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國道接21省道,一路都有指標指引著,而且也就在路邊,其實非常容易找。只不過我們因為在路途中又看到個『莊家古厝』的牌子,就想說來去看看吧!沒想到就這樣一路往山裡去,三個人就好笑地說:我們是來巡田,這樣繞了那一座山一圈,下山後全然不同的道路了,也沒找到莊家古厝,還是認命回頭去我們的目的地,回到大樹市區,重新接上省道21,沒多久就看到今天目的地就在隔壁啦!
先去參觀「三和瓦窯」,我喜歡這裡磚窯的應用,那『泰山石敢當』真是可愛,那『雙喜』也讓人感到甜蜜,更愛這樣清幽感覺。「三和瓦窯」,是第二代窯主改取的名稱。當時,李爺爺希望三位後輩能夠同心協力將傳統瓦窯這項家族事業發揚光大,因此取名「三和」。
三和瓦窯的前身「順安煉瓦廠」於大正7年創立,直到李俊宏的曾祖父於民國17年買下瓦窯之後,再由李家一代接一代地傳承。當然磚窯事業在現在已經是夕陽工業,不過加點藝術創作,讓產業升級,我們看到他可以應用的範圍也因此不同,用來當筆筒、皂盤、名片架....,也許還有更多可以加入的元素,讓她們有了不同前幾代的展現,卻又紀錄了過去大樹鄉製造磚瓦的記憶。三和瓦窯已被列為三級古蹟,也開放參觀,但並非以經營觀光作為主要目的,而是希望透過讓民眾經由參訪和手工製作的參與,更加認識磚瓦文化。我想這對當地來說是留住過往文化的一種方法,卻也為自己找到新的出路。後來我們在左營買棋子餅發現她們這樣異業結合的範例,互相得利,眼光卻更深遠,不再侷限在自己的面向,更寬廣去活化在地文化。
而大樹鐵道生態園區,這多年前天下雜誌舊紀錄這一片地區,由一片荒無、像是垃圾堆,變成大家的公園,雖然八八水災後又是另一段努力的開始,但畢竟有隻前走過的痕跡,心態轉變,想要呵護自己家鄉的心情不一樣了,我們也看到這裡一吋一吋變美麗了。
當然了,因為319 活動10年了,我繼續延續以前的路,不一定在一年內可以走完319,我卻是將之前的303先推進到304,也許很快我可以來到310,那離319也就不遠了!
因為還約了鳳山的地陪,途中就不多耽擱了,我們今天要去探一探鳳山的創意臭豆腐料理,前進鳳山去。
2 comments:
新年快樂,喔耶!
那鐵道園區,看起來挺讚的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