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印象派畫家裡頭,我並不特別衷愛雷諾瓦的作品,就覺得很一致性地豐滿肉感的仕女圖,當然光影、色彩都有其美感,但也就是這樣。不過因為同學約了要去看展覽,懶惰人沒去閱讀生平故事就是想要以電影來理解一下大師的一生。只不過若想要這樣確實有點太混了,畢竟電影裡寫的時間點是1915年,那時的雷諾瓦早就出名了,已經是距離他生命終點的最後5年時間,雖然還是有代表作出現,但電影重點是那個帶給父子倆生命光輝的謬思女神。「如果提香在世,一定會拜倒在她裙底」,雷諾瓦如是說。「我會拍電影,全是為了讓她成為巨星」法國電影大師-尚雷諾瓦。雖然最後這女神的名字沒那樣為歷史所知悉,卻也給了兩位一段大師亮采的生命。
不全然是畫家雷諾瓦為主角,整個電影描繪印象派畫家雷諾瓦(Pierre-Auguste Renoir,1941-1919)、模特兒安黛與兒子電影導演尚雷諾(Jean Renoir, 1894-1979)三人相處時光的電影,甚至那個歷史上最沒名氣的安黛才是這電影的主角,連接父與子關係的那條線。
背景安置在1915年,這一年對雷諾瓦家的人而言非常關鍵,這年是雷諾瓦人生的最後4年,尚雷諾21歲,於一戰中受傷返家休養。我們先從父親說起:雷諾瓦出生於法國的瓷器重鎮Limoges,相當於中國的景德鎮、德國的麥森,7歲時全家搬到巴黎,住在羅浮宮附近,14歲時返鄉,去瓷器工廠當學徒,在陶瓷上彩繪,卻遇上工業革命,機器取代人工,他只好拜師學畫,雷諾瓦的畫家生涯也非常崎嶇,他歷經了官方沙龍展的古典繪畫,到沙龍落選展,與馬內、莫內同期,卻比他們都晚成名。印象派時期,所有的畫家都在描繪大自然的光影變化,塞尚、梵谷畫風景,莫內畫荷花畫教堂,雷諾瓦卻醉心於人物,他畫過莫內夫婦,畫過華格納,畫過更多女人、親人、保姆,友人、情人,即使兒子也常被裝扮成小女孩的造型,卻也因此他的畫記錄了那個時代的生活樣貌。
雷諾瓦的妻子亞琳.夏莉歌Aline
Charigot,小他18歲,當他的模特兒時才20歲,兩人在《船上的午宴》關係轉為緊密,1885年長子皮耶出生,兩人到1890才結婚,1901年三子克勞德出生,三位《浴女》中間的金髮女子,《母與子》中哺乳的母親,雷諾瓦用畫筆記錄了亞琳從少女到人母各階段的動人身影,影片中都有拍到部分畫作。
電影中提到的另一位模特兒,也是影響尚雷諾瓦最深的保母嘉比耶(Gabrielle Renard,1878-1959),他是亞琳娘家的表妹,15歲住進雷諾瓦家,身兼模特兒、女傭及保母,為小尚雷諾讀騎士故事,帶他去看電影,去杜勒麗花園看布偶戲。
1914年一次大戰爆發,雷諾瓦的兩個兒子都去從軍,也在戰場上受了傷;畫家本人則深受關節炎所苦,必須坐輪椅,生活得由他人照料,變形的手拿畫筆也要人從旁協助,而電影故事開始時大戰方酣,妻子亞琳剛去世,她卻在生前幫雷諾瓦找了新模特兒──安黛,從尼斯來的美麗女孩,本名Andree Madeleine Heuschling,又名Catherine Hessling,1900-1979。有著一頭火紅的頭髮,她是整部電影的亮點,15歲青春豐滿的肉體,成為雷諾瓦創作生命的最後動力與謬思。
而這時候,尚雷諾因傷返家,很快地也愛上了安黛。「我會拍電影,全是為了讓她成為巨星」,尚雷諾瓦曾如此告白。1919年父親過世,隔年他迎娶了安黛。
因為電影讓我們再去尋找這些歷史片段,去理解畫家本身那種到生命最後一刻都要奮力執筆作畫的心情,一種對自己工作的衷愛,對自己生命的定義。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