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December 09, 2010

巴比倫之子


週六從陽明山下來,用完午餐,想說好想離長春戲院也不算遠,找個電影看看囉!到戲院看到時間好像就是這影片,反正只要是怪怪語言的電影,我就會覺得有新奇感。

這該是我看的第一部伊拉克片,阿拉伯語 & 庫德語對我來說都一樣,但整片瀰漫著亂世中生離死別的哀戚與悲涼,偶爾的溫馨感覺就是劇中小男孩展現的天真,大部分時刻真的是有點太沉重了。

故事開始於2003年,當時波斯灣戰爭甫結束,就在伊拉克南方,被媒體發掘還有少數存活的戰俘。

有位庫德族老婦人,心感到一陣悸動。因為她參戰的兒子,到現在還沒有回來。因此,老婦人憑著一股堅持的信念,與那封兒子同僚多年前寫來的信,她毅然帶著年幼孫子,啟程出發找尋失聯已久的兒子。

環境雖然惡劣,但懷抱著一個希望只要能夠找到兒子,孫子有了父親,一家人還是可以團圓。生活再怎樣也多一些溫暖。就這樣踏上旅途,先走路、然後搭便車,等著兩三天來一般的公車…我們看到伊拉克的樣貌,亂世中形形色色的人,每個人有不同的悲苦,卻也看到某些溫暖的時刻。小男孩再等公車的時候去幫助另一個小男孩販賣物品,而這個小男孩攤販,在公車開走,奶奶還沒上車時,毅然去追公車,還譴責公車司機怎可以這樣分開祖孫倆,還約定他們回到巴格達時要來看他。另外那搭便車司機送他們到巴格達後退還奶奶給的車錢,還叮囑著小男生要照顧老奶奶…生命的韌性也在這裡展現,看起來全然無望的生活,總會有伊絲絲光亮支持他們繼續走下去。而尋覓親人的過程也是這樣,只是這就是現實的殘酷面,好希望看到童話故事的結局,只是這樣又太矯情了,最後那一幕,老奶奶過世,小男孩整個的情緒潰堤,2分鐘一鏡到底,天啊!真是讓我們觀看者情緒跟著他走,即使現在寫這篇心得,想到那一幕,想像這樣的人生,還是不禁紅了眼匡啊!

據統計,過去40多年伊拉克已有上百萬人失蹤,大部分仍下落不明。直至2009年4月,超過300個亂葬崗被發掘,屍體高達25萬具。《巴比倫之子》赤裸呈現戰爭帶給世人的傷害,並透過小貨車司機、好心的退役軍人等尋常人物,將老百姓對動蕩局勢的不滿呈現得淋漓盡致,不禁讓人反思:在戰爭中,到底誰是受害者?誰是兇手?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