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的盡頭:解開老化與阿茲海默症之謎
The End of Memory: A Natural History of
Aging and Alzheimer’s
作者: 應格朗
原文作者:Jay Ingram
譯者:徐仕美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6/01/26
語言:繁體中文
對於這個疾病的興趣當然也因為家裡有這樣的病例,另一個點是因為這疾病對我個人而言堪稱最殘酷的疾病之一,對於自己的未來,我努力祈求自己不要罹患這個疾病,只希望更加了解他,盡可能地避開他。當然這一切還不是我說了算,上帝總有他的盤算,而我只能盡人事而已,但擁有知識總是個好的開端吧!
這些年來發現罹患這疾病的人數愈來愈多,是一個不可忽視的數字。自己家裡的成員,村子裡好多老人家,同學的父母親那輩4人中總很容易找到…我想該不只是平均壽命延長的這樣簡單的原因吧!作者結合近兩百年來科學史與最新的醫學研究,橫跨老化生物學、遺傳學、腦病理學、神經科學、精神病學、人口學,得獎科學作家應大師第一本全面解析老化與阿茲海默症的專書,為現代人解開跨世紀醫學之謎,找出抵抗大腦退化的種種神祕機制,預告重大的科學與醫學躍進如何到來!
對於這本書的一些知識性,常識性的內容,值得我們去理解。
你可以從這本書學到︰
.為什麼從一篇短文竟然可以精準預測日後是否會失智?
.為什麼北美洲罹患阿茲海默症的人,有三分之二是女性?
.為什麼阿茲海默症患者聞不到花生醬?
.為什麼雙語者比較不容易失智?
.為什麼散步、拼圖,甚至看報可延緩失智?
.為什麼老闆們中午應該讓員工關機睡覺?
.為什麼多吃綠色蔬菜可保護大腦,吃水果卻沒幫助?
.為什麼吃糖、吃含亞硝胺食物會提高失智風險?
.罹患阿茲海默症的危險因子有哪些?
.阿茲海默症有哪些前兆?有哪些早期的檢測工具?
.什麼是類澱粉蛋白與濤蛋白?它們怎麼攻擊我們的大腦?
.神祕的腦力存量與認知存量哪裡來?又如何保護大腦不退化?
.主管工作記憶的「46區」,為什麼會愈來愈不活躍?
.哪些明星藥物試圖讓記憶缺陷逆轉、認知功能衰退減緩?
.確定可遠離失智症的預防因子又有哪些?
現在的72歲等於未來的30歲
光是20世紀,我們的預期壽命就增加了25歲,已有研究指出,現在的72歲等於未來的30歲,2000年以後出生的人,有50%會活到100歲以上,只是現代人一想到長壽,已有不同的感受。
以往,談起老化,最擔心的是心臟病、肺炎等急性致命疾病,現在,大家反而更懼怕失智症這種慢性退化疾病,其中又以阿茲海默症最常見,約占失智症總人數的75%。如果我們活得夠久,我們都會罹患阿茲海默症嗎?
回不去的3秒
全球失智症人口正快速增加,根據最新研究報告,以每3秒新增一名病例的速度盛行﹔對抗這項疾病的花費與醫療照護費用已龐大如天文數字,卻還在無情擴增中。健康老化已不只是個人、家庭的功課,現在更是科學界、醫學界、生技界、衛福行政單位急於解開的難題。
失智並非必然,但從來不是意外,關於老化這堂課,有些重要功課是我們必須及時學習的。
搶救記憶
知名科學作家應格朗,年過七十依舊活力十足,但他開始有一種急迫感,他想深入剖析這個現代科學最費解,卻也最受現代人關注的醫學問題。趁一切還來得及。
自從1906年德國心理學暨神經學家阿茲海默解剖一名過世失智症患者的大腦,在顯微鏡下檢視,發現了兩種不尋常的特徵:沉積(現已知是β類澱粉蛋白斑塊)與深色纖維(Tau 蛋白糾結),往後一百多年,在科學家前仆後繼努力之下,失智症的神祕面紗逐漸揭開。但截至目前這個疾病一旦在大腦發作仍是一發不可收拾。
應格朗結合科學史與最新醫學研究,橫跨老化生物學、遺傳學、腦病理學、神經科學、精神病學、人口學,深入淺出的道出人類與阿茲海默症交手、尋求療法的故事,試圖找出抵抗大腦退化的種種神祕機制、哪些基因會導致早發性或晚發性阿茲海默症、哪些預防因子可增加我們的腦力存量、哪些認知活動可提高我們的概念密度,還有哪些重要食物群可有效降低失智風險……
這本全面解析老化與失智症的專書,將幫助你了解切身相關的生命科學,及早改變以掌握老化的樣貌與速度。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