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始看到報名資料,『狄更斯』,腦袋想起來的就是『雙城記』,但好像也不太清楚書的內容,自己對這個大師真的不熟悉,就先跳過去。後來往下看看到內容部份竟然看到『印度』?這國度對我就是有莫名的吸引力,一直沒能成行的地方,卻列入我must go list上,看到任何一本書談到這地點,也就不由自主地想要拿起來翻翻看,就這樣我決定報名參加這本書的試讀,也讓我因此看到不一樣的故事,也因此長了好多常識。只是當初吸引我的『印度』那部份,其實在這本書裡並沒有那樣重要。
藉由狄更斯那未完成的The Mystery of Edwin Drood故事,來建構出這樣一個故事。我對這一個故事完全不了解,所以也不知道當初是否曾經有人懷疑有這樣一份未完成的手稿存在?
閱讀這一個故事,好像重新走一趟1840-1870年代,作者對那時候的歷史有考據過,對於狄更斯的生活的一切也真的研究很清楚,將這些細節不著痕跡鑲嵌入整個故事裡,好有意思的故事。
一本因為作者猝逝而沒有完成的書,卻引起大眾很大的討論,每個人都想要知道這故事的結局為何?出版商面對巨大的挑戰,需要這樣一本書來挽回頹勢,他們開始去追尋那可能存在的手稿,可能可以改寫故事的證據,所以從波士頓來到英國,所有狄更斯走過的地方,尋找各種線索,只要有那麼一點痕跡,他們也許就可以得到故事下半部的手稿。只是這樣的旅程,似乎有太多人介入,許多意外發生,大家都為了手稿而來嗎?是同業的競爭?還是有其他陰謀存在呢?我雖然不是個偵探迷,卻真愛他們這樣從每個小細節裡去找線索,甚至得重回狄更斯最後一趟美國行,讓我了解原來以前的宣傳不是我們現在的簽書會這樣比較簡單的演出,狄更斯展現的是像戲劇性演出,是個公共朗讀會,裡頭會有新書的線索,所以以前還有這樣『盜書賊』這樣到朗讀會場所記錄下狄更斯演說的內容。而且看著那段美國行,真的好像現在知名歌手世界巡迴演唱會的盛況,好想現在也有這樣的朗讀會,有這樣的盛會可以參與,想像一群人這樣為了一賭作者面貌,一群人都知道那所有故事內容,就像演唱會時我們可以唱出歌手的每一首歌,那該是很有意思。
整個閱讀過程就是重回那個時代的氛圍,一種充滿懷舊FU的故事,整個畫面的色調也很不同。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