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這個說法:這是一部玫瑰瞳鈴眼版的米開朗基羅。藉由是喬爾喬·瓦薩里Giorgio Vasari之口,來敘說米開朗基羅的一生。因為他崇拜米開朗基羅,他所著作的《藝苑名人傳》,瓦薩里才在歷史上有它無可取代的位置。他在美術史上的成就超越了他藝術成就。他在這書中有了"文藝復興一詞,之後才陸續有我們後來談論藝術史使用的一些名詞,也才有所謂的"文藝復興三傑。而這也正是這部電影劇本來源,透過他所記錄的訊息,我們才有機會從電影畫面中認識活生生立體版的米開朗基羅。
他傾全部生命追尋永恆創作…
很多東西基本上也都已經知道,畢竟那些年一直在歐洲各地漫遊,而義大利的文藝復興確實影響了整個藝術界,而有好多時刻都耗在各大美術館裡。年輕時候的我曾經在走入學院美術館時被那"大衛像"整個鎮住,一直到現在都還記得那moment,那陽光灑落在大衛像,那絕對不是我們看圖片可以感受的,甚至翡冷翠娜另外兩座大衛像展現的力量也很不同。另外也驚訝於24歲創作出的"聖殤"那些情感、一些細膩的雕刻比較像是達文西的專長,他的表現一般是比較有"力量",任何作品給一個雕刻家,該就是傳世之作了,而這是他非常年輕的作品而已。後來年紀較大後比較能看得出"奴隸"那生命歷練後的展現,不再是精美,是一種滄桑。
電影裡談到的佛羅倫斯的梅迪奇小聖堂(Medici Chapel)地下畫室,直到1975年才被發現藏有暗門,米開朗基羅繪製於牆上的炭筆素描自此重見天日。這些被藝評家推崇為「20世紀最偉大藝術發現」的繪畫作品,我們看到另一個不同面向的米開朗基羅。另外我覺得《創世紀》、《最後的審判》在電影裡呈現的比我們站在現場仰頭看得還要仔細。有一種重回梵諦岡美術館的感覺。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