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ne 15, 2016

花蓮小旅行,新城晃晃

  
離開清水斷崖有一種圓了一場夢的感覺,雖然不是那樣湛藍地太平洋,卻還是美得讓人讚嘆的大自然,一種由心開始的微笑。
  
帶著滿足繼續南下回花蓮,想到該去新城火車站(太魯閣站)看看大廳的裝置藝術,當然也欣賞了新站的設計,雖然還是只有門面,不過希望愈來愈進步。
  
大廳採用了馬白水教授生前的畫作「太魯閣之美」,由花蓮在地藝術家陳彥君用窯燒玻璃技法翻製,包含6個主題,分為「太魯閣春風」、「長春祠夏雨」、「靳珩橋秋葉」、「九曲洞冬雪」、「慈母亭日光」、「天峰塔月色」。另外吊掛在大廳的織布作品是,太魯閣編織藝術家林介文設計的作品「織路」,充滿原住民圖騰的作品,作品期初至全世界婦各地收集二手衣、棉線、回收毛衣等,由120人拆解成為棉線,再由花蓮縣32位會織布的原住民織女共同集體織布,完成的作品由天花板垂吊呈喇叭狀開口,歡迎著每位來自不同國家與文化的旅客。

在台鐵新城車站重現太魯閣峽谷的意象美景。嶄新的站體就像一件藝術品,以「門」的意象形塑新車站,呈現V形立面,隱喻立霧溪切割太魯閣峽谷,傳達車站是太魯閣國家公園的入口起點。但故事還是說得比實際傳達的漂亮美麗,而且貞德不太有人欣賞,我在這車站待上的時間也不短,看我看著所有的旅客就是為了充電,一樣只是看著手上的電話OR平板,度假到底為了什麼呢?

因為在大廳歇息順便欣賞這些作品之際,我也將我包包裡的點心拿出來享受,好像也就暫時止飢,也讓我沒有特別的想望進入新城市區,那裏有時候就是吃個簡單午餐的地方,還有就是帶著大家去認識那座天主堂,但今天只有我一人,那天主堂我感受過就可以了。
 
說到天主堂,從崇德回花蓮途中,在路邊發現了崇德天主堂,這地區的天主堂很多都跟當初的日本神社有點關聯,總是在入口處發現鳥居,基本上就是日本當初的神社舊址,然後傳教時就這樣的利用這塊土地建造天主堂。小卻有其精巧之處。(經過讀者的指正,說原本神社舊址在墳墓區,這些鳥居是他們用牛車拖回來到這天主堂的)

本來還想回去中美街覓食的,不過反正很多餐廳都營業到2點,反正我已經吃了點心,也許一會回到市區再看看吧!OR乾脆早一點吃晚餐,那也是個解決之道。這一次我真的有認真走193然後就回到七星潭,只是過了七星潭我不小心又回到台9線了,那就來去松園走走吧!反正早上因為走錯路錯過了,我就是喜歡那幾棵大樹,即使人再多,好像在那樹下都可以找到一種平靜感。

2 comments:

Unknown said...

這裡不是崇德神社的舊址。舊址位於天主堂往北約數百公尺遠的墳墓區。當初神父看到這一對被丟棄的石燈籠,請教友用牛車搬回來的^^

Ruth said...

謝謝您的指教,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