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October 03, 2007

內灣慢行

在七月初北埔老街行之際匆匆走過內灣,而上週六大家在補班,我難得偷個時間再到這理遊晃,享受一下別人上班我悠閒的日子。

先到尖石鄉蓋完微笑章回內灣,天氣忽然就是很熱、風卻很大,我匆匆走過內灣吊橋,也不想特別去哪裡找特別的咖啡屋了。因為以前我總是走過吊橋,看過一家家的咖啡店,然後選一間就在那裡混上半天時間。

先看到天主堂。最近因為走319看了很多鄉鎮的天主堂很有風味,就興起了紀錄319鄉鎮天主堂的想法,所以只要看到天主堂我都會進去走走。

內灣天主堂旁現在有個「燭園」工作室,在假日教大家做蠟燭,這燭園原本在寶山有家店,也是做這手工蠟燭的推廣工作。我在天主堂那裡和可能是裡面的執事OR我也不清楚他的工作內容啦,反正就閑聊嘛,也趁此不出去曬太陽。他跟我談一些天主教、基督教、甚至台灣民間宗教的一些事宜,就是長長知識啦!基本上我信所有宗教,但也同時不信所有宗教,沒有那樣大的排他性。不過因為不是教徒,基本上我就不會進去打擾別人的正常活動。

之後走過去看到的就是內灣林務局檢查站。當時林木業發達,因此由台灣省林務局在此設立「內灣檢查站」,以就近管制內灣地區的林木採伐事宜。後因伐木產業為煤礦產業的興起所取代後,該站的業務執行也告中斷,現在整理當時伐木的文物,有著文化傳承之意涵。

走過林務局檢查站,就進去內灣中正路形象商圈。期望使內灣村的經濟活動能開創新的活力使傳統產業文化得以傳續其精神。不過一般假日來到這裡,就是看到滿滿的人潮,也許讓一些特色美食有個發展的空間,但有更多就是一般商家。所以你會到每個地方看到販賣的都是相同的產品,你就會覺得這跟你在台北看到的並沒有什麼不同。該是有更深入的思考,不要就是想用一套放在每個鄉鎮。

之後走過內灣戲院,也算是內灣地區重要的地標之ㄧ了。內灣戲院是於民國三十九年在主人楊盛泉的籌畫下落成啟用,是一間深具歷史意義的日式建築物。主人因一方面經營山場,一方面經營製腦,故十分懂得山林粗重勞動工人的休閒需要,因此才在當時僅一千餘人的小村落營造名聞遐邇的內灣戲院。內灣戲院的前身為楊家主人經營的山場之「料坪」(即:停放林木材料的場所),而其早期以前料坪旁邊的三角折坡上還有「火鋸寮」(為新竹最早的火力鋸木廠),今仍可見其殘存的紅磚牆基。內灣戲院是由當時的竹東水泥名匠范進發所營建,建築主柱以清水紅磚砌作後再以砂漿粉光,屋架則採用日式大跨距木造組合工法,屋身則以當時極具奢侈的建材「板財」構成牆、屋頂版及門窗、欄杆及室內傢俱…等。屋頂在覆蓋舊式文化黑瓦,整體外觀又以二樓木造閣樓最具迷人,戲院內部為因應多功能使用狀況,舞台也設計得特別深,也因此為後來演出歌舞表演而名噪一時。 現在就是享用客家美食的地方了。

最後回到內灣車站。台灣鐵路內灣支線,是現在台鐵3條支線之ㄧ。當初是因應產業功能,原本也面臨拆除的命運,但轉型觀光後,許多人在假日來這裡感受一份懷舊氣氛。不過這些火車已經都改為電車了,那種懷舊的氣氛也遜色許多。前兩天將以前底片轉檔發現了以前去內灣的相片,那時候的彩繪列車感覺比較有旅遊的熱鬧感覺,另外也發現了火車站也有不同耶,不知道是不是一段時間就會改「版」呢?兩張相片給大家一個對照。

4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內灣到了假日人就超多,有點討厭,我喜歡半夜三更都沒人時的內灣.XD
http://blog.pixnet.net/birgit1121/post/1505789

Anonymous said...

好懷念內灣的野薑花粽~

Anonymous said...

你的台灣眼是可以認識台灣的那種。
只是你怎麼能跑這麼多地方來讓人羨慕,前幾天我還在莉莉水果店看"吃冰",今天又慢行在內灣了。

Ruth said...

birgit:看完你的半夜內灣景色
真的希望下次可以也這樣玩到半夜

我到沒很喜歡野薑花粽
雖然我很喜歡野薑花

olivia:那是中秋節回台南去莉莉
而我這週跑到新竹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