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February 06, 2009
後浦老街巡禮
安排在第二天晚上參加金門縣政府免費的後浦老街導覽,這一晚天氣比較不冷,所以我們的決定是正確的,畢竟得走上1.5~2小時呢!
晚上七點半自動到清金門鎮總兵署報到,不過導覽員帶我們先認識金門的簡單的歷史,然後介紹總兵署。原是明萬曆年間才子許獬讀書之所,昔稱“叢青軒”,清康熙21年(1682年)總兵陳龍遷治後浦,便將此軒改建為總兵署衙,為台閩地區碩果僅存的總兵署衙。院內共有一堂二房四廳,裡頭有以前衙門的佈置,樓下還有一些邢具,前院和後院各有一顆老樹,樹齡皆已近百。因為昨天我們已經走過這些地方,所以在大堆人馬參觀之際,我們已經在衙門裡玩了起來,就假裝一下我們是大人、過過官癮。
繼續走訪將軍第。將軍第是一棟金門傳統三落大厝,加掛右護龍及左突歸,空間佈置以中軸三落為主體。大門門楣上「將軍第」的門額和兩側的磚砌「囍」字。堂內並保存一塊相傳為皇帝頒賜的紫禁城太和殿之黑色大地磚。廳堂上「皇恩 誥命」的匾額和聖旨龕,則是盧成金一生功勛與勞績的表徵,盧府現仍保留五幀聖旨誥命,仿展於總兵署內。因為這府第目前還是有人居住,本來我們只在屋外聽解說而已,不過後來她們開門讓我們進去看看屋那大堂的佈置,算是賺到的。
來到基督教會堂,基督會教堂建於1924 年。圍牆聯對為蘇華鐸牧師所題。牧師樓建於1934 年,是黃衛民牧師至南洋勸募,興建牧師樓。建築平面格局教堂為1 層番仔厝,牧師樓位於護龍部分,為五腳基洋樓,本體牆身材料為磚牆、平砌石牆;在2006年重建成如今的建築樣式。
金門古時有四大書院,浯江書院是目前碩果僅存的一座,位於金城西門境內,原址是清同安縣通判衙署,清朝乾隆四十五年黃汝誠先生捐資購買署址,改設為書院。後來,鄉人集資在書院內建有朱子祠,祭祀宋朝大儒朱熹,感念其教育金門之功。
走過金門巷〈摸乳巷〉,來到陳詩吟洋樓。係金門金沙鎮高坑人陳詩吟在一九三二年斥資興建。一九三二年,他偕同夫人薛賢珍〈珠山人〉返回金門,起初居住於家鄉高坑,但因當時治安欠佳,大陸內地土匪經常侵擾金門,擄人勒贖實有可聞,加上家族的一些緣故,因此又攜眷遷往縣城所在的后埔,並選定於呈現薈萃人文意象的<魁星樓>旁興建大洋樓。洋樓主人的陳詩吟在洋樓興建不及一半時,即在一九三三年因病辭世,時年六十一歲而已。後來薛賢珍與陳詩吟的侄兒陳文藩綜理建宅事宜。但薛氏只住了四年,即因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而再度遠走新加坡,此後終生未再返回金門家鄉。
陳詩吟洋樓旁邊就是奎閣,又稱魁星樓,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由仕紳林斐章捐銀千圓所建,位於後浦城南。奎閣祭祀魁星北斗,科舉時代受到文人的崇敬,其建築形制有別於宗祠、家廟。奎閣為六角形重檐攢尖屋頂的樓閣式建築,樓高二層,頂上置有泥塑葫蘆裝飾,象徵福氣好運。主要建材為紅磚、石材及木料,外觀漆以朱紅、玄黑兩色,莊 嚴典雅。藻井為蜘蛛結網,頂心彩繪則採按金箔龍飾及收頭頂心栱尖,成為室內空間的視覺焦點。奎閣不僅是信仰的神聖空間,更是金門文風鼎盛的象徵。我們在第一天參觀時,碰到管理員,我們聽他說故事,而且他開放樓梯讓我們上二樓參觀,我們還可以在至高點欣賞陳詩吟洋樓。
金城城區的浯島城隍廟,則是清康熙十九年,總兵陳龍遷治時才建構的。在此之前,金門迎城隍的活動,都是在五月十七日舉行,後來為了紀念總兵陳龍遷治金城,才將迎城隍的時間改為四月十二日,一直沿用了三百二十二年。每年四月十二日開始的迎城隍活動是金門很重要的活動,導遊可是邀請我們那天到金門作客。等著,哪年我一定會找時間去湊熱鬧一番的。
回到模範街,模範街係於民國13年時,任金門縣商會會長的傅錫琪先生等人,自南洋集資興建的「新時代」商業建築,該街出自建築名匠王廷元之手,並於翌年(1925年) 完工。全長約75公尺,直街及橫街共40間店屋(住商混合的店舖住宅,亦即前店後屋或下店上屋,中間留設天井的建築型態),是一條具南洋紅磚拱廊風格、繁榮景緻的「新街」。民國五十年代,是模範街的極盛時期,可說是後浦城的民生消費中心。
建築型態險受到了當時南洋熱帶殖民建築風格「五腳基」的影響。五腳基可說是閩粵僑鄉洋樓的原型,數量最多、分佈最廣,而模範街的拱廊就是採此一建築類型。
模範街底廣場,後浦人叫它「吧剎」,也是一個受外來語影響的例子,吧剎是馬來語的市場之意,傳回閩粵僑鄉亦音譯轉用於稱呼市集。原本GRACE要帶我們來喝調酒的,不過“吧薩”歇業整修中,我們就決定明天晚上再來“戀戀紅樓”品嚐加了高粱酒的飲品!
當然後浦還有很重要的景點,邱良功母節孝坊是台閩地區最塊麗壯觀的一座牌坊,位在東門里莒光路觀音亭旁。
建於嘉慶十七年(1812年),是一座四柱三間三層的石造牌坊,坊高三丈,主體石材以堅硬的泉州白石為主,四根石柱前後立著四對雌雄石獅,二、三層每間都鑲著青草石精雕細鑿、栩栩如生的縷空雕刻圖像。
最高層的四根龍柱間,豎立著一塊單座、青草石鑿成、雙面刻著「聖旨」的石匾,每面有雙龍合抱。聖旨下第二層的中央,以白石鐫刻「欽旌節孝」四個大字,兩旁間是青草石雕的人物,橫額上則刻著聖旨的文字。此坊不論構建石材之質地、匠工雕刻之精細,色澤之搭配,結構之對稱和線條的比例,在當前台閩地區所有牌坊之中,無出其右者,故有「台閩第一坊」之美稱,於民國74年8月19日經公告為一級古蹟。
我們就在後浦市中心這樣轉來繞去,前後順序基本上我已經想不起來了,還記得看到了好古老的中藥鋪,而且還是營業中的呢!這樣的建築在台灣只能在課本裡尋覓,金門確實保留了許多的閩南文化。
最後當然不能免俗地去採購當地名產,貢糖、牛肉乾。去到弟以前同事的家,李媽媽還給了我們特別價,還招待我們試吃呢!
又是忙碌充實的一天,帶著更多名產回“家”去。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