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ne 25, 2021

月落胭脂巷

 


月落胭脂巷

作者: 小城綾子  

出版社:蔚藍文化  

出版日期:2021/05/12

語言:繁體中文

雖然說我從小就是講台語長大,但經過這麼多年,聽得懂、也算會講,但閱讀方面真的是很大的挑戰,有些字真的是半猜半跳過,只能說掌握故事內容,還是不夠有能力欣賞到台文的美。我想我還得多加練習才會找到台語文字,看VS廳的感覺才能連結起來,找到對這個語言的感覺。

故事有其美麗的部分。只不過我覺得大多是4-50年前的台灣景象,帶著太多哦懷舊意味,是否會讓人覺得台文就是存在於我們阿嬤那一代的語言呢?好像就是掉入社會的認同的窠臼裡,跟我們想要展現更多台文的美麗和深度的想望似乎有點拉扯。台文不該只有古典的過去故事,他也可以在現在社會生活裡應用,該思考如台語歌曲創作的表現,來更多台文文學的創作。

《月落胭脂巷》以欣賞台文創作來說有其意義,但故事本身真的太悲愴了,我這時代的人都無法認同了,是如何吸引20世代的年輕人來看這樣的故事。根本莫名其妙到了極點,如何繼續閱讀下去呢!當然我懂那是曾經台灣社會裡的一部分,但我覺得若是用華文創作那就是一種鄉土文學,只是在台文創作上用這樣的主題,就會有一種過往、落後的意象,對我來說那不是我們希望展現的台文意象。

當然這些感人的小說來反映時代,但總希望也可以有更多故事來反映現代社會,甚至一個想像的世界。


Thursday, June 24, 2021

成為真正的人(minBunun)

 


成為真正的人(minBunun)

作者: 甘耀明  

出版社:寶瓶文化  

出版日期:2021/04/27

語言:繁體中文

知道作者的作品大概就是”邦查女孩”,但其實也沒讀過。而且不知道怎樣總覺得他是個香港OR馬來西亞作家,反正就是整個誤解啦!第一次閱讀他的作品,也許就是被”原住民”+”山叉山事件”主題所吸引,想看看那個歷史事件的故事。

時代背景是1945年,二戰結束的那一年。台灣就是個尷尬的角色。美軍空襲台灣,因為台灣是日本的殖民地,我們的角色是日本(協約國的一員),而美軍的空襲帶走了海南奴的性命,對哈魯牧特來說,美國好像就是那個加害者。而三叉山事件的搜救工作,去搜救美國軍機空難,故事多了一個倖存者角色,讓哈魯牧特在生命中去掙扎/搖擺著是否要將湯瑪士活著的訊息告訴大家?整個故事我們看到布農少年哈魯牧特(Halmut)的蛻變,曾經的棒球夢,再也不能夠的愛情,在救難時動搖的人性,以及他如何成為人、成為真正的人(minBunun)。

現在是晚上,你在想什麼?

在接近星雲的稜線

在點點雨光之下

度過一百二十五天

我終於夢到你,

有好多話想說,

只想說,你好嗎?

你只是躺在火裡微笑

突然好想你

而我不怎樣好,真的

真的,一點都不好

我祝你永遠快樂

但我只願給自己永遠的悲傷


Wednesday, June 23, 2021

在所有母親之間The Push

 


在所有母親之間The Push

作者: 艾希莉‧歐娟  

原文作者: Ashley Audrain

譯者: 王娟娟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21/06/03

語言:繁體中文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不算太愉悅,我們以為的母女親情受到挑戰。是否母親愛女兒就是天性,小孩也理所當然比較親近母親呢?若沒有被母親愛過的孩子,她會知道如何愛自己的孩子嗎?

本書是主人翁布萊絲嘗試對仳離的前夫弗克斯解釋她作為兩人孩子的母親,一路上有多麼孤獨、徬徨無助、充滿質疑,但她真的想要做到一個好母親,只是沒有感受過母親愛的她,懼怕大家發現她的無能,不知道怎樣求助,讓她成為一位看似神經質的媽媽......

布萊絲的不安溯源家族三代,她的母親,以及母親的母親都不是稱職的媽媽,每個母親都以防衛甚至折磨的方式對待女兒,當然她比起母親和外婆,她多了一份自覺,卻也讓她更多不安。面對女兒薇歐列忒出生後,布萊絲的期待破滅了,她感受到雙方不對盤,女兒總是乖戾而拒絕合作,當她抱起女兒想要安撫卻換來尖叫淒厲,她努力想做個好媽媽卻撞得滿身是傷,她甚至覺得自己目睹女兒惡魔般的行為…...然而薇歐列忒在爸爸面前卻表現像個小天使。布萊絲和丈夫談起女兒時被視為是胡思亂想,夫妻之間也逐漸產生裂縫。弟弟山姆出生了,在兒子身上,布萊絲終於找到期盼已久的親子之愛,姊姊薇歐列忒似乎也愛這位弟弟,看起來往好的方向進展。沒想到,一場突如其來的意外撕裂了她的家庭,當她重新回想起來驚覺,女兒好像伸手推了這一切。

這其實是親子悲劇。很難想像一個小女孩這樣乖張甚至到邪惡,而身為父親的弗克斯他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不去理會妻子的無力、求救訊號,反而是身為婆婆的海倫提供了救生筏,只是布萊絲沒有放下自己的自尊努力接住,讓故事往悲劇發展。不僅沒能接住山姆,對薇歐列忒也來往正向的道路前進,讓我們在驚悚的氛圍讀來心驚膽戰,故事的轉折讓人感到唏噓,震撼之餘也讓人反思自己與家人的親密關係。


Tuesday, June 15, 2021

死亡與生命手記


 死亡與生命手記:關於愛、失落、存在的意義

A Matter of Death and Life: Love, Loss and What Matters in the End

作者: 歐文‧亞隆, 瑪莉蓮‧亞隆  

原文作者: Irvin D. Yalom, Marilyn Yalom

譯者: 鄧伯宸

出版社:心靈工坊  

出版日期:2021/05/01

語言:繁體中文

閱讀這本書讓我去思考若死亡來到我面前時,我會用什麼樣的態度面對它?雖然不能免地面對一些朋友親人的離開,但關係上好像沒有那樣親密,那種取捨之間的掙扎,總可以很理性地說:如果延長生命只是繼續承受巨大的身體折磨,生命又有何意義?總會說該讓自己愛的人不要承受這樣的痛苦。而對自己也會說該自己做下決定,決定自己生活品質。但生命真的沒那樣容易啊!原來這功課真的這樣困難,正如瑪莉蓮也並不是毫無掙扎。「我的死並不是我一個人的。我還得跟那些愛我的人分享。」

以夫妻雙人、雙重視角觀點,探討失去親密伴侶的悲傷,以及自身不可避免的死亡,是一部以創新手法探討死亡與悲傷的作品。

本書是亞隆夫妻獻給對方的最後禮物,是大師親身示範喪偶、孤獨和哀悼的心路歷程,更是對芸芸眾生的終極關懷——希望以真摯的記錄和覺察,為受苦的人們帶來一絲撫慰。

「我八十七歲了,死亡已經不是悲劇。」(p.149) 對歐文來說,這卻是不可想像的結局:「我寸步不離瑪莉蓮,心裡只有一個念頭,不讓她離開我的視線。七十三年前,我愛上她,今年,我們剛歡度了六十五周年結婚紀念。愛慕一個人,如此之深,如此之久,我知道,這絕不尋常。生平第一次,她的死亡不僅真實,而且近在眼前。一個沒有她的世界,想起來都覺得可怕。」(p.94-95)

一般我們會對年長者的離開比較釋懷,正如瑪莉蓮對自己生命的認知。但她面對的難題更多是:自己摯愛的丈夫。15歲相識開始,70多年生命裡有著彼此,光想像生命裡沒了最重要的伴侶,就已經是難以承受,更何況要面對再也沒有她的世界。瑪莉蓮說,「他的鰥夫生活我不敢想像,想到他要獨自一人度日我就難過。」

 悲傷,是我們為敢愛所付出的代價

 「我們應該合寫一本書。」瑪莉蓮鄭重其事地對丈夫說:「把我們所面對的困難記錄下來,對其他遇到類似狀況的人來說,或許會有點用處。」

人生少些遺憾,是不是就比較容易面對死亡?對瑪莉蓮而言,放手離開,並不困難,她不斷檢視自己的一生,覺得已經活了圓滿的一生。就連歐文自己的研究都指出,「死亡焦慮與人生虛度的感覺呈正相關。人生越是虛度,死亡的焦慮就越強烈。」而瑪莉蓮豐富美滿的一生,讓她可以欣然接受死亡,視死亡為一種肉體的解脫,一種合理的結局。

所以,若死亡來到我面前,我會如何面對?憤怒?抗拒?我想若真的必須面對我還是會接受,是沒有遺憾嗎?也不是。雖然其實我還是希望可以活得久一點,還是有很多想要體驗的生命經驗,但若是那樣痛苦地活著,而且看不到前面的光亮,我想好好地告別反而是我更應該在意的。

說真的她們倆的成就到沒讓我那樣羨慕妒忌,但她與歐文相輔相成,相敬相愛,展現人生伴侶的典範,那樣的互相體諒、相愛、相伴,閱讀那份”愛”更讓人動容。寫作這本書也是讓彼此理解彼此的心意,去理解歐文不願意放手、瑪蓮娜自願擁抱死亡。

生命之流不可阻擋,人生而有老病死,面對自己生命終點/摯愛生命終點,我們怎樣達成和解/理解?勇於生,因而勇於死。

一本關於死亡的手記,卻是一本生命與愛之書。


Wednesday, June 09, 2021

生命裡"意外的訪客",covid-19


從去年3月就有好多想法,但那時還是沒辦法想像到1年後的今天我們還在跟病毒對抗著,而台灣從1月底開始的緊張氛圍,雖然我們還是有農曆年的聚會,但之後的口罩短缺,金巴黎舞廳引起的短暫恐慌、寶瓶星號、鑽石公主號走過的危機,到敦睦艦…我們開始的比其他國家早,卻在我們逐漸控制後整個世界都淪陷,一種看不到盡頭,再也不是我原本想像的2個月可以控制了。而走過敦睦艦危機後,台灣確實逐步放鬆管制,迎來歷史上最大的國旅大爆發吧!而2020也算是風調雨順的一年(太風調雨順了吧!沒有半個颱風造訪,讓2021的我們面對缺水的危機),才可以讓大批國人拜訪蘭嶼和馬祖,這是台澎金馬最容易”關島”的地方。

2020的自己走過生命裡最恐慌的一年,沒工作沒收入,不知道何時到盡頭的疫情,國外疫情的燃燒,擔心國外友人的狀況。每天對話內容變得很無趣,很難找到正向的內容。原本他擔心台灣危險,而那時候他們還正常生活,只是工廠某些材料的供應鏈因為在中國已經被截斷,尋找替代材料過程中,歐洲客戶端已經被病毒追上,這些訂單已經自動放棄了。病毒進入的過程裡,生計已經開始受到影響。看著世界各國面對疫情的態度,我很確定這場跟病毒的戰爭會延續很久了,因為人類根本忘記如何跟病毒抗戰,大部分人類的行為都是違反跟病毒抗戰的準則,甚至太多荒謬的”這是屬於亞洲人的病”、”病毒根本不存在”、”口罩根本沒有用”…那時候可以做的就是找到個生活重心來先安定自己的心,所以得重新進入職場,找個工作讓自己每天固定時間忙碌著,至少讓自己不要太恐慌,況且也是需要有固定收入來面對日常開銷,讓自己至少不要擔心下一個明天要怎樣過,安定了自己的心,不讓自己成為別人的負擔,那該是我面對這份關係可以做的吧!但另一頭的友人怎樣面對沒收入、各種新的嘗試、到自己被病毒感染走過那康復的過程,我可以提供的幫助等於”零”。生命裡有好多關卡都得自己一關一關過,自己建構能力去面對各種挑戰才是正道吧!疫情走過有多少遠距離的感情還可以存在?

2020也是我生命裡最沒自信的一年。一種恐慌自己會把自己人生過爛掉,一種覺得自己的好日子過完了,一種害怕自己會有可怕的老年生活(窮苦潦倒)…各種負面想法不斷出現在腦海裡,但down到谷底,日子還是要過下去,況且我總感覺未來還有各種美好的可能,但要先走過這低谷。收拾心情,不要想跟誰比較,放掉過去的一些標準,就是讓自己重新開始,讓自己的心可以安定下來。對於過去犯的錯誤也沒什麼好計較的,畢竟就是自己走過的人生,而未來自己的生活也是自己去面對。很不好過,卻還是得關關難過關關過。走過多少挫折、面對一些無良的企業,但至少還是給自己的心安了一個位置,慢慢重建自己的自信心,畢竟我還有大把人生要面對要去探險的啊!

而好像台灣人就這樣一路從2020跨越到2021,小小驚險是2020年底紐西蘭機司的隱匿造成的社區感染,而我們因為活在平行時空太久,而且2020的每一場風暴都幸運地躲過,讓我們忽略掉這一事件帶來的警訊,也許才是造成5越大爆發的原因。但其實面對病毒就是各種可能都可能發生,百密總有一疏,我們也得自問自己是否鬆懈了?當然責備別人總是容易些。剛好中午閱讀鳴響雪松8.2中看到一句話『也許混亂錯誤的時期是必要的,這樣人類才會記錄下來而不重蹈覆轍』我是希望我們真的可以記得這一次的錯誤,下次碰到時可以少一點錯誤。正如今天看到商周的一篇文章談新加坡防疫,他們更嚴謹一些,也沒真正像我們這樣除了出國一切生活正常,政府確實很嚴格把關,但嚴刑峻法真的適合我們台灣人民嗎?我猜還是一樣抱怨許多。

對於這個病毒肆虐全世界可以這樣久,染疫的人不分貧富貴賤,災情嚴重的很多都是已開發國家,沒有誰可以置身事外,在地球村的現在。當然面對不同是很不安,面對可能染疫的風險也有很多恐懼,但日子不會停,生命不會停;這也不是假期,老闆、怪市長、怪部長、怪總統、怪病毒都沒有用,因為日子不會停,生命不會停,病毒不會停,也許別人也沒停,而也許只有你傻傻的停了。如果大家都顧好自己,顧好家人,病毒就ㄧ定走頭無路,等疫苗打下,群體免疫,病毒當然就只有敗走一途。

面對許多的未知當然恐懼,有一些資源的,請看看你的朋友們是否有人需要幫忙的,就主動伸出援手,陪著朋友走過這一段未知,讓他們不至於徬徨無助隨處亂串;而有些困難的,盡量尋找各種資源讓自己走過這段黎明前得黑暗,讓自己就是簡單過日子,開發其他的可能,不須執著於原本的領域,開發你的斜槓人生,發現你自己更多的可能。但絕對不要自己悶著不求救,安定自己的心,有個健康的身體,之後才有更多的可能。

台灣現在沒有比去年同期其他國家壞,只是我們這一年過得順風順水,也就以為會這樣一直下去,直到全世界解封,我們確實都這樣期望著。只是病毒就不是那樣聽話,碰到了也只能面對。國家機制沒辦法採取非常手段讓全部”暫停”,畢竟茲事體大,需要考量大部分人的狀況,沒辦法照顧到全部的人,而且無論怎樣做都有疏忽,畢竟不是有無窮盡的資源可以揮灑,自己的人生還是要自己救,走過而且survive,你才有機會好好來追究政府的缺失。一切的行為都是為了你自己生存,為了保護你自己和你愛的人,目前會危害你自己、你家人的言行舉止都該避免,那些影響防疫措施的行為就是自殺的行為,你就是確定自己安全、自己可以度過疫情的威脅,你才可以有機會追究執政團隊的疏失,不是不追究,是有priority。

面對疫苗,這是我不懂的領域,而看起來因為目前所有疫苗都是緊急授權下的產物,我個人覺得還是得各國政府採購,當然民間有力量也可以主動聯絡,造就更多的可能。而面對疫苗我想也不可能現在想要就可以得到,政府該努力,但還是不可能如我們所願。還是老話一句,你怎麼去安定你自己的心,只有自己可以做到,而且那才是你可以掌握的,靠別人的往往造成更多的慌亂、更多的不確定性。我們希望疫苗早日來到,希望這是個解方,不過在沒有之前,唯一可以做的還是保護好自己,趁機會多充實自己,無論是疫苗、病毒的知識,也許輪到我們打疫苗時有其他選擇,你也可以對自己做出最好的選擇。

這場生命的”意外”真的很不好受。我想我的人生規劃裡也不會想到又這樣的意外,所以迎接它之初有種混亂、慌亂、疑惑…卻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人生還是得自己找到出路,沒有辦法去等待別人給予救贖。對於之前人生該多準備多一些,或是其他各種後悔其實也都沒必要了,就是當作你該學習的功課,在走過這段後是該調整的,沒必要去追悔過去,也不需要去跟別人比較,就是讓自己生命繼續走下去。

目前這場意外還看不到盡頭,而這個轉彎確實是個大轉彎,但就是先安定自己的心,自己support自己,多關心朋友,保護自己,其他外界的紛擾,盡量不要太介入。生命的意外沒有那樣美麗,卻可能讓你心更堅強、柔軟,也許是另一個你不太認識的新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