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視死亡:一位外科醫師對衰老與死亡的思索
Being Mortal:Medicine and What Matters in
the End
作者: 葛文德
原文作者:Atul Gawande
譯者:廖月娟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5/09/24
語言:繁體中文
生命真的是一件神奇的事,慢慢地走,不斷學習新的智慧,有著新的人生體驗。到了中年,面對父母老病的事實,自己體力逐漸走下坡,偶有個小病痛,體檢表上也開始有紅字。看著父母,思考自己,你願意人生最後一哩路,是眼神空洞的坐在輪椅上滑行嗎?當然也想著他們老後,你希望至愛親人的餘生,是靈魂被禁錮在病床上的軀體裡?
人生的終極目標是「好好的活」,有尊嚴地活到最後一分鐘!
重新思考年老生活、安寧照護,到死亡的尾聲
獻給 都會變老的我們
我們總說著現代醫學已經扭轉了嬰兒死亡率、受傷生病的致死率,但是面對衰老和死亡,醫學能做的還是很有限。而看起來好像大家生命延長了,但老年生活的品質真的變好了嗎?
我自己觀察著我爺爺奶奶 vs 爸爸媽媽,我根本心虛地不敢說,我爸媽這一代的老年生活品質比較好,他們獲得的照顧比較多!爺爺當年雖然中風,卻可以每天自己搭著輪椅出門去,每天在廟口跟人家聊天,夏天還可以來罐啤酒,偶爾的小點心。4個兒子輪流回來陪伴,準備三餐,討論著要吃些什麼?奶奶直到倒下那前一刻,進入加護病房前,生活上的一切都是自理的。生命的終點可以這樣,那對我來說是修來的福氣。但爸媽這一輩,我們離隨侍在側也太遠了,有的也只有他們兩自己互相扶持,覺得他們得自立自強,又有種不得不的無奈感。
這是我覺得超級棒的一本書,40歲以上的人都該人手一本,一段時間後該去問問自己,檢視自己的生命。作者葛文德透過自己家庭和病人的故事,描述了衰老、死亡過程中的困擾、痛苦與無奈。醫師該如何與病人討論死亡?如何提供適度而不浪費資源的療法?如何協助病人在虛幻的期望與有品質的臨終生活之間,做出抉擇?這些不僅是醫學院很少會教的課,也是許多人避諱不敢面對的生命課題。
“要是我們不知道如何善終,那只能讓醫學、科技和陌生人來操控自己的命運。
不知當我們衰老、病痛纏身、凡事都得依賴他人之時,要如何才會覺得人生是值得活的。
老人說,他們怕的不是死亡,而是死前的種種——失聰、喪失記憶、失去摯友,以及不再能夠像以前一樣獨立過活。正如席佛史東告訴我的:「年老是一連串的失落。」菲立普.羅斯(Philip Roth)在描述男性肉體衰老的小說《凡人》中,論道:「年老不是一場戰役,而是屠殺。」
如果運氣好加上講究健康(注意營養、運動、控制血壓,必要時去看醫生),通常還是能活得長久,而且過得不錯。然而,我們身體的損壞日積月累,終有一天不管身體或心智都難以應付每日生活所需。儘管很少人突然遭逢意外死亡或猝死,大多數的人到了老年,總會衰退到無法獨立生活。
我們不喜歡去想這件事。所以,大部分的人都沒有預作準備。若非身體已經衰退到非要別人照顧不可了,幾乎都不願正視問題,然而這時再來盤算,為時已晚。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