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y 27, 2019

垃圾場長大的自學人生EDUCATED

垃圾場長大的自學人生:從社會邊緣到劍橋博士的震撼教育 EDUCATED
作者: 泰拉.維斯托
原文作者: Tara Westover
譯者: 林師祺
出版社:愛米粒
出版日期:2019/05/01
語言:繁體中文

這樣的標題其實很容易誤會就是個少女力爭上游,擺脫惡劣環境,自學進入劍橋的光明的故事。也許因為華人社會對這種學歷、名校就是有特別的關注,也許可以讓人對這樣的一個故事多些興趣。但其實這裡面對她成長過程被親人霸凌的種種,因為渴望愛這樣委屈自己,根本想放棄另一個可能回到原始狀態…那對我來說有更多難過、憤怒,當然對那情境的"不解"。跨越這些的勇氣,我想比他獲得博士學位更讓我驚奇,那是他面對生命的更大力量。

當然聚焦於特殊的成長經歷會將問題簡化很多,"翻轉人生"的故事比較吸引人,走過懷疑自己、憂鬱、也許一點精神疾病的過程,也許就顯得"弱"上一些。但能夠在這樣的環境中以自學考過ACT進入楊百翰大學、然後劍橋、哈佛獎學金、劍橋博士,他當然很努力,有許多人的幫忙,但他個人的天分絕對有。兄弟姊妹中走出那個家庭的,全部拿到博士學位,基本上那一家子就是在智力上該超越大部分人吧!

在劍橋博士學位顯赫的學歷背景之前,泰拉卻有個異於常人的成長經歷。十七歲才踏進人生中第一所學校,九歲才拿到出生證明,她沒有任何醫療紀錄,也沒有任何入學紀錄。在拿到出生證明前,就州政府及聯邦政府的定義來說,她並不存在。當別的小孩在上學,她在父親經營的垃圾場裡回收破銅爛鐵,當別的傷者上醫院就醫,她們家不論車禍、挫傷、腦震盪、砍傷、燒傷,再怎麼嚴重都在家用草藥醫治。十七歲靠自學考過美國大學學科測驗 ACT,申請進入楊百翰大學……

《垃圾場長大的自學人生》,英文書名《Educated》,是一個關於自學的故事,是作者原生家庭與國家機制為敵的故事,也是對教育不足或過度的省思。因為受教育,泰拉找回了自我價值與說出自己故事的力量。泰拉和比爾.蓋茲的一次對談中,說到她17歲第一次進學校上課,也就是家鄉附近的楊百翰大學,上了大學之後才發現了歷史,因為研究歷史,她才會進入劍橋念書,到了劍橋之後,她開始寫作。為了寫《垃圾場長大的自學人生》,只會寫學術論文的她幫自己設計了寫作課程,聽《紐約客》的「寫作podcast」自學故事寫作,最後花了兩年完成這本書。

維斯托出色的回憶錄體現了勇氣和自立自強的精神。排行最小的老七,作者在愛達荷出身長大,她的家庭深信末日即將來臨,與社會脫節,以致她甚至沒有出生證明,生平第一次上學就是上大學。對她而言,上大學並非理所當然;在家時,閱讀就是讀聖經和摩門經,童年多半都在幫忙父母,亦即無照的產婆母親和經營回收廢鐵場的偏執狂父親。敘述成長經歷、以及如何克服萬難(最後拿到劍橋大學的歷史學博士學位),維斯托接受挑戰,與家人漸行漸遠。最後的成果就是一本書,這本書見證了難以抑制的求知慾。





Sunday, May 26, 2019

赤手登峰 Free Solo

我其實很膽小不太敢去面對這種挑戰的電影了。出發去電影院前我先看到結局,確定他不會在我面前摔死才決定買票進去的。

而看這電影之前剛好就是元植和阿果前進K2計畫的前哨登上Makalu。在華人的教育裡,好像就是講"安全"。所以父母要我們就是努力念書,就是遵循一般的軌道前進,不管你是哪一方面的天才,最好就是"乖乖的"。所以我們明明就是高山國度,但不鼓勵登山;我們明明就是島嶼國家,卻大部分人不會游泳。只是因為不懂就不要去懂,就跟職場上經常看到的"不做不錯"的狀況。但這真的是人生該有的態度嗎?

說真的這Free Solo在我看起來根本就是玩命的一個運動,在這之前我以前的攀岩就是一定有繩索的保護,沒有該只能在室內岩場吧!哈哈!不過主角的態度讓我們反思,「安全是自己的責任」,而且他非常珍惜自己的生命。這是個冒險運動,而冒險中有「險」這個字,就是要瞭解了它之後再出發。我們看到他面對酋長岩"從不可能到好像可以挑戰,到認真準備、不斷地攀登紀錄,知道每一腳步該踩在哪裡,手指頭該怎樣放,他絕對不是隨意玩命,不是一般大眾以為的就是"冒險"。也許看起來他沒那樣面對母親、女友的擔心,但他其實有著非常負責任的態度。自律,才值得享有自由。甚至他在登上酋長岩之後要做的竟然是手指訓練,不斷準備好自己,而不是只是倉促行事。

有人問為何要爬山,攀登聖母峰身亡的英國登山家喬治‧馬洛里(George Mallory)回答:「Because it’s there (因為他在那兒)」。有人問艾力克斯為何要攀岩,他的回答則是:「Because it’s awesome (因為很爽) 」。


Saturday, May 25, 2019

分手去旅行Less

分手去旅行Less
作者: 安德魯‧西恩‧格利爾
原文作者: Andrew Sean Greer
譯者: 宋瑛堂
出版社:新經典文化
出版日期:2019/05/02
語言:繁體中文

其實也不是看普立茲小說獎首度緣故,但卻也不得不好奇,也許有一點政治正確的意味,一種話題性的主題,讓我們看到普立茲獎頒給了喜劇小說。

「我下定決心了,我要戒掉他媽的愛!」

曾在一起九年的前男友要結婚了,新郎卻不是我──
一場以「狠狠放生前任」為名、橫跨美歐亞非的環球旅程,是落跑,是自我療傷,還是尋愛之旅?

 
搭配台灣最近最夯的話題,同性結婚。畢竟主角和作者都是同性戀者,也許背景在相對更成熟接受同性戀的美國,你不會覺得同性戀和異性戀的差距,總是有失戀這一回事,也會有"新娘/新郎不是我"的感概,也會想說失戀來去旅行,無論是為了逃避、療傷還是找回自己。當然故事比較有趣的是,他的旅行跨越的國度比較多,牽扯到更多異文化"交錯"OR"衝突"?一些自以為是,一些失戀復原過程的自我對話。

  沒有什麼『今生的愛』這檔子事?
  愛才沒有那麼驚天動地。
  愛是讓另一半睡懶覺,自己牽臭狗出門散步;
  愛是得要申報所得稅;愛是打掃廁所沒有怨言;
  愛是在人生路上有盟友相伴;
  愛不是熱火,愛不是閃電;
  愛,是對方一直和我共同擁有的點點滴滴……

自己去尋找你們雙方對愛的定義,願意跟對方一直在一起,願意互相照顧,願意陪著哭、一起笑,一起度生命裡的成功OR低潮。性別該不是那樣重要,該是你們是否願意放下部分自己成就再一起的圓和緣。

Thursday, May 23, 2019

暴政

暴政:掌控關鍵年代的獨裁風潮,洞悉時代之惡的20堂課On Tyranny: Twenty Lessons from the Twentieth Century
作者: 提摩希‧史奈德
原文作者: Timothy Snyder
譯者: 劉維人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9/05/03
語言:繁體中文

原以為是本大堆頭的書,實在是我最近手上的都是500頁起跳的大書,看到他的細巧,讓我很驚訝,而且很容易讀,只是需要認真去思考。

到底是怎樣的人性,我們閱讀歷史,總告訴自己歷史可以為我們的老師,但人類卻總一路再犯一樣的錯誤,無論制度走到哪個崁站。歷史告訴我們:社會會崩毀、民主會衰頹、道德可能破滅。

我們太容易誤信、盲從、崇拜,即便是平常百姓,也會有成為大屠殺兇手的一天。
  
當魯莽粗率右目光短淺的勢力當道之時,我們該如何面對這一切?

這時代理性盡失,冷靜溝通不敵動之以激情,踏實政策不敵空洞響亮的口號,和真相相比,虛假而煽情的偽新聞竟然更使人信服。

這本書的產生該就是川普當選之際作者那剎那的感概,然後稍微深思組合成的思考。其實我到今天 仍不懂那些票投川普的人期待它帶給它們的是怎樣的社會景象?就如同我不懂韓國瑜那樣的表現,為什麼還有那樣多的韓粉?他們期待他帶領台灣走向那裡?我是真心想知道,而不是無理由的謾罵,因為我真心想要保有台灣這份自由。

  這個世界怎麼了?
  當危急世代的警鐘敲響,我們又該如何自處?
  集權獨裁的暴政與強人,難道要再次統治世界了?
  我們的未來,難道注定充斥殘忍與暴力嗎?

如果你了解歷史,就會知道強權之下無自由;如果你回顧過去,就會知道高牆之後無沃土;如果能冷靜思考,就會明白明星式的崇拜不過是曇花一現,當激情退去、神話不再,徒留的是蕭條的大街與消極的未來。

這是狂暴、紊亂的時代,是強人當道、空話與謊言漫天飛、價值觀扭曲,人人以自我利益為最大化,枉顧公眾需求與平等自由的年代。

每件事都發生得很快,消逝得更快,而在這過於匆促、虛假多過真實的一個個瞬間,如何抉擇、判斷、掌握真實的樣貌和站穩應有的立場,是我們亟待面對的迫切問題。

Saturday, May 18, 2019

這是個賞花的季節


好像沒特別去記錄台灣四季的賞花風景,就是到了那季節看到整個媒體在報導,然後看自己是否有時間,有時候就去湊個熱鬧。比較有參與的是竹仔湖的海芋和繡球花,櫻花季我都不一定每年參與,就是有人群恐懼症,甚至我也不太想去日本參與櫻花季,就是對大堆頭的人群的害怕。

想著我們12個月的風景,到底屬於每個月的賞花風景是什麼呢?元月該是東部縱谷區的油菜花田;二月追的是武陵的櫻花風景:三月山櫻花、黃花風鈴木;四月的流蘇、海芋、木棉、紫藤甚至早一點的油桐花;五月的油桐+阿勃勒,繡球花;六月的鳳凰花、荷花;七月的向日葵;八月金針花;九月的韭菜花田是這幾年在大溪附近的風景;十月的芒草;十一月的楓紅;年底的十二月呢?也許就是在等待落羽松變色的風景。

而今年忽然發現白河地區有個石斛蘭瀑布,雖然感覺時間上是有點晚了,但剛好那天有空就開著車子出發去,也忽然發現自己對白河不太熟悉,車子走在鄉間小道上,這裡好多的綠色隧道。原以為白河只有荷花,卻發現這些綠色隧道就是讓人感到舒服,每個轉彎我都好想將車子停下來大口呼吸一下。

到達那石斛蘭瀑布的點,真的有點晚了,花的顏色已經逐漸淡去了,但仍可以想像那美麗的"一簾幽夢"的美感。明年真的得提醒自己早一點來,也許就是四月底是個好時間點。

因為追了這個點,想想也是阿勃勒的季節,就又讓自己開車到大山宮去看那棵民房前的大阿勃勒。不過主人跟我說早了些,可能還得個7-10天,不過今年花況可能不會太好,因為今年梅雨季打落不少花苞,但他們還是歡迎我去,說是會替我留下芒果喔!

另一個荷花倒是提早開了,很多荷花田的風景已經很美了。我可能今年不特別去賞荷花,就等大王蓮盛開時去體驗一下吧!

至於鳳凰花現在也已經是很燦爛了。回到南部發現在湖內有棵古老鳳凰木、配上有點廢墟的建築物,有種特別的美感。唯一的問題是這裡小黑蚊肆虐,請務必帶上防蚊液啊!

另外朋友介紹的藍花楹。我一直以為那是國外才有的風景,最嚮往的是南非那整個藍花楹大道,不過虎山森林那一段,藍花楹也是行道樹,我也發現國道8有一段也是藍花楹。不過台灣好像沒有特別去思考它的造型,就讓他不斷長高,這樣其實是很難賞花的,要成為一片風景就會比較困難啊!

阿勃勒現在在南台灣真的狂妄地綻放,無論南大、高鐵特區、成大校園,東豐路上,大概都可以看到黃金雨的身影,真的跟南台灣的太陽互相輝映啊!

以前我總有著世界各國的賞花地圖,忽然間想想也該欣賞島嶼的風景啊!

Friday, May 17, 2019

泰北新探索,清邁最後巡禮


來清邁到底是第幾次了呢?這最後的幾個小時要去哪裡晃晃啊?按摩?早餐店?想了想決定來去尋找屬於狗年的生肖廟,真正希望今年可以平安順利,這兩年來的煩躁瑣事可以變得輕鬆些。

清邁萍河邊的蓋卡蘭寺(Wat Ket Karam)是一座生肖屬相為狗的寺廟,生肖為狗的信眾都會來到蓋卡蘭寺拜佛祈福。寺廟內有很多狗狗的雕像,這是人們為自己或為親友祈福時送來的。寺廟的白色佛塔內供奉著釋迦牟尼佛的牙齒舍利,祈福就是繞塔三的倍數圈數。記得女生只能在佛塔外圍繞圈。

這個區域我也很少過來,只記得Ping River邊那幾家餐廳,這次也順便逛逛市場,其實是只買了山竹,因為上次來夥伴們超級喜歡的,這次我就代替大家吃個幾顆吧!另外也發現了若要南奔的小巴搭車處。我一直很少脫離古城區太遠,也很安逸就在古城區閒晃,總算是又擴展新的區塊了。

最後幾個小時,很多咖啡館還沒營業,這時候就是只能找Starbucks,順便吃個肉桂捲。碰上他們試喝咖啡,我們每個客人都被請去試喝順便拍張相片。大家也玩得很愉快。

看看時間也差不多,回到旅館然後將鑰匙還回去,也就準備去機場了。

這次嘗試搭巴士去機場,但我發現回機場的路線繞太遠了,還是應該直接搭計程車去的,但因為預留了很多時間,倒也沒什麼大問題。不過看到個女生因為行李超重太多,好像要補個好幾千塊的行李超重費,若那麼愛買,我真心建議就直接搭長榮就好啊!不然省下的機票錢其實就被行李超重費補滿了啊!

Thursday, May 16, 2019

泰北新探索,回到清邁

吃過早餐,背起背包,來去巴士站等巴士,也第一次知道這裡有開往許多地方的巴士,只是我可能用到的機會不太多。就是等Green Bus 回清邁的車進來,就可以驗票上車了。

這一次我買的是VIP的車票,而且就是整台車都是VIP座位,不像上次從Nan回清邁的那班車就是前面是三排座椅,後面是四排座椅的配置。這一次全部都是三排座椅的配置,更好的事她就沒有中途停車,不用中間不斷進去其他車站,所以我們可以在三個半小時內就抵達清邁的巴士總站。

一個人一個背包,就去等候那大家一起share的紅色雙條車,就覺得沒必要一個人包車,無論是嘟嘟OR雙條,然後抵達帕辛寺,離民宿走路就5分鐘路程了。

選擇了單人床套房,只是想說住一晚而已,而且我在房間的時間該也不會太多,只是沒想到這裡的隔音真的太差了,後來睡眠品質就很差,想想以後我該會注意一下不需要為了省一點點住宿費換來不好的睡眠,太不值得了。

住宿地就在
帕辛寺後門,當然就讓我這兩天不斷探索帕辛寺這廟宇,其實這裡也因為潑水節(宋干節)快到了好像有許多官方活動,反正就是一整個熱鬧。這裡我最愛的就是藏經閣。不過他也是生肖龍的屬相寺廟。不過因為不向某些生肖寺廟有那生肖的專屬標記/雕像﹉就讓我去找資料後才知道他是龍屬相寺廟。的白色佛塔內供奉著釋迦牟尼佛的舍利子,泰國人相信,生肖屬龍的人一生中至少應該來一次帕辛寺,朝拜佛塔,這也是生命中極高的功德。

因為過了午餐時間,加上天氣又很熱,本來是想先去喝咖啡+吃點心的,只是還沒想好要去那一家咖啡館,就先看到那一些按摩店,就先來去按摩吧!至少避一避大太陽啊!

然後搜尋了附近的咖啡館,畢竟時間有點尷尬,這時候吃午餐沒有、晚餐好像也奇怪,但有供應點心的店又覺得小遠,實在是太陽大大讓我覺得幾百公尺的距離就是海角天涯了啊!我好像又回到那第一次來到清邁那樣乾季的氣溫,就是讓我顯得煩悶,尤其今年霾害就特別嚴重啊!所以想起友人介紹的一家新的咖啡館,就反正找個地方歇歇、來杯冰拿鐵,晚一點再來去母女餐廳吃很早的晚餐。

這種五點多太陽還很大,是個喝啤酒享受happy hour的時段,只是來到這裡就會想念火龍果檸檬汁,讓我捨棄喝啤酒換喝果汁,畢竟這還是比較少喝到的果汁,啤酒一路上每天都會喝。點餐又是另一個難題,一個人根本就是只能吃一份炒河粉OR咖哩麵OR炒飯而ˇ已啊!跟我大概同樣時間吃很早的晚餐的兩位西方人就只是點炒河粉,但我有點想念糯米飯,所以點了糯米飯,配個青菜,然後覺得下午小點該有個炸物,就這樣算是今天的午晚餐了。

因為還很早,想到就來去銀廟走走吧!雖然今天不是個清邁門夜市的日子,但仍然有很多攤販在營業。這個區域一直視我不太熟悉的地段,就讓google帶領我找到這座銀廟。

Wat Srisuphan素攀寺(銀廟),清邁古城南邊,顧名思義以銀打造而成,該也是因為附近打銀街的緣故,銀器製作工藝很精細,所以在此廟宇你看到很多銀雕藝術展現。

前面有座象神Ganesha,是濕婆神(Shiva)與雪山女神(Parvati)之子,其實是印度教的神祈、但在泰國把象神作為財神,有許多求財運、事業的人也都會向象神祈願,據說是非常靈驗的喔!

而銀廟主殿女性止步。反正有很多寺廟就是女性止步,連很多舍利佛塔女性只能在外圍祈拜。雖然不懂但就是尊重當地的文化。

因為夜晚但不是週六沒有燈光秀可以看,這小巷弄來往的人很少,我也不想在外面逗留太久,還是回到帕辛寺附近有人氣一些,自己也感覺安全一些。




Wednesday, May 15, 2019

芭蕾王者尤利 Yuli

該說是很勵志的故事,可以善用自己的天分翻轉自己的命運。但在看電影的過程裡,我們這些年主張要尊重孩子的發展,要讓他們快樂學習。但在那樣的環境中,若真的任由他,他可以有這樣的生命成就?甚或是更糟糕的得為了生活辛苦付出還不一定能夠養家活口。生命就是很弔詭,我們在那交叉路上做了選擇,就回不到另一條路的風景。也沒人可以就斷言他無法成為足球選手?但父子情感的拉扯,他不想去學芭蕾,父親用盡心力讓他進入學習芭蕾;父親不斷將他推出去,他一直想要回到古巴;他想要跟家人在一起,父親卻覺得外面的天空才可以給他更多的發展﹉雖然他表現很好,也享受舞蹈帶來的力量,但生命裡有很多空虛、少了愛的支持,OR說他渴求的愛無法及時溫款他,總看到一種失落、不快樂讓身為觀眾的我們好揪心。

他在舞蹈上的成就確實是寫下一個自己的紀錄。1973年6月2日出生於古巴首都哈瓦那貧民窟,成為英國皇家芭蕾舞團(The Royal Ballet)首席舞者(Principal Dancer)。卡洛斯阿科斯塔(Carlos Acosta),1990歲參加瑞士洛桑青年芭蕾舞者大賽(The Prix de Lausanne)初登場即一鳴驚人拿下冠軍金獎,經過17年不斷超越自我的鍛練,一路擔綱跳出從天鵝湖(Swan Lake)的Siegfried、吉賽兒(Giselle)的Albrecht、胡桃鉗(The Nutcracker)的王子,唐吉軻德(Don Quixote)的Basilo ,到羅密歐與茱麗葉(Romeo & Juliet)中的羅密歐等角色,獲獎無數,也成了票房銷售的保證,他於2017年11月在英國皇家芭蕾舞團(The Royal Ballet)跳完最後一支自編自演獨幕舞劇「卡門」(Carmen)宣佈從舞台退休,也從英國回到古巴,轉身成為培育良才的編舞家。

電影就是這樣將這些成長過程,透過編舞轉換成一支支融合傳統芭蕾與現代舞之間的正能量傑出舞作,全片穿插著戲劇手法與真實紀錄,就是讓我們不斷去深思,從不同層面切入探討關於教育與尊重小孩學習自主性的議題。
ㄐㄧㄡ
祖父是奴隸出身,父親是一名貨車司機,辛苦養育一家五口,從小因家境貧窮飽受欺凌,幸賴父親預見他的舞蹈的才華與潛力,在他人生幾次關鍵時刻推他一把,雖然成功地改變了他一生的命運,卻也為父子之間埋下了關係冷漠的代溝,衍生主角苦樂交錯的前半生。

在那樣極權獨裁統治國家,遭受美帝經濟封鎖民不聊生的年代時空背景下,一個擁有無比舞蹈天賦才華,卻看不見自己的潛能的小孩,究竟還放任他自由學習發展,但長大像大多數平凡大眾庸碌過活?還是該由看得見他才華的父親與老師,以高壓手法磨鍊成才,直到他成功脫貧擁有世人豔羨的未來呢?

卡洛斯阿科斯塔是英國皇家芭蕾舞團首位主跳羅密歐的黑人舞星。國籍、種族、甚至出身,讓他在普遍被視為西方、白人、貴族化的芭蕾世界裡(這未嘗不也是一種偏見),顯得特別突出(也有人以為突兀)。殊不知他本來是個逃避練舞、硬是被爸爸從街頭揪回來的貧民。

本片敘事一分為二:一條是主角芭蕾之路辛苦走來的回憶,一條則是現實中他正在編排的舞碼,事實上這齣舞表達的正是他的血淚史。兩者交錯出現,產生了「真實與藝術」裡外對看、相互辯證的效果。有趣的是,他在舞作中扮演的並非自己,而是嚴厲的父親;也讓他的創作,除了自我回顧,也有試圖理解父親的弦外之音。生命真的很難論斷對錯,只能碰到每個關卡讓自己面對走下去,然後相信生命自會找到自己的答案。

Friday, May 10, 2019

柏林我愛你 Berlin, I Love You

一封獻給柏林的情書!見證生命最美麗的相遇!講述10個在德國柏林發生的愛情故事。

原本我以為會是將這樣10段故事然後串連起來的柏林故事,後來發現就是各自獨立的故事,也許某些人會交錯於這些故事主角之間,但就是柏林裡的愛情故事。該說是外來者在這裡,這個城市,找到自己愛的力量。

柏林,一個從灰燼中重生的城市,日復一日上演著美麗的相遇。充滿理想的社工將無人看顧的男孩帶回家中,意外成為和母親和解的契機。風流倜儻的大叔與神秘美女在酒吧邂逅,不料差點犯下人生中最大的錯誤。失戀男子來到柏林尋死,卻意外被一台高智能二手車拯救。

瀕臨崩潰邊緣的美國名導,在柏林找回對愛情的信仰。16歲男孩在河邊邂逅了美麗的跨性別者,兩人透出曖昧氣息。握有機密的工程師,在計程車上遭到不明人士追趕。女歌手遇上扮成天使的街頭藝人,他們在柏林的角落相遇、相愛,用愛與藝術串起這個城市中的人們,乘著夢想展翅高飛,重新拾起對愛的激情與勇氣…。

每個城市,都有其獨特的特質。我們常說巴黎是浪漫、紐約是熱情,那柏林?我還真回答不出來我對柏林的印象(是說我也還沒去過柏林啦)。導演們想要表達的是重生後的激情。自從柏林圍牆倒塌之後,封閉已久的人心驟然被激情引爆,展現出蓬勃的藝術與創意,在每個不經意的角落隱藏著無限驚喜。這樣一個千變萬化的城市,提供完美的故事場景,讓人們來到柏林,有人尋夢、有人尋根、有人墜入愛河、更有人在此獲得新生。各式各樣的愛與相遇在柏林發生,交織出人生當中最美麗的風景。

有點太片段、有點太簡單,但愛情這東西有時候好像就是那瞬間的感動。之後,好像有太多百轉千迴,很難簡單說清楚的。

Tuesday, May 07, 2019

泰北新探索,Manorom Coffee


感覺自己寺廟也看夠了,就是到此為止了。然後就決定去尋找下午茶咖啡館。雖然河邊以Chivit Thamma Da Coffee House, Bistro & Bar最有名,但前一天走過真的感覺太多人了,所以我選了也是河邊但聽說比較低調、但以甜點聞名的Manorom Coffee給自己一段優閒的午後時光。

午餐時間已過所以人該是少一些,停好車問了是否有位置,然後才從我的機車肚子裡拿出我一會要看的書。選了室內的位置,實在外面太陽好大啊!所以我也沒辦法點熱飲,決定又給自己破戒來個蘋果蘇打飲,至於甜點部分,那些現做的看起來都好大份,我沒有人可以一起分享,螞蟻功力已經稍微退化了,只能到櫃檯甜點櫃點一片蛋糕。是不是,年紀大連吃甜點的功力都差了些。

這裡真的很舒服,而且不會有限時兩小時的用餐的規定,可以悠哉地在美麗的環境裡好好看看書,這就是旅遊時我會喜歡有的一段小時間,甚至就是一個下午這樣殺時間的享受。

而這周遭我最喜歡的是那外面的大樹,整片的綠意,可以不怕太陽曬,慢慢地散步,尤其這樣大太陽的日子,可以在這樣美麗的環境中走走路、又享受一些一些河邊的涼風,根本就是生活裡的簡單幸福感受啊!

當然這裡也可以拍出很多網美相片,而且不會太擁擠去影響到其他人喔!不過下一次若可以多一些伴,安排另一個晚餐來河邊餐廳用餐,夜間的燈火呈現的該又是另一種風景吧!

很滿足地離開,這時候我已經熟悉這主要道路了,回去民宿歇息,然後就是晚一點去夜市晃晃,雖然我一直不是夜市咖,但到了泰國好像不逛夜市就沒盡觀光客的義務啊。況且明天一早就要離開,就當作認識這城市的另一樣貌啊。

Monday, May 06, 2019

泰北新探索, Wat Huay Plakang


前一晚在看資料時忽然發現了Rote Yiam Beef Noodle,看看位置我該是可以找得到,畢竟是以鐘樓為中心點,該不容易迷路才是。所以從白廟離開,想說那就先來個牛肉湯,然後再過河去看另外的寺廟,繼續下午在河邊找間咖啡廳喝下午茶,晚上就逛逛夜市,就是最後一天在清萊的行程。

Rod Yiem,是一間牛肉專門店,有牛肉片、牛雜、牛腩、咖喱牛筋飯等等。我其實也沒看到其他菜單,老闆遞給我一個觀光客菜單,非常容易選擇,就是點你要的牛肉、蔬菜、麵種,然後選擇大碗OR小碗,就這樣輕鬆完成點菜的動作。

當然還有飲料和點心,現在的我不太喝咖啡以外的飲料,也不太願意買瓶裝水,所以就跟老闆說不用了,不過他還是送了一杯冰水給我。

有個小插曲是我要離開時竟然摩托車發不動,原來就是在停車狀態下不能發動,你的側柱/中柱得離開才可以發動,害老闆也出來陪我一起緊張了一下。

繼續就來去這有最大觀音像的寺廟, 匯巴槓寺 Wat Huay Plakang 。

反正就是Google導航,寺廟位在小山丘上,前往寺廟的途中,遠遠就能看到純白無暇的巨大觀音像在遠端矗立。但就是得經過一段村莊的路,然後上坡,進入區域有很多人指揮停車,請遵照指示。

巨大的觀音佛像真的是最大吸睛點之外,旁邊還有一座壯觀精美的九層佛塔觀音殿 又稱(幸運佛塔)聞名,它泰國常見的佛塔不同,此塔結合了蘭納、中式和歐洲建築藝術,以12角錐形塔身、紅色塔簷、入口有中式的雙龍裝飾,不過天氣真的好熱,一直要脫鞋穿鞋,決定就跳過了。

那就來去那令人驚豔的那一尊高6公尺香木觀音像看看吧!前往巨大觀音像,可搭乘免費接駁車🚌或用走路上去的方式。巨大觀音像高有23層,要登頂參觀 巨大觀音神像需買門票(40泰銖)才可搭成電梯上,想想有電梯的寺廟,也是個難得的經驗,當然就是花個40泰銖看看囉!電梯就是直上25F,然後你可以走樓梯上26F,我其實不知道其他樓層是否可以停留,我就是好奇想要上來看看而已。一樣就是很多美麗的雕刻,那很多佛教故事我一樣不熟悉。

據說《วัดห้วยปลากั้ง 匯巴槓寺》Luang po Pob chok大師在2004年來到這裡,當時只是一座小佛寺,後來Luang po Pob chok大師默默行善,獲得大眾的擁戴,並在機緣之下前去了普陀山⛰,回來之後也夢到了觀世音菩薩,所以發願要建造一座巨大觀音像,才有現在《วัดห้วยปลากั้ง 匯巴槓寺》這麼大的規模。

離開後就決定回到河邊來去喝下午茶,就是要躲太陽啦!

Sunday, May 05, 2019

泰北新探索,Wat Rong Khun


第三天早上吃過早餐,跟民宿說我想要一輛機車,因為我想要去那所謂的白廟走走看看,10多公里的距離該是適合騎機車的。但因為我這些年很少自己騎車,所以要一台小綿羊就好,至少我牽車時不會覺得太重。一天的租金200泰銖,而且換上一天的小自由。

出了民宿我就不想管剛剛租車老闆跟我說的加油站,我想說我就在主幹道上,反正現在車子還有油,我也該會很快就找到加油站加油,就這樣出發。真的沒多久就看到加油站,隨便加了40泰銖然後就讓google開始導航了。不過因為藉由耳機導覽,跟平常看著螢幕很不同,不過我反正其得慢,好像也還可以,而且後來我也找到他的導覽節奏,就不太心慌了。

市區到這裡的路線很簡單,兩個轉彎就會看到這白色閃閃發光的建築了。然後就是找個位置停好車。

其實在外面就可以拍這主寺整體照片,但我覺得這是個藝術作品,全然超越寺廟的涵義,當然是得付一下門票費用,算是簡單贊助這泰北的藝術殿堂。況且就是50泰銖,真的值得進去欣賞這不同於清邁寺廟的金光閃閃。

該寺由泰國蘭納著名藝術家許龍才Chaloemchai Khositphiphat所設計,於1998年開始建造。不同於泰國傳統的寺廟,該寺以素白做底,銀鏡鑲邊,反射出奪目的光芒,象徵著佛陀的純潔和佛的智慧照耀著全宇宙。

與其說它是一座寺廟,其實更像是一項巨型雕刻藝術,精雕細琢的程度讓人忍不住發出讚嘆聲。顛覆一般對寺廟金碧輝煌的印象,白廟扎扎實實毫無參雜其他色澤,純白到底。

遊客必須穿越地獄池到達天堂彼端,橋的始端地獄池中有千萬隻雙手痛苦掙扎著,宛若奉勸著世人千萬別墜入這般深淵裡,陽光照耀在純白建築上,亮得讓人幾度睜不開眼,相傳若走上白廟奈何橋就絕不能回頭看,這條通往天堂的路得走的端正且不悔才行。但大家就是太想拍照,很多時候在橋上就塞車,工作人員不斷用著泰語/中文/英語不斷地要大家往前走,這裡的中文講得真的很不錯。

經過這不能回頭的橋,象徵從地獄走向天堂,然後計入主寺。寺廟的規矩就是得脫鞋,但因為不能回頭,所以請自己拎著自己的鞋子。而且注意主寺內不能拍照,請務必尊重規定,即使你覺得那壁畫好可愛、很跳tone,或那莊嚴的佛像,但就是遵守規定。

外面庭園裡是該花時間欣賞這些繁複的雕刻,還有許多建築仍在進行著。而整個園區的黃金建築其實就是化妝室,無論想不想上廁所都該進去走一趟,另一種意象展現。

外面的博物館室展出藝術家的作品,還有他創作這寺廟的一些概念,我覺得可以先參觀博物館之後再進去寺廟參觀,也許可以找到重點去欣賞這寺廟的亮點,但即使沒有,我覺得找到自己喜歡的部分、有自己的感動也就夠了。

原本想說要不要從這裡再走一趟聖獅公園的,但這裡有一種滿出來的感覺,覺得好像該讓自己輕鬆地吃喝一下,消化一下這樣的"飽足",決定跳過聖獅公園,回去市區找那間有名的牛肉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