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October 13, 2019

臺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


連假在家也無聊,雖然知道到處都會是人擠人,但也是該出門曬曬太陽。也因為這樣我們就是跟兩個小朋友一起出門去這個國慶假期才開幕的地方。但也真的不可免地"好多人啊",尤其在這個像夏天的10天裡,有時候真的很想就是逃開。還好整個園區真的很漂亮,就是一整個來探路的fu,反正也許等熱潮過後,我們可以在冬天來這裡享受野餐party呢!

因為市民第一周免門票,至少在入園時就比別人少了買門票的時間。就是憑身分證入園啦!

走入園區,首先接觸到的就是花園區,順著「山仔頂大道」直行,首先會抵達「宮之森圓環」,圓環內原有共有八棵日治時期栽種的琉球松,然因年歲久遠,又曾為病蟲所害,目前僅存兩株。當時去淨水池那裡參觀就看到有這些老樹的介紹,想說要去看看這老樹,看到整修中尚未開放,一直到今天才知道原來底下這一大片就是博物館園區啦!

巴爾頓大道接近彌四郎圓環看到三個人物紙板,細看就是巴爾頓、彌四郎和八田與一。認識一下他們的背景資料。

臺灣自來水之父-威廉‧巴爾頓 (1856年~1899年)
威廉•京恩蒙特•巴爾頓(William Kinninmond Burton)英國蘇格蘭愛丁堡人。臺灣總督府於1896年延聘來臺擔任總督府衛生工程顧問,與其學生濱野彌四郎在臺灣各地從事衛生及水道建設之調查工作。1897年1月巴爾頓在臺北水道水源地的探勘中不慎罹患瘧疾,經治療痊癒後仍奮力不懈進行臺北、基隆水道計畫之制定,1899年因肝病病逝於東京。因生前對臺灣水道重大貢獻,被譽為臺灣自來水之父。

都市的醫生-濱野彌四郎 (1869年-1932年)
日本千葉縣人,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工學部土木學科。1896年隨老師巴爾頓來台灣擔任土木部技師。1899年巴爾頓因病返回東京治療,濱野則留在臺灣繼續上、下水道的建設,至1919年離臺為止,總計於臺灣奉獻23年,陸續完成基隆、臺北、臺中、嘉義、臺南、高雄等主要都市的水道計劃及建設,奠定臺灣現代化發展之基礎,居功厥偉。

嘉南大圳之父-八田與一 (1886年-1942年)
日本石川縣人,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工學部土木學科。曾為濱野彌四郎屬下,參與臺南水道計劃,及其他地區的上、下水道工程。後來八田辭去臺灣總督府職務全心投入嘉南大圳工程,於1930年完工通水使用,而享有「嘉南大圳之父」的尊稱。(資料取自台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官方網站資料)


原臺南水道,為日治時期大正元年(1912年)興建的自來水供應設施,提供臺南市街、安平與永康地區之用水需求,並持續使用至1982年。水源地內昔日的舊辦公室、檢驗室及輸水、淨水設備和發電室,以及濱野彌四郎碑座、日本皇太子手種黑松及老樹數十株等。


雖然人很多,很難真正去了解這整個淨水的過程,但就是至少裡解一下每一棟建物扮演的角色。

跟現在留下的帝國建築很不一樣,每一棟都很美麗。現在因為人太多真的很難細細欣賞,所以我們就是等候未來的某一天可以來慢慢細看,也許也是個享受冬陽的好地方呢!就是一個認識環境的小旅行啊!

那個小農市集我也覺得很好,讓小農產品被看見。我們想要買的草仔粿賣完了,得下午三點才會補貨到,但我們還有個午餐要去享受,另外小朋友也有電影約會啊!只好就是算了啊!

都來了好像也該帶他們參觀淨水池吧!過去那一公里外的淨水池區。停了車我們兩個老骨頭原本想懶惰就在山下等候,但這樣小朋友大概也會偷懶吧!那就大家一起登上189階梯。這段階梯路我個人很愛,櫻花季時兩旁美麗櫻花配上這階梯就是個美麗風景啊!而夏天時這段路大部分都有陰影走來也舒服。

外觀為天然石材與仿石塊兩種組合而成之灰色建物,形制固若碉堡。淨水池兩側各有一座水質檢驗室,頂部覆土與植披,設有59座鑄鐵通氣管柱。淨水池後方淨水井門上山牆中央有一圓形標誌,上有水泥切砌而成「南水」二字圖案,正是「臺南水道」標誌,而這個"南水"標誌就是整個博物館的logo了。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