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anuary 11, 2008

千年古城探索,賽馬場

我們的BUS直接停下藍色清真寺前,因為很多人要換裝,所以沒事的人就隨意亂拍吧!而且也在這個時候Monica發現他的護照和錢包不見了,所以導遊和司機又花了一段時間去聯絡,我們也自己小混了一下。真正的景點開始於賽馬場。

賽馬場(Hippodrom)位於藍色清真寺旁之蘇丹.阿梅特廣場(Sultan Ahmet)西側,為U字形廣場,最早是東羅馬帝國的賽馬場(競技場),原來的面積長500公尺×寬117公尺,當時可容納觀眾10,000人。觀眾座位的石塊已移做伊斯坦堡其他重大建設的材料,藍色清真寺的建造材料也是從這裡移取的。

賽馬場中央原有一排石柱,都是精緻的藝術品,是當時羅馬帝國透過各種方法和管道向各地索取得來的禮物,石柱周圍則環繞跑道。西元1024年十字軍第4次東征,誤攻君士坦丁堡時,將石柱毀壞或搬到威尼斯建造聖馬可教堂。這種從一個地方將材料移植他處再使用,在當時社會是很普遍的一件事情,未來參觀許多景點有有類似的情況,畢竟當時交通不便,資源開發沒那樣容易,是可以理解的。

十字軍第4次東征造成君士坦丁堡的浩劫,而十字軍所以東征,主要是出自宗教信仰的衝突,最初摩西帶領猶太人出埃及前往迦南,也就是今天的巴勒斯坦,創立希伯來王國,西元前10世紀希伯來王國在所羅門王時期國力達到顛峰,國都耶路撒冷成為全世界最富裕的城市,後來希伯來王國雖然因為分裂而滅亡,但是耶路撒冷始終是猶太人心目中的聖城。之後,耶穌創立基督教也把耶路撒冷視為聖地。

西元7世紀阿拉伯人強盛後,佔領耶路撒冷,因為先知穆罕默德說他曾在耶路撒冷見過真主阿拉也使耶路撒冷也成為回教聖地,因此造成回教和基督教都想佔領耶路撒冷,以保有他們的聖城。

中世紀時羅馬教皇意欲從阿拉伯人手中奪回耶路撒冷,於是號召歐洲各國成立聯軍,而引發十字軍東征,先後發動了數次爭戰。第4次東征決定走水路,威尼斯當時是著名的造船中心,教皇乃要求威尼斯建造東征船艦,最後卻無錢支付龐大的造船費用。為了減少損失,威尼斯總督要求教皇准許他們帶領十字軍前往耶路撒冷,想要以沿路戰爭所得的戰利品抵充造船費用。

西元1024年威尼斯總督因不識水路,誤攻東羅馬帝國的君士坦丁堡,乾脆將錯就錯打到底,創立了為期甚短的拉丁帝國,總督返回威尼斯前,將君士坦丁堡洗劫一空,所有值錢的東西都被帶走,賺回了比建造船艦的費用多出百萬倍價值的寶藏,威尼斯聖馬可大教堂的招牌4匹金馬,也是從十字軍第4次東征的戰役中自君士坦丁堡搶劫所得。今天去威尼斯看到聖馬可教堂的石柱,不妨想像一下這些石柱當初聳立在賽馬場上的浩大場面。

賽馬場的一端有3座紀念碑,是拜占庭帝國的武功壯盛的證據。從外往裡,第一根是君士坦丁紀念柱(Column of Constantine),第2根是蛇柱(Column of the Serpent),第3根則是來自埃及的方尖碑(Obelisk)。

顧名思義,君士坦丁紀念柱當然是為了紀念君士坦丁大帝的豐功偉業所建造的,柱子上本來雕刻了君士坦丁大帝的事蹟,而且用金質小天使裝飾其上,後來那些金飾都被偷走了,柱子表面也剝落,而露出殘破的內部石塊。

蛇柱是當初君士坦丁大帝從希臘德爾菲(Delphi)的阿波羅神殿(Temple of Apollo)取來,青銅材質,柱身上本來有九頭蛇,頂部有一個大金球,這個金球後來被十字軍盜走,柱身上段的部分也毀壞了,只殘留下一部份。

方尖碑是拜占庭皇帝Thedosius從埃及路克索的卡納克神殿(Temple of Carnac)取來的,由於搬運不方便,僅截取了原方尖碑頂部的1/3部分,也可以算是暴殄天物了。

賽馬場上還有一個噴泉亭,屬鄂圖曼式風格,是日耳曼皇帝威廉二世(Wilhelm Ⅱ)建造來送給蘇丹的禮物。有興趣仔細尋找的話,或許可以在西南側看到原賽馬場的彎月型牆壁遺跡。

短短的一段路,卻得牽扯出這樣多的事件,不愧是千年古城。

PS:噴泉亭的相片取自弟弟相簿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