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anuary 09, 2017

新馬小旅行,重回吉隆坡

 一早起來吃過早餐後也就準備離開了。想說兩個人就搭計程車到公車總站吧!20元馬幣比朋友當時搭過來時便宜,而且在麻六甲大概說華語也會通啦!


然後去找公車是到吉隆坡的,最後幾個位置,不過就是很快就發車了。難得在馬來西亞的巴士旅行。另一次的移動是從檳城搭船到蘭卡威,另一種搭長途巴士的感覺。好幾次的馬來西亞旅行,這次算是多個城市移動之旅。


2個多小時,一路上在高速公路其實也都算順暢,吉隆坡就是每每要下高速公路OR在收費站之前就會是長長的等候隊伍。多年沒來了,看起來這些長途巴士都移到城外的巴士總站了,以前好像都還會有幾家巴士公司的會在中國城附近的巴士站。所以又得想辦法到市區了。


可以選擇搭計程車、巴士、KTMKLIA TransitLRT,不過搭機捷運線其實跟搭計程車花費差不多。我們選擇最便宜的火車,不過等候時間也實在有夠久,但都買了票好像就這樣等候,畢竟我們也不趕時間,就跟著這樣一大群人一起等候,搭到KL Sentral,本來我已經在那裏繞來繞去想去搭計程車到飯店了,結果那單軌地鐵線就出現在我眼前,就買了票進去了。


我們搭8號線,這車廂也太可愛了,而且離峰時候只有兩節車廂,可以容納的人真的是太少了,還好第一次搭時是起站,沒讓我們這樣被擠扁擠爆。這些都是在高架,可以順便看風景、認識環境,只是她們的車站出入口沒有銜接,而且發現7年沒來吉隆坡,這裡的人口和車子也成長太多,害我過馬路都變得有些困難了,但終於過了馬路進到飯店check in了。飯店大廳看起來還可以,不過那房間真的是太小了,而且因為接了很多旅行團,我連想換個房間都不可能,弄得我回到吉隆坡的第一印象就不太好了。



七年沒進來過吉隆坡,這中間都是轉機經過機場而已,雖然雙子星塔是個大地標,但奇怪走起來一點熟悉感都沒有,以前我常去混的咖啡館,百貨公司裡的food court,再也找不到一點記憶了。好多工程進行著,而且這裡又是觀光客、遊覽車必停之處,穿越這裡去找餐廳就是個很痛苦的事情,弄得我原本肚子很餓,經過一片混亂後卻再也不想吃東西。這重回吉隆坡的第一印象真的很不好,雖然雙子星塔還是很壯觀,捷運也愈來愈方便了,但人車擁擠的程度超越太多,對喜歡走路的我來說變得愈來愈難行,讓我感覺很累,趕緊計畫來逃出城外吧!

Thursday, January 05, 2017

學著說再見The Beginner’s Goodbye

學著說再見The Beginner’s Goodbye
作者: 安.泰勒 
原文作者:Anne Tyler
譯者:廖月娟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3/06/20
語言:繁體中

是某天在誠品網站看到傅月庵寫得關於這本書,讓我對這本書有了興趣,而且回憶以前看過作者的其他些書,真的如傅月庵所言:十九本小說,前三本之後,她便只寫一個城市,巴爾的摩;一個階級,中產階級;一個主題,家庭。看起來好像這樣輕描淡寫,不華麗,卻真摯的情感。

我從來就沒練習過,面對摯愛死去的悲傷。我該如何,與回憶說再見?

以前總以為親友離開那是戲劇裡的事情,沒想過那就是生活裡的內容才會有戲劇的展現。然後面對阿公阿嬤的離去,然後父執輩們生病離去,然後同輩們的意外、生病,死亡沒有先後順序,無常好像隨時可能來到,甚至自己的後輩,總會感概著:好年輕啊!而上面那個練習,我們確實沒認真想過,那能夠去練習啊!

故事就是:後院那棵巨大的老橡樹倒了,壓垮了客廳旁的玻璃門廊,桃樂絲正好在那裡。在那之前,我們才剛因為無聊的小事大吵一架……

主人翁艾倫因年幼時的一場病,右腳變得不良於行,右臂癱軟無力。自責的母親總是大驚小怪,姊姊則對他過度保護,這樣的生活讓他喘不過氣。

某天他碰到桃樂絲,直率又獨立,她如同一股新鮮的空氣,讓艾倫生平第一次感受到真正的自由。

他們相戀、結婚,開始一段平凡的婚姻生活。直到那場意外發生,伴隨著令人悲傷欲絕的遺憾……

生命裡找到那個讓自己舒服的另一半,建構了一種如呼吸般自然的生活型態,雖然還是會爭吵,但多年來自然的相處模式沒人認為這些爭吵會是個問題,但一嘗意外,就在他們爭吵之後,生命裡那段爭吵忽然間變大了、變重要了、覺得也許沒那段爭吵,也許桃樂絲還會在啊!

  她走了,我的心也破了一個大洞。
  有時,我的悲傷就像被毯子蓋住一樣。悲傷還在,只是尖銳的角……變鈍了。
  有時,我會掀起毯子的一角看一下。悲傷,還是像刀子一樣鋒利。

  我站在街道上,看著盡頭,發現她就站在那裡……
  這是真的?還是我因悲傷而精神錯亂,一切都是幻想?

  「如果我能使時光倒轉,我絕不會拋下妳,讓妳獨自留在那裡……」


我們都會面對失去摯愛,我們要如何才能與回憶道別?

Wednesday, January 04, 2017

新馬小旅行,麻六甲亂走

 
前 一晚我已經雞場街了,今天該是來尋覓一下荷蘭廣場,不過我還是沿著河岸在舊區亂走,就這樣一抬頭看到這可愛的電,只是還沒開門,對面的冰淇淋店也很有趣喔!


然後又再巷弄間亂亂走,才又回到雞場街,過橋就可以看到這座有着厚重木門、深紅色牆壁的荷蘭建築物--荷蘭紅屋廣場(The Stadhuys ), 1641 年至 1660 年間興建,被認為是東方最古老的荷蘭建築。


馬六甲過去曾為荷蘭的殖民地,這座以荷蘭磚瓦砌工及木工技藝建成的建築,正是當時的荷蘭總督及隨從的官邸,也是歷史遺留下來重要的遺迹。現時,此處已改建成馬六甲歷史文化博物館,展出了馬六甲的歷史遺物、華巫族的傳統婚禮服飾,以及葡萄牙人與荷蘭人留下的歷史文獻。


這裡的人力車用盡心思裝飾自己的愛車,各自有不同的特色,各有各自可愛的圖案。後來下午時我們小迷路,就是追尋著人力車夫的方向找到回到大廣場的路。


然後去麻六甲海事博物館 Malacca Maritime Museum看看這大船展覽的東西。根據一艘真正的葡萄牙大型遠航船建造而成的,其船的外形首先就會吸引遊客的目光。由於船艙裏收藏著許多馬六甲的無價之寶,海事博物館被認為是馬六甲遺產的最重要象徵之一。


然後對於聖保羅教堂原本想說下午時分比較不熱時才上去,只是下午我們去探訪小印度,然後我就是個不喜歡走原路回去的人,就這樣將城區又繞上個一大圈,弄得朋友沒有體力再陪我走上去,而且已經下午了,天色已暗,那眺望海峽風景好像也看不太清楚了吧!


然後原本想說河邊找家咖啡廳喝點飲料,小歇片刻,也享受一種度假的優閒。不過我們這邊走回飯店的這岸,看起來是大家都要到過中午才開始吧!所以我們就想說直接走回家,回去路上去7-11買飲料。



除了天氣太熱之外,基本上我是喜歡這個城鎮,不一定要看什麼,就是可以悠閒過生活,可以這樣沿著河岸散散步,而且整個河岸很漂亮,又不會很吵雜。下次有機會我還是會想再回來走走的。

博物學家的自然創世紀

博物學家的自然創世紀:亞歷山大・馮・洪堡德用旅行與科學丈量世界,重新定義自然The Invention of Nature: The Adventures of Alexander von Humboldt, the Lost Hero of Science
作者: 安德列雅・沃爾芙 
原文作者:Andrea Wulf
譯者:陳義仁
出版社:果力文化 
出版日期:2016/09/05

語言:繁體中文

 從 丈量世界 認識洪堡德。只是知道了他跟高斯,好像給自己一個常識。然後旅行知道有洪堡德企鵝,氣象變遷的現在知道有洪堡德洋流,還有數以千計以他名字命名的動植物、地區…他到底是誰?終於有這樣一個機會好好來認識這個人,在2017年的開始。

 1799年,洪堡德帶著42件儀器,來到少有歐洲人踏足的地方。他進入雨林,冒險探尋亞馬遜河的源頭;他記錄葉子的形狀、溫度計的讀數與岩石的層次;他像品酒師一樣,品嚐不同河流的河水;他解剖電鰻、研究活火山的活動,更察覺殖民者削減森林對環境造成的影響。 

當他來到欽波拉索山頂,他曾觀察過的一切,開始產生了連結: 庫馬納的某種樹木讓他想起義大利的松樹; 安地斯山的苔蘚讓他想起德意志北部森林的某個物種; 在瑞士、拉普蘭和安地斯山區,同樣都可以看到高山植物。 一切似乎都以某種方式彼此相連,萬物似乎已融為一體。 

他走過24000哩路,幾乎等於繞了地球一圈, 帶回60000件植物標本,涵蓋6000物種,其中將近2000種是新物種。 這趟長達5年的旅程,改變他的生命與思維,讓他創造出許多科學發現的第一次,影響了達爾文、歌德、華茲華斯、柯立芝、梭羅、約翰.繆爾、瑞秋.卡森⋯⋯等人,形塑了如今我們看待自然世界的方式。

 那樣的年代旅行真的很辛苦,不過他整個靈魂根本就是旅遊魂的人,但又是那樣追求知識的人。他們出一趟門這樣難,他一輩子夢想到印度卻一直沒能得到允許,卻也一輩子為了走一趟而準備著。他們充實著各種知識,將各種生命知識串聯起來,當然也會有知識分子的驕傲,但看他們一輩子追求知識的過程裡,看到接受各種可能的態度。但那個時代也真的是博物學家時代的結束,之後我們看起來走向專業化,卻感覺各自”自我感覺良好”,那種”宇宙”涵蓋各種生命知識的書籍,大概很難再出現了。 

他的生命真的是太精采了,而且他該也算是個長壽的人。

達爾文說,要不是洪堡德,他不會登上小獵犬號,也不會構思出《物種起源》。

──誰是亞歷山大.馮.洪堡德?

■他,是跨越學科藩籬的知識煉金術士:
在各種學門逐漸專精化的十八世紀,洪堡德以靈敏的頭腦、驚人的速度,深入探索各個學科:物理學、語言學、考古學、動物學、植物學、礦物學、地質學⋯⋯
融合不同學科而培養出來的整體觀,成為他的特色,讓他擁有與眾不同的願景。

■他,發現無數新物種,更有將近300種植物、超過100種動物以他命名:在人們仍堅信世界為人們而創造的年代,他發明各種丈量世界的方法,創造出許多科學發現的「第一次」:
──發明等溫線,繪製第一幅全球等溫線圖;
──發現地磁赤道,首創「磁暴」一詞;
──首先提出地球的植被帶與氣候帶的概念;
──率先透過圖解方式來研究洋流;
──首度提出森林能增加大氣溼度、有助水土保持。
這些創見,讓洪堡德成為地理學奠基者,為近代氣象學、地球物理學、海洋學帶來劃時代的影響。

■他,首創自然是「生命之網」的概念,促成現代環保生態觀念的興起:洪堡德將自然視為一個有機體,強調自然與人類文化的相互影響,並且在近200年前就提出警告:「人類造成的禍害……擾亂了大自然的秩序」。
這些洞見,影響許多生態學家、環保人士及自然寫作者:
──梭羅藉由洪堡德的著作,解決如何身兼詩人和博物學者的兩難。
──喬治.馬許說,洪堡德「最能宣揚自然」,因為他將世界理解為人類和自然交互作用。
──約翰.繆爾說,「我非常渴望成為洪堡德那樣的人」。
──瑞秋.卡森的《寂靜的春天》立基於洪堡德有關「互連性」的概念。
──詹姆斯.洛夫洛克(James Lovelock)著名的蓋婭理論,也與洪堡德的見解相似。
  
■他,豐富了十九世紀動人的心靈史:洪堡德結合自然與藝術、事實與想像的思考方式,啟發無數思想家、科學家、藝術家、文學家:
──達爾文說,洪堡德的敘述是「詩歌和科學的罕見結合」。
──夏多布里昂認為,「你會相信自己正與他一同乘風破浪,和他一起迷失在森林深處」。
──儒勒.凡爾納在寫作《超凡旅程》系列時,從洪堡德的敘述取材。
──愛默生、華茲華斯、柯立芝等人都受洪堡德的自然觀影響。


■在博物學回歸的二十一世紀,重新認識洪堡德,找出人與自然的新平衡:洪堡德關於自然的看法就像經過滲透作用般進入了人們的意識,但這些想法背後的發明者反而消失了。他雖然仍形塑著我們的思維,但在學界以外幾乎已被人遺忘。

Tuesday, January 03, 2017

我是布萊克 I, Daniel Blake

最近很多電影總有許多驚奇,對於害怕血腥暴力鏡頭的我每每看完電影後總要好久的時間才能回復,就讓我不太敢沒看電影簡介就去看電影了。這電影是看了許多朋友的好評,然後我看了電影介紹,雖然上映的戲院也已經很少了,剛好可以是2017年第一部看的影片,很棒的電影,是說著我今年可以看到很多好電影囉!

該怎麼形容這心情呢?自己在戲院裡眼淚掉不停為了是哪樁?就是心疼而已。對於別人這樣手足無措,那樣讓一個人連身為人的尊嚴都沒有,況且他們真的不是不想做,可是就眼前的關卡都走不過去了,根本就逼死人啊!而我們的社會已經沒有那樣窮困了,故事的背景還是大不列顛耶!歐洲的社會福利該是好上許多了吧!為什麼可以放任制度殺人呢?

丹尼爾布萊克是名59歲的木匠,因為心臟問題,經醫生鑑定短期不能工作,但正如電影開頭的那段黑色無畫面的對話,也可以理解他申請的政府急難救助絕對無解,因為那就是一種官僚的展現,一種一套標準想要套用在所有人身上,Daniel外表上當然跟那些坐著輪椅無法自行生活的人不一樣,但他目前確實是沒有工作能力,因為他的心臟沒有辦法負荷,那不是問他能不能自己穿衣、刷牙、起床這樣問題可以解的。為什麼你在那樣的機構、身為幫助弱勢的那個決策者,沒辦法理解這些問題的荒謬?為什麼要將人先當作是貪婪的來面對?其實更大的貪婪往往是在上位者,他們造成的財務負擔才是人民更大的痛。而那永無止盡地轉接電話是我們自己目前就常碰到的荒謬,我可以理解很多外包工作,也很多讓機器來運作,但面對很多人無法使用這些機器,當然我們總鼓勵大家要跟上時代的脈動,一定要會用這些新玩意,但當""與機器、成本相比,是不是還有個中間地帶,可以多一點點體貼呢?一定要這樣剝奪了身為一個人的尊嚴,你真的不會老、不會病、永遠都可以懂現在的玩意,你可以確保你自己都不會碰到Daniel可能碰到的問題?永遠想要效益來解決問題,說真的要這個國家機器做什麼?還不如不用繳稅給這些會來侮辱你的官僚,自己組織互助團體還來得可靠。

凱蒂是另一個例子,擁有兩個孩子,但卻苦無家可歸,被社會福利制度及迂腐官僚高牆擋在外的兩個小人物,要如何為自己的明天奮戰下去?對於他和丹面對面在那接客的場所裡,可以理解他的心情。兩人都沒有錯,只是他想要養活自己和一雙兒女的願望也這樣難,只因為沒有足夠的經濟支援讓他可以走過這樣的過渡,300英鎊可以給孩子足夠的食物,可以讓他不用挨餓,可以讓他不要當小偷…

當然在這些狗屁倒灶的大堆事情裡還是有溫情。Dan關懷Cathy,食物銀行裡的那些人給的關懷,超市裡那個人放走Cathy。但當一切都追求成長,以數字來表現價值,只是人是可以這樣被評估的嗎?而不斷地成長真的生命追求的唯一目標嗎?透過「勞工」的視角,帶領觀眾看盡社會制度及勞工資源的不公不義,深刻描述勞工「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現實窘境,既寫實又充滿諷刺。


Friday, December 30, 2016

新馬小旅行,認識麻六甲


因為朋友一大早飛機飛到吉隆坡然後轉巴士到麻六甲來跟我會合,所以碰面後先去吃個午餐,選了印度人的餐廳,吃個他們當地的自助餐,吃後買了大桶水回去,買了點零食,然後就回飯店讓他可以睡個午覺,我們也避開這可怕的大太陽的中午,下午時再來進城裡認識一下環境。我呢就看看書,反正我有一本500頁的大書可以陪我。一面看書,還有外面那麻六甲和的風光陪伴啊!感覺還是很幸福的。

我們一直混到快五點才覺得那陽光看起來不那樣可怕了,然後又研究一下進城的方向大概是怎樣,其實是隨便找到一條路往河的方向,然後過橋就可以到古城區了,我想說先認識雞場街(Jonker Street),從河岸過來看到了甘榜吉宁清真寺 Kampung Kling Mosque,一種融合了中國、馬來西亞、印度、阿拉伯的建築風格的清真寺,確實是有它的耀眼特殊處。 

走進這城鎮,一種好奇怪的感覺,沒有多少遊客,我們好像這樣隨便闖進人家家裡的孩子,一種沒有其他觀光客這樣人擠人,沒有人可以讓我跟著走,沒有其他觀光客的掩護,我一下子就是個全然觀光客的樣貌顯現在當地人面前,忽然間讓我有點小慌張地起來。而且天色逐漸暗了,路上太少人了,雖然不是感受到危險的訊號,卻也讓我不想遛達,想想剛剛經過"地理學家"門口,我還是坐下來吃吃喝喝,比較不會有這種驚慌的感覺,也可以吃飽後鎮定心情,順便認識一下我猜該是很小的市區。




這家咖啡館因為香港電影「夏日麼麼茶」在華人圈裡有一定的知名度。我沒看過電影,只是記得朋友跟我說可以在這裡歇歇,而且既然看到就停下來吃個晚餐吧!而且這裡算是這一路走來比較有人氣的地方,這樣夜晚的荒涼感讓我小小驚訝了!

走進去才知道對面那棟房子現在也是地理學家,我們找門口的桌子坐下,點了杯啤酒和果汁。兩個人點一個沙拉、一份豆腐、加上一份主餐,兩個食量不大的人,真覺得該喝啤酒+點心就好了呢!不過這裡的人態度都很好,還有在麻六甲還是講中文可以通的地方啦!


這個很異常的夜晚,所以吃完飯後我想還是回我們旅館那地方,感覺還比較有人氣些呢!其他的就明天大白天再來認識吧!走另外一條路回旅館去,大概這樣走兩趟就可以知道整體的麻六甲方位了。當然我其實有一次走太遠走到城外太遠的地方去,那是隔天之後的事情,寫到那裏在詳述囉!

Wednesday, December 28, 2016

新馬小旅行,前進麻六甲


一直很想要這樣一片大陸,不斷穿越各個國家。雖然以前在歐洲也曾經這樣穿越過,不過那是太年輕時候的事情,而且那是跟個旅行團時代的日子,我不太記得那種穿越國境的感覺。之後就只有香港進到深圳的下巴士、上巴士、再換巴士…到後來根本就是小巴直接通關。當然也幻想過這樣來去中南半島各個國家,不再以飛機進出國家,畢竟這對我來說實在太平常了,很想來個巴士、渡輪等遊走中南半島,只是一直沒能有個幾個月的時間,可以這樣從泰國一路往上、到寮國然後到緬甸,甚至就這樣一路亞洲走過,一國一國跳國遊的想像還蠻夢幻的,只是看哪天忽然間很閒可以這樣來實現吧!


不過這次一周的小旅行,想說從新加坡進吉隆坡出,中間來個麻六甲住2晚,原本還想說要進新山,要不要去樂高樂園走走呢!不過後來跟朋友約了在麻六甲會合,她該是中午時間就會到,所以我從新加坡好像也不能太晚出發,就這樣搭一早八點多的直達車,一路到達關口。到新加坡這邊關口不用帶行李下車,哪天很少人,所以不用兩分鐘就通過關口了,巴士通常也在我們過關時也就過去等候了。建議在這一段去上個洗手間,因為不久之後的馬來西亞關卡雖然也很順利,可是那裏的洗手間沒有新加坡這端多。過馬來西亞那端時就需要帶上你的行李,經通關檢查,現在反正也沒簽證這東西,跟當地人一樣好像也沒太多耽擱。然後又是個2個多小時的車程才會到達麻六甲的公車總站,中間還會停一個休息區讓大家上廁所。


好像過了某路段後就是鄉間小路,也許也因為這樣雖然距離不是那樣長,我也是花了3個多小時才到terminal。不過很幸運的是進到巴士站17號公車就已經在那裡了,而且我還有2塊馬幣可以付公車費用,而且司機跟我說我定的旅館就在去市區的路上,到時候他會叫我下車的。


其實這一路該也多遠的距離,後來我旁邊的女生要下車了,他走到前面去,司機就告訴他說我的旅館到了該準備下車了,我就這樣緊急中跳下車,在我還沒有任何方向感的時候,那女生還幫我指出飯店的所在地,就在我下車的對面,悠閒地過馬路走進去準備找人了。


到櫃檯原本請他查一下這個訂房是否有人check in了,他還沒忙完,我朋友已經下樓接我了,就是一個順利的狀態。終於來到麻六甲,另一個華人生活的城市,一個鄭和下西洋經過的城市,感覺還蠻有趣的,先來去吃個飯小歇片刻,再來探險吧!



對了!從11樓的房間往下望就看得到麻六甲河,這條河流就這樣蜿蜒聯繫這城鎮,未來的兩天我都在這河畔亂走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