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ly 09, 2017

下一個家在何方?

下一個家在何方?驅離,臥底社會學家的居住直擊報告
Evicted: Poverty and Profit in the American City
作者: 馬修‧戴斯蒙 
原文作者:Matthew Desmond
譯者:胡訢諄,鄭煥昇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7/06/02
語言:繁體中文

當房租超過薪水三分之一,我們再也無力翻轉貧窮!

  榮獲2017年普立茲獎!

屋況合宜、價格合理的居住環境,絕對應該是每個人的基本人權唯有穩定的棲身之所,是脫離貧困的第一步

閲讀這樣真實的記錄,並不是愉快的,但卻也是不得不面對的社會現實。雖然某些時候,這些個案有其本身的問題,有著自己該負的責任。但國家機制裡的社會救助系統,總希望他們可以自立,可以有改變的希望。而若是這樣的負循環,造就的社會問題只會愈來愈多,而且嚴重。說真的,那大部份書𥚃描述的住宿環境,真的都是可怕的,我也很難想像這是要如何生活?而且他們連在這樣的環境都得面臨被驅逐的危機,得時常面對法院出席的事情,工作上、收入上也會更不穩定,形成負循環。

當然也有許多他們也得負的責任。眀明生活就已經夠拮倨,卻又在毒品𥚃生活著,怎麼可能脫貧?雖然懂那是生活的一種逃離心情。可也真的希望他們再努力些,可以脫離這樣不理想的居住環境,而不是自暴自棄接受這一切房東給的不合理條件。

 阿琳是一位單親媽媽,被房東逐出家門後,發現新家的租金得花上月收入的八成……
 帶著孩子找屋住的凡妮塔處處碰壁,只能住進毒蟲與幫派氾濫的社區……
 多琳一家九口窩在兩房公寓裡,當房屋漏水、堵塞,房東卻相應不理,他們決定也放爛這間房子……
 拉瑪想幫房東工作以抵房租,只可惜房東卻覺得他的付出一文不值……

為了書寫貧窮的真相:是何種經濟體系聯繫起貧富兩者?貧者為什麼難以脫貧?哈佛社會學者馬修‧戴斯蒙住進兩個底層社區,花費數年,採訪三十多名房東、記錄數十萬筆驅離資料、追蹤百萬筆911電話、出席一千多場住房法庭,找到牽繫起貧富兩者的經濟體系──租屋市場。只是,他發現兩種自由在此互槓:房東想靠租金賺錢,房客希望一家能住得安全舒適。

當收入的一半必須拿來繳交房租,許多家庭因為入不敷出,被迫遷徙至更骯髒、暴力、拮据的街區;而喪失安穩的棲身之所,致使貧困者失去原有的財產、遠離熟悉的街區、更因為居無定所的壓力,讓學業與工作表現失常。物質匱乏加上消極與憂鬱的心理,讓貧窮生生不息,一代傳給一代……

透過書寫失衡的房屋市場,戴斯蒙欲改變我們對貧困還有底層剝削的認識,他將自己多年來的研究化身為八個貧困家庭與他們兩名房東的故事。正如《紐約時報》盛讚本書,「不談論居住議題,我們便無法徹底正視貧窮。」書中貧困家庭的希望、難忘的驅離場景,皆提醒了我們:失去家,人就失去了一切。唯有安穩的居所,才是人生一切的根源。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