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October 19, 2007

勇闖西西里,Ustica小島浪漫遊


到Palermo的第三天我們決定出海去小島探探險,是一個距離Palermo 50多公里的小島--Ustica。Ustica大部份覆蓋著火山岩漿凝固而成的深色石頭,因此被稱為”地中海的黑珍珠”。

從Palermo撘渡輪抵達Ustica。我們先去找船家看何時方便出海,約定好搭船的時間。然後大家就在島上探險:看看紀念品店、教堂、遠方的碉堡,當然也得找家餐廳好好享受一下午餐啊!

Ustica是水上運動愛好者的天堂。很多人來到這裡租個小船出海去,釣魚、浮潛、海泳,累了就上船休息一下,之後再繼續。當然你也可以就是搭船看看島上沿岸風光,他有許多美麗的岩洞,我們就在這裡看了小藍洞、小綠洞,那海水真的很美麗,不過也因為在這裡看了小藍洞,讓我在後來到卡布里島看到那個世界最著名的藍洞,那份震撼就少了些。

當然也得搭船繞島一周,看看燈塔,最後再回到碼頭,等回Palermo的船班。

回到Palermo順便去海邊走走,晚上可以吃個海鮮大餐呢。

Thursday, October 18, 2007

勇闖西西里,Palermo,Catheral


繼續我在Palermo的行程。走出諾曼宮,走過一個公園,就先看到新門,然後就看到一個大的建築物,他就是Palermo的大教堂。大教堂(Cattedrale)原本是座清真寺,在1184年時由帕勒摩大主教修建,正面是歌德式建築的拱門,而內部的半圓形殿堂則是諾曼式風格。回教土黃色的身驅卻頂著巴洛克式的青綠洋蔥塔,兩翼又有著歌德式尖塔和文藝復興式的華麗雕飾,門廊則呈現西班牙加泰隆尼亞(Catalunya)的風格,它融入了加泰隆尼亞、哥德、拜占庭、伊斯蘭等建築風格,充分表露了西西里島不同世代、不同民族統治的歷程。

我現在看著我的相簿,發現我在這裡根本不知道在做什麼,沒有拍什麼相片耶!只記得看到一場婚禮,繼續昨天下午看到的婚禮,今天在大教堂又再參與一場,今天早上其實在公園那邊一間小教堂也碰到一次,反正我們在Palermo停留的4天時間裡,至少看了5次的婚禮,也許9月是他們的結婚旺季,當然這是我們自己隨便亂說的。

車城海生館

從墾丁回程,我們後來還是決定去車城的海生館,主要就是讓小緯去玩玩水、看看Nemo。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位於屏東縣車城鄉,西臨蔚藍的台灣海峽,東傍72公尺高的龜山,建築配置可區分為:博物館(台灣水域、珊瑚王國、世界水域三大主題展示館、行政與教學中心,由一共同大廳串連而成)、水族實驗中心、服務設施、研究大樓、維護設施、國際會議中心以及學研中心等數個主要建築區。
 
座落山水之間的博物館,整體規劃理念主要以展現「水」的精神與特性為主,以低密度的建築開發,分散機能相異的建築物並以步道相連接,維持了與原有自然環境的和諧關係。

買了門票進入館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太平洋親水廣場”。台平洋親水廣場設置模擬實際生物一比一的模型,包括16米的大型鯨鯊、13之2米4長的海豚、4尾鬼頭刀及3尾旗魚。

走過太平洋親水廣場,我們就看到了”鯨魚親水廣場”,這也算是海生館的代表建物之ㄧ吧。每年夏天有多少人來到這裡,就在這池子裡玩起來了,本來我們也是要讓小緯玩玩水的,他媽媽都準備好衣服了,不過大人們後來累了、天色也晚了,我們也沒真的讓小緯下去玩水了。這裡是等比例製作的鯨魚模型,有大翅鯨偕幼鯨躍出水面,抹香鯨露頭噴水換氣。

真正進入展覽館區,看到挑高21公尺的大廳,迎面可見屋頂懸吊的海豚、大章魚、鯨鯊、殺人鯨等逼真模型,另有高聳的瀑布和精緻的銅雕,大廳前後方皆設計為大片帷幕玻璃牆,可眺望晨曦與夕照之美。

台灣有好多個海生館,目前對我而言車城這個海生館規模、展示內容都是最大的。現在還有夜宿海生館的活動,我個人認為帶著小朋友來個兩天一夜的活動,還蠻有教育 & 娛樂意義的。尋找NEMO也是很大的樂趣。不過在參觀過程有個蠻令人生氣的事情:在每個展覽廳入口都有標示,拍照不可用閃光燈,而現場服務人員也一再提醒大家,但就是看到好多人都沒有關掉閃光燈。ㄏㄡ!那真的是很沒有公德心的行為耶!

對了!這裡的小客車停車場收費竟然是36元,這是我走過這麼多地方沒看過停車費數字不是5 or 0。算是另一個小小的不同吧!

Wednesday, October 17, 2007

可愛的企鵝餵食秀

第二天我們在社頂公園看完起鷹後,回到民宿補個眠,回程就到海生館去,主要就是帶小緯緯去看看海洋生物。當然也得去看看企鵝。2005年我去海生館那時的企鵝還是特展的部份,那時只有幾隻企鵝而已,現在已經是常設館,裡頭的企鵝數量也增加很多了。全世界的企鵝種類共有17種,好像在海生館目前有4種企鵝。不過對我而言他們起來長的都很像,另外我也在紐西蘭看過保護的黃眼企鵝,算是我另外觀察過的企鵝經驗吧!以下的影片是我在海生館拍的企鵝餵食,相片是在紐西蘭南島但尼丁野外觀察黃眼企鵝的相片。



Tuesday, October 16, 2007

墾丁賞鷹行

趁著月底出門前,我們排定今年去墾丁賞國慶鳥的行程。我不是一個那樣熱情的賞鳥人,但因為團體中有些人還蠻熱情的,聽多了似乎也多一些知識了。而且對我而言就是大家聚聚啦,順便到處玩玩啊。 因為其他同伴在南部,我和黑皮在星期五先回到南部去,星期六一大早再從台南出發。星期四晚上因為另一家人中小朋友腸病毒,所以只有我、黑皮和老賊一家人出門了。 大家習慣懶散的度假方式,況且我們星期六下午是去賞落鷹,不需要太早出門啦。就這樣拖著一直到中午時分到達恆春。想說先去”照利”吃午餐的,但那時已經下午一點,照利還是滿滿的人,老闆說我們還得等一小時,所以就算了吧!回到恆春老街上隨便找找吃的就好了,反正等會賞鷹的時候我們還會有點心。 吃完午餐,先去買了清心的綠茶、再去買正黃家綠豆蒜,原本要在黃家綠豆蒜蓋上“車城”的微笑章,不過他們說微笑章不見了,現在補發中。不得已就去找了7-11先蓋上車城的紀念章,然後往滿州前進,抵達里德找好位置準備老鷹的到來了。 里德位於屏東滿州鄉,灰面鷲猛禽秋季過境的重要夜棲地。在日本的族群,在經過琉球和台灣時,此區的背風山坡地為其夜棲地,所以這片山坡是觀賞落鷹景象的最佳景點。 我們這些業餘的運氣都還不錯,上次老賊一家子在中秋節有來,只有零零星星的一些老鷹,但我們今天看到好幾群,該是有幾千隻,而且還看到幾次鷹柱的現象。這些景象你一定得自己來到現場,雖說落鷹你可以看到比較飛得比較低的老鷹,但我的小DC還是拍不出來啦,只能看到天空中所有的黑點,我們就笑說會不會是飛蚊症啊! 隔天一大早,就是到社頂公園凌霄亭看起鷹。我們鬧鐘調4點半,不過有人沒起床,所以在快7點才抵達凌霄亭,早已經是滿滿的人群。而且我們在停車時就發現有個車號真熟悉,我就打了BIN的電話,他一大早從台南過來,竟比我們還要早,他就故意跟我們說已經大概2000隻飛出去了,而且我們抵達凌霄亭找到他時,他說我打電話給他到我們到時,大概又有1000隻飛出去了。不過我們還是看到很多的老鷹飛出去,運氣算是不錯的。所以就帶著滿足的心情離開,該去吃個早餐,然後回旅店補個眠了。

Friday, October 12, 2007

羅東隨想


說起羅東鎮你會想到什麼呢?以前我會想到羅東夜市,但這兩年不喜歡跟大家在夜市擠來擠去了,它對我的吸引力就比較小了。現在我想到的是羅東運動公園。不過那天散步到中山公園,是很多年不會去這裡了。現在覺得整理起來乾淨一些了,那天我也才敢進去晃晃。看到陳純精的紀念像,想想來認識一下這位對羅東發展很重要的一個人。

明治41年(1908)2月,陳純精被改任命為羅東區街庄長,而後羅東鎮改為羅東區,他依然繼任街長,直到昭和19年(1944)。在他任內,為了促住羅東的發展,四處奔走,排除萬難,終於爭取到太平山林場在羅東闢貯木池、設辦公室(即今天林區管理處),使羅東成為木材集散地,於是,和木材相關的工廠也隨著一家家開張。因應大批伐木員工、木材商人的需求,商店、旅舍、餐廳、娛樂場所等紛紛興起,羅東因此成為宜蘭縣最大的工商業中心。民國38年(1949),羅東鎮在羅東中山公園內,設立陳純精紀念碑,民國74年(1985)完工的羅東環鎮道路,亦命名為純精路,以表紀念。 

太平山的伐木工業確實影響羅東很大,最近在整理的林業文化園區也是為了替那段風光歲月做下紀錄,我還沒去參觀過,等我下次去看看再和大家分享吧!去到哪裡可以順道去享用一下”林場肉羹”。

Thursday, October 11, 2007

三剛鐵工廠文物館


到達南方澳漁港,首先看到「南天宮」,拜的是媽祖,討海人的精神支柱。我先走過於港路看看這港區的商店,發現了三剛鐵工廠文物館,我知道他列在319商店裡頭,等會回頭再來參觀。先去南方澳大橋那裡看看。

南方澳大橋,於1998年6月落成通車,是一座跨越蘇澳港與南方澳漁港的大橋,一座單拱船形弔橋,橋柱上選用了海洋意象的魚蝦蟹造型設計,還有觀景平台讓遊客來觀賞漁港的漁船進出,並將蘇澳的古地圖銅鑄成模型記載這個古老漁港。不過我並不知道有這樣的觀景平台,只好下次去再去看看囉!還是回到三剛鐵工廠去吧!

三剛鐵工廠成立於民國五十一年,是目前南方澳漁港現存最老的鐵工廠之一。因時代變遷,老式工廠先後凋零,九十三年春,「三剛鐵工廠」亦停工而走入歷史,廖大慶先生特意籌資將整個工廠就地保留,整理後並免費提供參觀,整個五十年代的歷史空間充滿令人回味的文物和令人感動的故事,透過解說和導覽,讓您能帶回滿腔的漁港知識和懷念。

創立之初是由三位原先在喜生鐵工廠各自學有專精的師傅兼好友組成,三人自命組合「金剛陣容」,故名「三剛鐵工廠」。

廖心賀先生負責車床兼廠務管理,馮輝通&林添金負責「西工」兼外務。廖先生在民國61年因工作意外去世,馮、林兩人並未因此剔除他的股份,反而邀請廖的遺孀加入工廠擔任會計工作,以扶養三個未成年子女長大成人。廖大慶先生談起這一段還是很感念他們的照顧,這也是以前人很重情誼的一面。

本來我只敢在樓下看看,後來廖先生讓我自己隨處參觀,有任何疑問可以隨時提問。這時我才敢到處去閒晃,畢竟這是別人的家裡。二樓是一些收藏,收藏著50年代之後的物品,也有一些漁業的文物,另外就是廖先生的墨寶。廖先生喜歡書法,也喜歡送「幸福」給來客。幸福是一段廖先生偶然看到的文字,他就時常送「幸福」書法給客人,這該也是他散播幸福的方法之一吧!二樓、三樓陽台是眺望南方澳漁港的好地方。

廖先生免費開放自己的地方,讓來客去經歷以前生活的種種。文物管裡有販賣一些工藝品,另外廖太太也會自己煮海燕窩、做石花凍等,來這裡享受這些冷飲,也就是支持廖先生她們的文化事業了。廖先生這樣說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