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November 24, 2025

《大濛》 A Foggy Tale


 原本想”大濛”是什麼意思啊?看到英文片名”A Foggy Tale”才知道該用台語唸,類似「大霧」的意思,「濛」不只是雲霧瀰漫的自然現象,更象徵時代的迷茫與人心的不安。

雖然我還經歷過戒嚴的時代,一直到高中時代台灣才解嚴,但我們60年代跟故事裡40年代社會氛圍還是有很大的不同。每每面對”白色恐怖”議題的電影時,我在觀影時都會很緊張,很怕故事裡的人物在不小心中被歸類、被定罪,甚至於就從此消失。那是沒有”免於恐懼自由”的時代,那是”動則其咎”的時代,那是”威權就是一切的時代” ,你沒有資格問”為什麼”…所以每當阿月在問為什麼和什麼時,我都好害怕她就此被消失,因為我在現在回頭看那一段日子,我們現在覺得理所當然存在的一切,在那個時代是完全不可能。趙公道這樣一個退伍老兵也不懂為什麼一輩子體國家打仗,然後又是被自己的國家逼到沒有退路?

我好喜歡導演以趙公道這樣的小人物來描繪白色恐怖這議題。正如導演陳玉勳說的:他認為自己享受了自由的生活,他是一個導演,他能做的就是拍一支替他們講一點公道話的電影,才不辜負這個職業。
「我也不是使命感,就是心疼這些人,不管他是台灣人也好、外省人也好,他們就這樣被犧牲、被糟蹋掉,他們得到什麼?所以我就想到在片中讓主角講了一個雲跟霧的故事,他們就真的是一場霧而已,散去了,就完全沒留下什麼。我總覺得應該有人好歹紀念他們一下吧,所以才拍這個電影。」

那其實就是個時代悲劇,我們記憶這一段歷史不是要挑起什麼仇恨,是我們希望避免再重複歷史的錯誤;轉型正義不見得要鞭撻那些人,但對於那些受難者、受難者家屬,我們事需要給他們一個道歉,讓它們可以「感謝老天給我一個公道!」

陳玉勳導演也希望能透過《大濛》,讓觀眾重新理解歷史與當下的連結:「我們今天的風景,是由前人的犧牲換來的;我們也應當成為後代的美好風景。」那是一封寫給台灣的情書,也是對所有身處不確定時代的人們的溫柔提醒。而我們也該提醒著自己,我們該替後代留些什麼,不要讓未來又走回那過去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