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February 01, 2009

一代畫家.卡拉瓦喬,Caravaggio


星期六在和朋友用過早午餐後,搭中午時分的高鐵北上,一點半就到台北,而我的行李卻還在路上,不想做任何事,也許就來去長春看場電影,該是有些新片上映才是。原本計劃的是看“沒有耳朵的兔子”,不過時間配合上不是那樣理想,就選了時間最近的“卡拉瓦喬”,雖然我並不熟悉這為畫家。

看電影時我一直在想這位畫家的時代背景,感覺該是文藝復興之後,查了資料知道他是在文藝復興後期義大利最有影響力的畫家。米開朗基羅‧梅里西‧卡拉瓦喬(Michelangelo Merisi Caravaggio 1573 ? 1610)出生義大利北部、米蘭近郊的卡拉瓦喬小鎮,由此得名。

電影是詮釋偉大畫家的作品,著重描繪卡拉瓦喬幾近狂人般的性格特質,卡拉瓦喬畫風獨樹一格,但性格暴躁、狂放不羈,在很多電影片段中,我都沒辦法注視著螢幕,真的太血腥了。我一面看著電影,一路問著自己:藝術家一定非得這樣瘋狂嗎?雖然我懂得生命得淬練過,作品才看得到那生命力!但這樣不顧自己生死,在平凡人的我看來,是太瘋狂了!在街頭與同為畫家的巴約尼(Giovanni Baglione)爭吵誤傷了地區霸主拉努丘,遭判死刑,迫使他離開羅馬,遷移那不勒斯,又逃到馬爾他島,在騎士團裡又不能忍受別人挑釁,以下犯上,又得再度逃離,坐牢、逃跑、作畫、判刑,顛沛流離的一生在37歲時,生命畫下休止符。

1592年母親過世後,他隻身來到嚮往已久的羅馬生活,最引他興趣的是達文西、米開朗基羅等大師等留下來的畫作,特別有一種自然主義的傾向,他喜歡以模特兒真人入畫,即使是戰亂的死屍也觀察入微,有別於當時社會盛行的繪畫習慣。長期身處社會下層並親眼目睹戰亂和死亡,使他的畫作不同於傳統文藝復興上流社會的優雅、高尚與節制。他反應了當時社會的真實景況,開創出明暗強烈對比的色調,對光影的觀察和注重,電影中有一幕是他拆掉屋瓦,就是希望能夠有陽光進到屋內,藉此表現他畫作的特色。卡拉瓦喬強烈的光影表現手法,不僅開啟了巴洛克(Baroque)的繪畫,也影響到日後如林布蘭(Rembrandt van Rijn)等巴洛克時期的畫家。

在電影中我們也觀察到當時社會的狀況:社會層面的保守意識,從宗教到權貴皆把藝術置放在資本利益之下,以彰顯自我身份與優越的一面。教宗或社會權貴皆把卡拉瓦喬的畫作視為炫耀自我財富與地位的象徵,約莫從1500年開始到1900 年,歐洲的藝術位置可說是處於臣服權貴與資產階級底下,掌權者透過收藏這些名作以顯示自我尊崇無上的地位,畫作或藝術品皆淪為歌頌財富地位的工具。在這樣的社會氛圍底下,卡拉瓦喬當然也無法逃離這價值利益的交換,不過他卻以妓女or其他社會底層人物來當模特兒來繪製天主教所膜拜的聖母及聖經故事,在電影中一段的處理,卡拉瓦喬先將一幅聖母的畫作給主教欣賞,當主教還處理驚豔的讚嘆陶醉中時,卡拉瓦喬馬上指出畫中的聖母形象便是依照街頭的妓女所繪製,彷彿當場給主教一個耳光。聖潔與低賤、聖母與妓女,這兩者的辯證對保守的天主教與當時的社會環境來說,卡拉瓦喬無疑是以相當激進與狂傲的態度去面對。宗教團體的權力操縱,主教會赦免他殺人的死罪,仍是在於他的藝術天份能會教會帶入可觀的財源與聲望地位,這種資本運作下的利益交換可說透過這些權貴來貫穿全片。所謂的藝術,不過是權謀鬥爭的工具罷了!卡拉瓦喬努力維持個人的人格、自我,自然不見容當時的社會,也是他這樣個性的人在那時代的悲歌!

看著這些舊時代的故事,總是感恩時自己所處的時代,沒那樣多的壓迫,不過這也是歷史不斷進展的成果。說句題外話,飾演卡拉瓦喬的亞力希歐波尼精彩的將卡拉瓦喬那股如狂人般桀驁不馴的性格,給詮釋得淋漓盡致,雖然我不是那樣可以接受這樣瘋狂性格的人,但他表現真的很棒,更重要的是他很帥,影片雖然不是那樣陽光,因為他長得賞心悅目卻讓我可以接受。

2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37是藝術家的關卡呀....

要某種程度的瘋狂才能有特別的創作我同意
不過像他這麼過度..真的太可怕了
(而且我並不覺的他的畫有很特別@@)

Ruth said...

TO:小藍
我其實對他的作品完全不熟悉
不過這樣瘋狂的人生我想我太平凡了心臟承受不了 連看電影都覺得很累了 更何況若是真實人生的話 我可能比他早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