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rch 25, 2022

醫者無懼


 醫者無懼:從中東戰區到非洲煙硝之地,行遍二十一世紀砲火最猛烈的戰場,外科醫生從事人道救援25年的生死故事War Doctor: Surgery on the Front Line

作者: 大衛‧諾特  

原文作者: David Nott

譯者: 林步昇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22/03/05

語言:繁體中文

在這俄烏戰爭之際閱讀這本書特別有感觸。20世紀走過兩次世界大戰,但人類似乎還是沒從歷史學到教訓,太多私慾蒙蔽了領導者的眼睛,想要不斷擴張自己的權力,就是覺得自己比別人偉大,忘卻了每個人權都該受到保護,而且領導者該是服務所有人民,而非回到過往的皇帝角色。先不說這一次的俄烏侵略戰爭,太多戰爭其實是內戰,就是政府逼迫人民起來反抗的。高棉/柬埔寨,二戰之後到現在,說真的我都還看不到人民的希望在哪裡?緬甸好不容易才有一些光亮,似乎瞬間又遮蔽住了。而書中作者淵源最深的敘利亞,阿勒坡的悲慘到底哪一天才可以結束呢?雖然這些無國界醫生的奉獻真的讓人感動,但我更期待人類可以和平相處,不要讓人民因戰爭流離、家人分散的悲慘不斷上演。

科醫師大衛‧諾特以悲憫之心獻給大疫時代的戰地省思:「我們皆身為人類,共同在此,應協助彼此,而非互相殺戮。」

當烽火肆虐,所有人爭先恐後地逃離戰場,

他卻義無反顧放棄安逸的生活,走向煙硝之地……

大衛.諾特可能是全世界經驗最豐富的創傷外科醫生之一。二十五年來,他自願請無薪假,遠離倫敦安逸的生活,投身當代最慘烈的戰亂地區、前往遭受自然災害重創的國家。

──逃還是不逃?

前線不僅醫療資源匱乏,斷電、槍擊與砲擊更是家常便飯。敘利亞內戰中,諾特曾經在剪開傷患被燒得殘破的衣物後,赫然發現傷患口袋滾出未引爆的自製炸彈;身處醫院收到砲擊警報,眼前重傷昏迷的女孩仍持續失血,諾特卻決心與麻醉師留下,持續進行手術。在人人自危的時刻,救人與自保的拉扯往往是一念之間。

──救還是不救?

在諾特某次執行手術過程中,ISIS陣營武裝軍突然持槍闖入手術房。為避免口音暴露身分而惹來殺身之禍,他一語不發、保持冷靜地動刀,最後奇蹟似地完成手術。當眼前的傷患是殺人無數的暴徒,他也曾經歷掙扎,究竟該不該救?最終對人性的期待總是壓過對仇恨的恐懼。

諾特目睹過世上最讓人心痛的暴行與傷害,即便飽受創傷症候群之苦,但珍視生命的醫者之心不曾動搖。阿富汗戰爭時,他為了產婦性命,大膽挺身向塔利班領導人據理力爭;海地震災後,他不惜違規也要讓受災而顱骨外露的嬰兒上飛機前往英國動手術。他說:「我們皆身為人類,共同在此,應協助彼此,而非互相殺戮。」這部書記錄了人類最殘酷的行為,以及最偉大的付出。至今他仍是烽火下的一抹人道光輝,救助戰地的腳步從不止息……


Monday, March 21, 2022

平行母親 Parallel Mothers


這3年來看電影的節奏全部被疫情打亂,好像就只能隨機選著看。周末前發現要下片了,即使是我比較不熟悉的區域,還是讓自己來到這裡,欣賞一部電影。發現南紡威秀也是另一個好影城,而且野蠻容易找到停車位的。

該就是看著女主角和導演的組合來看這電影的,當然也是我想聽一聽西班牙語啦!

隨著劇情進行著,就覺得女主角也太美,不是哪種雕細琢的美,卻是一種體驗人生、對自己生命有所掌握展現的自信美。當然他整個身材保持得真的很好…

劇情描述,兩個即將臨盆的母親因緣際會同住一間醫院病房,一個是即將邁入中年的雅妮絲,雖然意外懷孕她卻對於新生命的到來感到欣喜若狂;另一個年紀輕輕的安娜面對未曾想像過的母親生活感到焦慮、害怕,甚至充滿了創傷情感。

剛開始我以為就是個抱錯孩子的戲碼,但在雅妮絲和安娜重逢,而安娜的孩子猝死之際,其實我有點不知道劇本要怎樣繼續走下去?而且最前面那一段挖墓的期望,可以知道阿莫多瓦就是要大家面對西班牙佛朗哥政權的屠殺歷史,只是這跟抱錯孩子的兩個母親關聯在哪裡?

原來要面對歷史上的悲劇,我們需要一個西班牙的母親、一個國家的母親,前人們的生命苦痛化為後輩們的生命養分,成了蘊藏於體內的美麗與哀愁,而阿莫多瓦將之整合、召喚,才得以維繫家庭輪轉的動能,並給予人類透過歷史推進未來的力量。

另外相片/攝影在這電影裡也有很重要的存在。無論是雅妮絲攝影師的身分,OR是面對安妮塔是自己女兒,安娜女兒的父親,電影裡都是藉由相片,即使科學的DNA可以判定,而且哪許多受害者家屬們一幀幀家族相片,人與人的血脈(樣貌)能夠傳承,這是自然的基因法則,更是歷史的脈絡。

「所有人都該了解家國歷史,即便是最黑暗的一塊,這是你得以克服現實、前進未來,並且不重蹈覆徹的唯一方法。」


Wednesday, March 16, 2022

春光乍洩 Happy Together

王家衛的電影我該只有看過『花樣年華』,雖然他的班底其實很棒,但那些年好像很少看國片/港片。

但25年後重映,終於可以去戲院看看黎耀輝與何寶榮,可以看看它們的愛情故事,也可以讓自己回去阿根廷的感覺。雖然伊瓜蘇瀑布還在等我去拜訪,下一次就去Bar Sur欣賞探戈,當然也要去小張去的世界盡頭的燈塔拍張到此一遊照。

梁朝偉、張國榮的組合在這電影真的是經典,哥哥真的是自帶閃光燈,跟他搭檔真的很容易就是黯淡許多,即使是梁朝偉。雖說《春光乍洩》被視為LGBTQ電影的經典,但我想無論是同性戀/異性戀/雙性戀,重要的是”愛”。 何寶榮與黎耀輝的故事讓我們看見兩個人的愛情故事,吵吵鬧鬧、爭執/分合如每一段關係的戀人,性別不是重點。

在電影裡看到黎耀輝悉心照顧何寶榮,甚至在他自己發著高燒,只因何寶榮肚子餓了,還是起來燒飯做菜給他吃。而且藏起何寶榮的護照,也說著這段何寶榮養傷的日子是他感覺最幸福的時光。雖然相較之下感覺何寶榮好像對這段感情投入比較少?好像付出比較少?但其實也是如每一對情侶一般,有時一方就是比較體貼、有一方比較撒嬌,但外人其實都不能置喙、去評斷,當事者享受其中即可。

也許以為到達跟自己生存相反的世界,感情就走得下去,「黎耀輝,不如我們從頭來過。」但沒有真正面對相處的問題,即使再有愛,似乎也註定流離。我覺得王家衛說得很精確:「他們的感情就像一座飛機和飛機場,張國榮是飛機,他總是降落又起飛,結果有一天他卻發現機場關閉了,沒有地方可以讓他再起飛,而梁朝偉就是那一座機場。」黎耀輝一個人在伊瓜蘇瀑布前,笑容傷神,而何寶榮在公寓裡,抱著枕頭痛哭,那道春光註定被鎖在阿根廷,沒有結局。


Friday, March 11, 2022

時代革命 Revolution of Our Times


面對這部紀錄片,心裡頭覺得怎樣都該支持。但另一方面,我其實很害怕看那些衝突,害怕那些鏡頭讓自己無法躲避這當權者的殘酷。

這些年來的香港真的讓人心疼。而很多原本對中國的『一國兩制』還存在幻想的人,很大比例因為這常革命而看清楚共產黨的面貌。不得不說這場2019的革命,對2020的台灣總統大選有很大的效應。

要親眼面對香港發生的事情,對我來說是需要一點勇氣的。我自己這個世代其實沒面對這樣大的衝突。

雖說台灣並不是一開始就這樣自由開放,但一路上有太多台灣人投入,到我們的世代,其實在抗議場合相對危險性就真的比較小,而且在我們90年代抗議/修法/主張時,整體社會對”大學生”的支持,造就執政者確實也不再使用那樣多的暴力武器,至少生命安全這樣的議題是有感覺被保護的,雖然衝撞的受傷還是難免。所以看著香港當局對付香港中文大學、理大這樣的菁英,其實就可以看出他們完全不想理會人民怎麼想,他就是"我就是比你強,你是能拿我怎麼辦?"完全沒有害怕被輿論攻擊、被國際社會公論。我就是執政者、我就是可以為所欲為。我想也是這種態度造就了香港許多人的移民、也讓台灣許多對統一還有一些期待的人,知道這種政權是不會為你想的。

紀錄片《時代革命》以2019年香港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為背景,曾經繁榮輝煌的香港,一夕之間成為對抗獨裁統治的戰場。當政府失去良心,人民該何去何從?電影透過抗爭運動中七組不同示威者的視角,包括被暴打的記者與社工、守護孩子的老農與「家長車」車手、封鎖線外的救護員、丟汽油彈的勇武大學生,以及留下遺書的中學生等,詳實紀錄香港人民捍衛他們應得的自由與民主過程。

為保護工作人員安危,《十年之自焚者》、《幻愛》導演周冠威歷時兩年秘密拍攝與製作完成《時代革命》,2021年7月獲邀法國坎城影展「特別放映」單元世界首映,直到放映最後一刻仍保密到家。當電影在坎城播畢,片中真實呈現香港人民與政府、警察在街頭抗爭的景象,震撼外媒、引發國際矚目,電影權威媒體《綜藝報》(Variety)更以「坎城影展做了外交豪賭」作為標題報導。

台灣真的不完美,更沒有完美的政治。但至少現在這個社會,你的不滿意還有人搭理,有人在乎你吶喊,即使你說他們是為了你手中的選票。所以說,選舉制度也有很多缺失,但人民因為手中的選舉權也多了一份力量吧!台灣這一路走來也耗費了很多的時間,多少菁英前輩的心血,但若要放棄這份權利卻可能只要幾分鐘。即使現在我們享受這些權利,還是得時時警醒著,因為總有些人伺機再拿回你的權利。


Wednesday, March 02, 2022

親愛的不完美人生Expectation


 親愛的不完美人生Expectation

作者: 安娜‧荷普  

原文作者: Anna Hope

譯者: 黃意然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21/12/29

語言:繁體中文

那些我們過去想成為的自己,後來都去了哪裡呢?

上頭那一句話真的像是晴天霹靂,這樣劈向我這樣的中年女子。我們「曾經幻想要過的」生活和我們「正在過的生活」──兩者之間,究竟差了什麼?

故事裡漢娜、凱特和麗莎三人過去是形影不離的朋友,她們年輕、熱情、心中存在夢想、敢愛敢恨,一起住在象徵新時尚且逐漸發展起來的倫敦東區,生活由藝術、社運、浪漫和狂歡組成──一切像充滿希望和無限可能的應許。

 十年過去,事業、婚姻和現實漸漸將三人豐足又有稜有角的靈魂踩踏扁平,她們曾經暗地欽羨甚且較勁著彼此,如今三十多歲的三人各自在匱乏中,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嗎……

故事裡讓我的省思,過去我們想成為得自己,後來到哪裡去了呢? 另一個是女人之間是否就特別愛比較呢?

想想30年前會想過自己50+之後的生活模式嗎?當然有許多的差異,但生命就是面對叉路時做選擇,而且也沒有回頭路,就是不斷地向前。30年前想像的也許是個夢,一個不了解現實情況快樂作夢的想像。當然也有許多叉路自己做的選擇沒那樣好,其實也沒什麼好抱怨的,畢竟就是自己的選擇。覺得不理想,趕緊來修正,看怎樣讓自己可以朝自己喜愛的方向繼續前進。對於故事裡3個女主角們的狀況,其實就在看自己"沒有"的,而不是欣賞自己所擁有的。執著於人生裡少了一個小孩就不圓滿,反而讓夫妻之間生活充滿壓力,再多的情感都容易消磨的。美麗的麗莎,朋友公認有著美貌、才華的女演員,事業卻始終不見起色。其實人生沒有絕對公平,一樣就是執著,失卻生命另外的許多可能。凱特的執著其實該是女人們最容易犯的錯誤,自己耽溺在自己的環境裡受苦,想像別人該自動懂自己,卻忘了開口求救,甚至更慘地拒絕救援。

 至於女人是否特別愛比較?我想是一種追求「理想的社會角色」,以為需要完美才是人生追求。而在碰到挫折時,看到好姊妹的生活,就放大他擁有的優點,忘卻了每個人人生都有其不順遂的部分。我想能夠更開放自己去面對生活裡的不舒服,有勇氣去述說,有勇氣開口求助。沒有人理所當然知道你的困難,也沒有人理所當然得體貼,不要因為你沒有開口求助的事情而歸因友人沒有情義。

至於女人們真的有時候放過自己吧!不是非得擁有什麼才是個美麗的人生。面對自己的生命,你永遠有選擇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