,卻是吃到一直記憶裡最好吃的板條,後來我重返美濃多少次,吃過多少大家說的美食,但那路邊不知名的板條卻是我一直對美濃的記憶。

那瑪夏,這裡的卡那卡那富族是僅剩不到五百人的台灣第十六族,他們很重視食物的料理,除了吃野菜、吃肉,更喜愛河鮮,用烤蒸煮、加鹽與薑,呈現食物原味。春天時,他們還會撈起溪中的青苔,煮成蛋花湯……因為319活動,讓我開車尋找三民鄉,才知道有個那瑪夏,三民已經不在了。而透過作者的研究觀察,認識許多原住民的不同,我們總很敷淺地覺得那看起來都一樣啊!但一些些生活細節的不同,代表著一個不同的文化。難道只因為歐美人看我們都很像,我們就可以當韓國人、日本人、中國人?

甲仙,有兩種很古早味的糯米飯,無油無肉無其他調味料,卻有食材原味的清香,可以看出小林平埔族的簡樸風格……看到這文字好想好想有機會嘗嘗。說說我跟小林村的第一次接觸,是因為尋找那瑪夏,就一路經過另一邊不太熟悉的甲仙,才覺得我又看到另外一片悠靜方土,卻在不久之後八八水災,一場百年大水,淹沒我初熟識的土地。

六龜,運用製作荖濃特產「大滿酒」剩下的酒糟,做成酒糟煎蛋,就是讓荖濃平埔阿媽暖心又暖胃的冬日早餐……這地方對我好像就是去泡溫泉的地方,途中記得會去吃愛玉,卻好像沒有真正停留去感受這地方的人文、特殊人情。

這本書提供了另一種旅行台灣的方式,但我想這是一種得更『進入』的方式,以各地鄉鎮的風土餐桌為起點,開啟一條透過食物,認識台灣的新角度。

故事,就從餐桌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