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September 19, 2009

切:28歲的革命 & 39歲的告別信,The Argentine

上次到誠品時剛好看到這電影的預告片,我一直對這故事很有興趣,而且我看到預告片之際,原以為是記錄片呢!班尼西歐岱托羅扮演古巴革命之父切格瓦拉,那整格韻味真的是太像了,真的令人讚嘆,雖然是4個多小時的電影,反正我不是在看故事內容,分開來看其實是無坊的。昨天下午查詢一下放映時刻表,就提前下班先看那39歲的告別信,今天早上懶得起床騎車,就又繼續回到戲院看28歲的革命,若再銜接當初看的書籍『革命前夕的摩托車之旅』,該是對他傳奇的人生有一個基本概念了。

1955年,「摩托車之旅」後,出身阿根廷,具有醫學背景,對革命充滿熱情的Ernesto "Che" Guevara在墨西哥城與正準備策動古巴革命的卡斯楚宿命性地相遇,也開啟了近代革命史上最令人動容的一頁。

1956 年11月25日,搭載包括格瓦拉和卡斯楚在內,一共82名武裝人員的「格瑪拉號」遊艇從墨西哥海岸的圖克斯班出發,在驚濤駭浪中航向古巴。一登陸,這支名為「七二六運動」的游擊隊便遭到親美政權「巴蒂斯塔」政府軍強力鎮壓,同行僅12人倖存。那一年,「切」才28歲。

殘餘的部隊在馬埃斯特臘山中安頓下來,並獲得當地農民、工人的支持,勢力逐日壯大。而格瓦拉卓越的勇氣與軍事才能漸漸獲得卡斯楚賞識,成為他最倚重的親信與伙伴。1956年 12月27日,革命軍已掌握幅員達8000平方公里的廣大土地,以及50萬人民的支持,與政府軍的總決戰即將展開!

1959年1月2日,由格瓦拉及卡斯楚所率領的革命軍成功佔領首都哈瓦那,親美的巴蒂斯塔流亡出走,古巴共和國宣布成立。這個消息震撼了全世界。

而後,儘管在新政府內陸續擔任央行總裁、工業部長等要職,並於1962年代表古巴參與第19次聯合國大會,格瓦拉卻在與蘇聯關係、援助第三世界革命等諸多問題上開始與卡斯楚產生無可彌補的歧異。

「….保持革命者的完美形象,我只能選擇戰鬥,選擇一個鳳凰涅盤式的壯美結選擇一個鳳凰涅盤式的壯美結局」格瓦拉說。

1965年4月,他放棄古巴公民身份,秘密飛往非洲剛果,貫徹世界革命的終極夢想!

電影分為上下兩部,上集講述格瓦拉1956年來到古巴,及其後所見所聞與內心的掙扎,最後投入古巴革命的歷程。下集則講述他在古巴革命後,以假名 出現在玻利維亞,與同志們展開偉大拉丁美洲革命,以及1964年他率領古巴代表團參加於紐約舉行的聯合國第十九屆大會,以一身橄欖綠軍裝引全球注目,至最後走向死亡的故事。

看這些革命歷史,回頭去思考當初的那些作為是否有更好的做法,對我來說那才是歷史的意義。不過回顧很多歷史,我都不知道我們真的有在歷史中學習嗎?大概最近連續看太多歷史書籍,腦袋裡放了太多東西,所以對這電影呈現的時空想的特別多吧!


對於南美這塊土地,因為距離真的太遠,我們真正去認識它的機會太少。也許是因為CHE這樣帶有英雄式、偶像化色彩的人,當初我會想要去認識這個人的生平。去年因為要去秘魯,不可免地也得去了解一下這塊印加帝國的歷史。去看這土地的殖民史到獨立史,基本上拉丁美洲當初幾乎都有類似的情形。本來是許多不同的文化組成,但因為除了巴西外都是西班牙的殖民地,這段殖民歷史,也讓他們好像又那麼一點一樣。而獨立的過程又牽涉到美國的干預,古巴會顯得這樣特別是,他們真的全然拒絕了美國資本主義那一套,不再讓帝國主義再次在古巴有機會。我記得有一段時間,我們接受的資訊是卡斯楚是個大惡人。好啦!就像我們小時候被黨國教育,那些美麗島事件的人都是大壞蛋。但真正憑心來論斷,為什麼他們就得接受美國那一套,他們有自己的文化,有其獨特民族性,資本主義那套制度、理論就一定適合拉丁美洲的人民嗎?其實在我去年從秘魯回來,那整個大企業其實都掌握在美國人手上,包括航空公司、上馬丘比丘的巴士…觀光資源被資本主義所壟斷,辜且不論觀光客就只能當那個待宰的羔羊,反正只要你要來,價格就是我們訂;但他們用資本主義那一套來管理,當定住民根本不能獲得工作機會,對這個國家的意義是什麼?雖然說大家都獨立了,但他們真的可以決定自己的生活方式嗎?

這一段感受去看古巴革命,當然CHE本身真的是個理想主義者,否則你很難想像一個中產階級家庭裡的孩子,受完醫學院教育,他其實可以過很優渥的生活。但那一份希望大家生活全面獲得改善那份夢,所以他寧願革命。電影裡用個小片段去說明他對教育的重視,一場戲裡他不能收那樣多來投靠的人,後來取決的條件是能讀能寫,甚至於是收留一個女孩子在游擊隊裡,因為她可以教其他人識字。另外一場戲,他要下屬在休息時拿出數學習題來做。裡頭呈現的是他希望那些人都可以因此變得更好。

當然他要求軍紀這個點,我想是很多游擊隊做不到的,那也看出他的理想主義。!班尼西歐岱托羅真的演得很讚,看他對抗氣喘那聲音、表情表現,你真的感受到那份革命的熱誠,當然聯合國的談話那一段也是精采動人。

原本今天早上看28歲革命這段,反正知道他這段基本上是成功的,我想心情上是比較輕鬆的,我還悠哉帶著咖啡進去,吼!還是被槍聲嚇到,差點打翻咖啡。那是我們一出生就沒碰過戰爭的人可以想像的生活。

39歲的告別信,一份悵然的感覺。理想不見得每個人都可以等待,可以接受,玻利維亞的革命沒有成功,他也被補,一生畫下句點。

2 comments:

vongo said...

我也對che小有興趣,但文筆沒有你這麼好~~看完電影後目前在看原著日記,目前還沒去過拉丁美洲,希望有一天也能去中南美洲!

Ruth said...

vongo
我對南美那片大土地真的太有興趣了
當然還得在未來繼續探訪
我只看完電影 日記怕太沉重就一直不想去接觸 也許等那一天又成熟些吧

當然也期待你的分享
無論電影 日記 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