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ly 18, 2007
談談聖彼得大教堂的建造史
想和大家分享聖彼得教堂,但這樣偉大的建築,歷經120年,在許多教皇支配下,無數建築師集體創作而成。似乎該多少認識一下他的歷史、特色,如此走過才有更深的意義吧!
上為修建後聖彼得教堂簡單平面圖
外部前牆(黑線)-- Bramante設計
黑色面積--- Michelangelo設計
灰色面積-- Fontana設計
斜線面積--Maderna設計
1506年
依據 Bramante 的教堂而奠基,平面係希臘十字形(屋內面積之空隙形成一縱橫相等之十字形),圓頂為羅馬萬神廟式,並置有列柱廊和石燈。
1513年
由於 Julius 二世逝世,Bramante 被更換,由 Giulianode Sangall,Fra Giocondo 與 Rapheal 等三位替代。但前二者相繼死於1515年。
1515年
由 Rapheal 計劃一拉丁式平面(縱橫不相等—橫端較短之十字形),但 Rapheal 亦死於1520年,所以此計劃仍未執行。
1520年
Baldassare Peruzzi 接替 Raphea1 ,又將平面改為希臘式十字形,但此時國家呈困塞,最後羅馬亦遭劫掠(1527),此工程遂告停頓,而Peruzzi 亦於1536 年逝世。
1536年
由 Antonio da Sangallo 接任,又增加門廳,使平面略為增長,並設計崇高的塔樓和中央球頂。當Sangallo死後約十年,米開蘭基羅以七十二高齡來接替此項工作,尚存的外觀就是米氏的最高成就,他堅持希臘十字平面,又將柱徑及拱筋加強,且對四周的神祠及壁龕擬重新設計,在1564年米氏逝世以前已完成球頂之鼓部而留下球頂和石燈之模型。
1585~1590年
由 Giacomo della Porta 和 Domenico Fontana 兩位繼續完成。
Giovanni Lorenzo Bernini 1598-1680
教堂正面為巴洛克式,共分兩層,上有耶穌,聖約翰、及十二使徒像。上層兩旁置有二座鐘。下層有八座圓柱,四支方柱,共有五座大門。更前為石階,階前即為聖彼得廣場,廣場中央矗立埃及方尖碑,旁邊有二座大噴水池,教堂兩旁則環繞著四行式石柱之弧形長廊。
弧形長廊即為 Bernini 增建之入口廣場。四周環繞 284根 Tuscan 柱子,形成一橢圓形長廊,Bernini 自稱此一長廊是使教堂像母親般的擁抱雙臂。長廊環拱的廣場是橢圓形的,為第一個開放性入口的大廣場。
許多批評家說 Bernini 利用這橢圓形把廣場面積擴大了,因為以普通目光來看,廣場是縱橫相等的圓形。長廊寬十七公尺,共分四列,形成三條通道,中間的一道可容二輛車子通過,長廊的頂是弧形的。長廊頂上矗立一百六十二座雕像,其中二十餘座是 Bernini 所塑,其餘的為 Bernini 指揮學生所造。除了廣場長廊外,教堂內部的裝飾亦都由Bernini設計。
ps:內容資料來自台灣大學網路教學資料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6 comments:
每個角度都是藝術^^
雖然歷經這麼多人的理念
它還是很有一致性,好美~
真希望有朝一日能親眼目睹這宏偉的教堂.
是啊
真的是每個角度都是美
而且那樣多建築師真的都在寫歷史
大哥
只要你願意你當然有機會去見證這份美
而且有幸還可以見到教宗呢
前一任教宗可是我的偶像之ㄧ呢
沒想到您的偶像是教宗,
這一任的教宗聽說穿戴名牌...
不知怎麼來形容?
是阿
我還蠻欽羨上一任教宗的學養呢
去波蘭時也特別去拜訪他唸書的大學呢
這任的教宗我目前完全不認識
也不予置評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