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ugust 30, 2007

古典和現代在水岸對話 2

再繼續往上游走,看到國會大廈,這是比較現代的建築,相較之下我還是比較喜歡古老的房子。

再走著就會抵達駁船碼頭,向晚的駁船碼頭褪去白晝的高溫,餐廳、酒吧沿著新加坡河整齊排開,紛紛點亮燈火。啜飲著小酒,坐擁河對岸的高樓夜景。可在150年前這裡卻是苦力和水手討生活的地方。你可以搭上以前的駁船,欣賞一下新加坡河兩岸的歷史建築,抵達河口觀賞新加坡的地標--魚尾獅。

緊鄰著的克拉碼頭(Clark Quay),是個愈夜愈美麗的地方。無論喝酒談心、享受異國料理、OR只是單純的享受河岸風光。


為了尋找一座特色的橋樑,我們繼續往上游走去,河岸的景色變得非常安靜,跟克拉碼頭那種熱鬧氣氛完全不同,似乎所有的熱鬧、玩樂都隔在馬路的另一邊。過了Robertson Quay(說真的,它一點都不像是個碼頭),就看到充滿童趣的”阿卡夫橋”(Alkaff Bridge),亮麗的色彩,橫跨於新加坡河面,特別讓人喜愛。這橋是為了紀念阿拉伯裔的阿卡夫家族而興建的。(註:1852年,阿夫卡家族來到新加坡,當時他們以香料貿易發跡,到了1923年,家族企業已經稱霸新加坡)

這座橫跨新加坡河兩岸、專供行人行走的彩繪橋,雖於1997年建造,但是直到2004年才在菲律賓藝術家Pacita Abad帶領的團隊作業下,有了今日迷人的風貌。


至於新加坡河南岸,在萊佛士登陸後規劃為華人區,原本是一些碼頭工人的家,後來因為經濟轉變,一棟棟的高樓從地崛起,現在是全世界的金融中心,全世界的知名銀行你都可以在那裡找到蹤跡。


另外有一段區塊都是海鮮餐廳,是另一個吃斯里蘭卡蟹的地方,不過東海岸還是享受海鮮更好的選擇地點,因為便宜很多。這是當地導遊跟我們說的資訊啦!可是我同學不能吃海鮮,當然這兩地餐廳我都沒進去了。


往下游走過,回到The Fullerton Hotel,會再經過安德森橋(Anderson Bridge)。因為加文納橋的高度不足,一旦遇上漲潮,許多船隻必須停在橋邊等待退潮,才能繼續航行。為解決此一困擾於1910年興建安德森橋,而橋名為紀念1904-1911年任職新加坡的Sir John Anderson曾協助居民對抗鴉片的侵襲,故名之”Anderson”。

抵達以前的河口就是現在的魚尾獅公園(Merlion Park)。獅城也就是新加坡,而以前新加坡是個小漁村,所以在1972年當地藝術家就將獅子和魚的身體做結合,打造出”魚尾獅”的標誌。隨時到這裡,總可以看到大家熱情跟魚尾獅合照,夜晚時分,觀賞魚尾獅和對岸的高樓天際線融為一體,更是許多觀光客必做的功課。

對了,整個新加坡島一共有5座魚尾獅雕像,不過我比較懶惰就只看魚尾獅公園裡大小魚尾獅而已啦。

濱海藝術中心(Esplande Theather on the Bay),2002年10月開幕,你們看看是否像兩顆大榴槤呢?內部分別設有音樂廳、劇院、戶外劇場及購物坊。從安德森橋看過去的夜晚濱海中心線條顯得比較柔和。

3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那個藝術中心真的很像帶殼的榴槤:P

Ruth said...

人家他們說可是兩只貝殼
但我們就說他真的比較像帶殼的榴槤啦

Unknown said...

十幾年前我駐香港的朋友去新加坡時,有去那排海鮮餐廳那裡,據說也經過了新舊居民不諒解的轉型劇痛,我朋友說那的蔡好吃又不貴,我覺德那排房子很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