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anuary 26, 2021

如此人生

如此人生
作者: 林立青, 賴小路 
出版社:寶瓶文化
出版日期:2018/07/27
語言:繁體中文

我們常常說著:不要慣老闆。但其實很多人不是不知道,就是生活裡的無奈讓他們勉強接受,畢竟資源少的小老百姓一方面沒時間去面對長期間的訴訟,另一方面生活上的壓力讓他就是不要抗爭。而如此人生裡的這一群人。­­這些比勞動法上所定義的勞動派遣、部分工時或定期契約等「非典型勞工」更加非典型、更加邊緣的工作者,更加無法受到既有的國家勞動法令保障。無論是酒促小姐、按摩店小姐、8 大行業的女性,還是洗路的水車工人,要進入追究雇主責任或相關勞動條件工資、工時或職災等相關勞動法律的保障,其實都有很高的難度。

 

《如此人生》書腰寫著;台灣人笑貧又笑娼,笑貧就可以不去面對社會不公,笑娼就可以無視於結構壓迫。

我們當然知道人生沒有所謂的公平,但國家機制存在的目的不就是去彌補許多的不公平、不正義?當然有些人是不願意去工作的,但更多的是鎮日努力工作卻難以翻身。為了省保險費,卻是更需要社會保險的族群。因為沒有健保、努力撐著不要去看醫生;為了要賺更多的錢,拿身體去拚。就這樣惡性循環,甚至是陷入毒品之漩渦裡。

為什麼我們社會不能夠提供給勞動者基本的生活條件?勞動與生活的價值為何?勞工為何受到如此待遇?

很多政策制定者他們的生活條件都不算差,對於大眾生活的感受說真的是比較沒有的,我們常常說他們是在象牙塔裡生活著,他們根本看不到這樣的社會問題存在。但在這些問題暴露後,是否可以去思考怎樣去解決問題呢?國家政策不就是要解決社會問題與衝突,察覺人民之苦、生活之痛,才能進而引發制度改革的決心。

另外一些社會問題的提出也值得我們好好思考為什麼有這樣的迷思?而該如何解決這樣的中年失業&勞動力剝削的情事。以下說的兩個事件是值得我們去想想的。

 「好手好腳就能做工!」中年失業者帶著誤解轉行,卻因專業掛零、體力太弱,在工地窘態百出,受盡奚落,但工廠一夕關門,成為「很棒的工人」是他們最後的出路…

 .清潔婦每年都得乖乖簽下自願離職單,才能繼續被雇用,那一年,她拒絕簽名,公司竟讓另一個同事「合法」代簽而解雇了她。社會把基層勞動者擠壓至最邊緣,連轉身的餘地都沒有,然後指責他們不夠努力。

當然我們也看到他將視野拉到更高,〈舉證〉、〈他們原本不會死〉這 2 篇對移工遭遇的描寫可見到,筆觸逐漸拉高到對資方、國家、市場與法令的批判與控訴。

多一點同理心,把人當人看(包含來自國外的移工)。企業該有自身的責任,國家也有對人民(或說生活在這片土地的所有人)的責任。不該就為了追求經濟成長、為何自身的利潤,忘了該盡的責任。當你的經濟成長是藉由剝奪別人而產生,這根本不可能長久。就像我們利用了大自然,這一代賺到,也許下一代就全部還回去的。

 這本書所揭露的,是那些在層層外包的勞動體制下所形成的、大量但小型的自營作業者,是一幕企業不斷脫逃雇主責任的戲碼;而不幸的是,臺灣所自傲的國家競爭力就是這樣被堆砌起來的,亦即將各種可能的職業風險,一再轉嫁到最末端的個別勞動者身上。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