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November 29, 2018

不能沒有妳THE GREAT ALONE

不能沒有妳THE GREAT ALONE
作者: 克莉絲汀.漢娜
原文作者: Kristin Hannah
譯者: 康學慧
出版社:春光
出版日期:2018/09/01
語言:繁體中文

這樣的故事真的讓人在閱讀中有好多矛盾,明明就是充滿愛的故事,卻無法讓人可以放心享受這樣的愛,就是在愛的生活裡有一種恐懼,超越你可以享受"愛"的自然。

珂拉與蕾妮是天底下最緊密的母女,她們互道心事、當彼此最強的後盾。面對父親站後返家後的創傷症候群,那像不定期炸彈一般的暴力,我們理想的選擇是遠離,但另外一個角度"難道面對摯愛的傷痛逃離是我們唯一的選擇?" 遠離都市裡的繁雜,寄望這美麗的阿拉斯加可以帶給她們無限希望,可以有個全新的開始。只是人生就不是童話故事可以這樣大筆一揮給個happy ending,期盼中完美的家還是被冷冽與黑暗所吞噬。

為了愛,珂拉年輕時不顧父母親反對,堅決生下蕾妮,與丈夫遠走高飛。一
ㄧ他們用愛將世界阻擋在外,無情的戰爭卻撬開幸福的門。
從戰場回來後,丈夫彷彿判若兩人,暴躁易怒的他成為珂拉的夢魘。
儘管珂拉總是擔驚受怕,卻深知自己愛他,離不開他。
這份病態扭曲的愛,將兩人緊緊綁在一起,無法逃脫……

十三歲的蕾妮與父母一同來到阿拉斯加。
雖然父親堅信簡樸的生活能治癒他的狂躁與惡夢,
冷冽的絕境卻使他變得越發尖銳,遊走失控邊緣。
絕望的是,媽媽總是選擇原諒父親,而蕾妮又無法離開媽媽。

蕾妮以為自己將被家庭永遠禁錮,直到遇見生命中的他。
這份愛讓她決心走出自己的未來,可她依舊無法丟下母親離去,
愛與恨、憤怒與自責,不斷在蕾妮心中拉扯……

作者塑造了強烈連結的一對母女,生命裡兩人細緻而磅礡的世代對照。當女兒面臨母親當年同樣的轉捩點,她會承襲上一代的循環,抑或是擺脫束縛、開創新局?當然我們也看到作者也去創造另一種程度的happy ending,一種不是變態的"愛",是大家可以承受的"愛",讓人們面對苦難有承受的勇氣。對照另一種愛的不同力量。

Monday, November 26, 2018

計程車司機

計程車司機
作者: 駱以軍
繪者: 薛慧瑩
出版社:印刻
出版日期:2018/10/05
語言:繁體中文

有一段日子沒閱讀台灣作家的作品,總覺得那種島嶼壓抑的情緒下很多時候作品讀來心理負擔太重,後來臉書上看到駱大,覺得他們家裡的互動真的很有趣,而且在他的生活片段小摘裡更有他對社會關懷、對人慈悲、對動物的愛,一個把自己放得很小,卻愛給得很大,讓我開始追隨他的作品。況且他真的用了很大的心思寫出了好幾本大作。而買書似乎就是我們可以支持他繼續寫下去的動力吧!而且我們也在閱讀過程中得到喜悅。

對於那些長篇我想都是可以繼續留下去的作品,而這樣的生活手札給了我們苦悶生活裡的解憂處方,這真的很有趣的社會觀察,而駱大奇特的面對生活方式,讓很多生活交會的時光變得那樣獨特。生活裡真的到處都是故事。

駱以軍與小黃問匠一千零一次的奇異相逢,小說家使出激光電波等級的唬爛大法,卻頻頻招致生平最強敵手的逆襲,他們遊走胡鬧星系,閒逛耍廢大街。每一次啟程,每一次歸來,每一次看似無聊荒誕的日常,都是不可思議的歡樂加成

另外一章是他和兩個坐擁高段吐槽級數的兒子、三隻深愛主人卻又經常闖禍的小狗,以及家人、老哥們之間的嬉笑怒罵惡搞撒嬌,讓每一段平凡的日常都熠熠綻光。

他說:
  我們是經歷過二十世紀最後一天的那幸運的人類
  我們那麼脆弱
  我們那麼孤單
  我們在只有自己的夜街上
  兩眼閃閃發光,夢像啤酒杯上面表面張力的漲滿
  學著牛仔掏槍的動作,幻想自己在拳擊場踩著腳步跳躍
  或以為自己做出喬丹從罰球線起跳
  鳥類展翅飛行的姿勢
  我們一起經歷過那麼多事
  我們那麼渺小 
  我們拿著回憶柴房裡,那麼多那麼多可以點燃篝火,照出搖晃陰影的樹枝
  不知如何是好
  我們只是一顆短暫將被蒸發的晨露
  我們應該更好一點

Thursday, November 22, 2018

那霸散步紀行

那霸散步紀行:走訪沖繩那霸市,尋找巷弄間的歷史記憶
ぼくの〈那覇まち〉放浪記
作者: 新城和博
譯者: 張雅茹
出版社:馬可孛羅
出版日期:2018/11/08
語言:繁體中文

那霸原來曾是一座島?

「西町」、「東町」地名隱藏了什麼祕密?

有個地方叫「雪崎」,難道沖繩會下雪?

跨上自行車,拿著歷史地圖按圖索驥,遊走那霸大街小巷,一頭鑽進通往昔時琉球國的時光隧道。

對於日本我真的不夠熟悉,不過這個國家卻是台灣人最愛的觀光景點,尤其沖繩這樣距離近相對便宜的地方,是很多台灣旅客島嶼旅行的選擇。感覺我好像也該來了解一下這個屬於日本,卻又覺得自己不是日本的島嶼的一些資訊。而我實在太喜歡漫步OR單車這樣慢慢走的旅遊型態,這個跨上自行車,拿著地圖去尋找過往的旅行,對我就有一種魅力。

新城和博,出版人兼文史工作者,居住在沖繩那霸將近半世紀。對他而言,那霸不只是每日生活起居的地方,也是承載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甚至數百年前琉球國歷史記憶的古老城市。多年來,他騎著自行車隨興地「慢旅」,實地探訪那霸看似平凡無奇的河川、街道、地景,觀察那霸戰前和戰後的諸多變化;也比對古地圖、舊照片與自身記憶,回溯那霸還是一座島嶼的年代。有些地景與古人所見幾乎沒有分別,有些則是新舊交融,或只能從中發現一點過往風景的蛛絲馬跡。

那霸曾經是一座港都。琉球國時期,那霸是守里的外港,島上設有通商口岸,形成「那霸四町」──西町、東町、若狹町、久米町;戰前的那霸有商港,也有市場,街道與市政中心結合在一起。然而,如此繁華熱鬧的昔日街景,在美軍大規模空襲之下,都化成了焦土灰燼;數百年來不停歇的填海造路工程,也讓那霸和沖繩終於完全連接在一塊。那霸曾經擁有的島嶼姿態,從人們的記憶中逐漸抹去……

每每在替朋友規劃沖繩旅行時看的都是現在的沖繩地圖,而且有跨海大橋銜接更多的島嶼,卻沒想過那霸原本也是個島嶼,以為這樣的沖繩就是原本存在!大自然的滄海桑田,當我們一直執著些某個點,其實就是這樣相聚別離,你以為的永遠也只是人類大歷史的片段。

本書集結作者自2007年到2014年的雜誌專欄隨筆,共五十篇散文,以細膩又風趣的筆調,一點一滴拼湊出隱沒在時光洪流當中的歷史片段,寫下跨越時空的「那霸城市散步」紀行,喚起人們對土地的情感,探尋記憶中的熟悉景物。

Tuesday, November 20, 2018

跳舞的熊Tańczące niedźwiedzie

跳舞的熊Tańczące niedźwiedzie
作者: 維特多.沙博爾夫斯基
原文作者: Witold Szabłowski
譯者: 林蔚昀
出版社:衛城出版
出版日期:2018/10/31
語言:繁體中文

☆☆一部關於被解放的熊,以及轉型之國人們的生命故事☆☆

  自由使人疼痛,而且一直如此

對熊來說,自由造成的衝擊如此強烈,不能讓牠們從籠子裡出來後,就直接進入森林。得給牠們幾天的時間適應。


  自由是新的挑戰。
  新的聲音。
  新的氣味。
  新的食物。
  自由是一場巨大的冒險。
  ——《跳舞的熊‧自由》

其實好多次在不同的版面看到討論自由和經濟發展的發言,尤其這樣的一年我回到南部,這次好多外來人口口中宣稱的"又老又窮"的地方。不可否認看到的是老年人口必較多的地方,也發現一些就業的窘境,但也沒到一種悲傷過不下日子的程度。經濟本來就不可能無限制發展,台灣號稱的經濟奇蹟有太多都是跟大自然借來的,加上世界的潮流,世界本來就是流動狀態,大家沒有真正精進自己,在這樣流動的社會本來就很容易被淘汰。轉型總有陣痛期,硬要說就是因為我們得罪了"中國",但為什麼不去思考我們自己沒辦法創造出自己的價值,需要這樣被掐著威脅著呢?好吧!另外的感概是因為金馬的發言可以引起這樣大的反應?!

帶走這本書是為了消化掉今年要過期的誠品點數,選了本11月的選書,感覺那名字有點有趣,而且看著那地圖好像也是我沒那樣熟悉的地區。但「跳舞的熊」原本是吉普賽人延續數百年的傳統。馴熊師在小熊幾個月大時,就把熊從媽媽身邊帶走、釘上鼻環,並訓練小熊跳舞與各種把戲。接著,熊與馴熊師就成為生命共同體,吃、喝、生活、工作……無時無刻都一起度過。

只是在保加利亞加入歐盟後,境內的吉普賽馴熊師和跳舞的熊不再合法。而這正是本書的起點:作者沙博爾夫斯基講述了歐盟最後的跳舞熊被解放的過程,以及牠們被安置到保護園區的種種情況。然後從跳舞的熊不知道如何面對不需要表演的生活,不是吃人類餵養的餅乾,它們在保護區,跟真正"成為一隻熊"還是太遙遠,它們甚至不知道冬眠為何物?而一九八九年開始民主化的波蘭,也在經歷一場持續不斷的自由實驗;他以招車或租車的方式,在古巴、科索沃、烏克蘭、愛沙尼亞、塞爾維亞等「自由實驗室」縱橫,看見這些前共產世界國家的人們,在轉型之後,哪些部分獲得了解放,又在什麼地方感到迷惘與適應不良。

作者以熊的境況譬喻了人們的境況:自由不是一種不經學習就能運用自如的狀態,往往充滿了艱辛與挫折,而人們已經想好,要為自由付出什麼樣的代價了嗎?而我們以為我們現在擁有的一切也是這樣理所當然嗎?你願意拋棄回到那曾經"蔣總統時代"也不太表那樣時代的生活就可以重現,更何況懷念那時代就是個弔詭,沒有一個時刻可以重新複製重來,這樣想根本對自己的生命很不負責,不願意努力向前看。

很多東西不是你說要交換就可以。想想那些是真的珍貴不可捨棄的,不要跟撒旦交換了靈魂才知道其實你也什麼都沒有了。

Thursday, November 15, 2018

不眠之城

不眠之城:奧立佛‧薩克斯與我的紐約歲月
Insomniac City: New York, Oliver, and Me
作者: 比爾‧海耶斯
原文作者: Bill Hayes
譯者: 鄧伯宸
出版社:心靈工坊
出版日期:2018/10/18
語言:繁體中文

去年底才看到這位一生致力於大腦解密,並以《睡人》、《火星上的人類學家》等著作聞名於世的神經內科醫師奧立佛.薩克斯(Oliver Sacks)的自傳,也許我並不太著墨於他公開自己的同志身分,但那自傳中我驚訝他對於知識的追求,那樣渴求於理解那個種現象,對於這種病人展現的理解也讓我好感動。至於他那生命最後階段才找到的摯愛,讓他可以享受愛,可以不覺得他的同性戀身分會讓人尷尬,那又是另一章的故事。而這本書的出版,因為畢恆達老師的介紹,我才知道作者比爾.海耶斯就是薩克斯的伴侶。2015年薩克斯去世,2017年,海耶斯透過這本《不眠之城》訴說從頭,緬懷與薩克斯相伴的紐約歲月。

2009年,海耶斯因伴侶驟逝、傷痛欲絕,搬到紐約重建人生。這城市夜不停歇的節奏撫慰了長期失眠的他,街角眾生的百態賦予他重生的活水。然後,意想不到地,他和75歲的薩克斯相遇、相知、相惜,一路相伴到生命的盡頭。

海耶斯用如詩如歌的文字、照片與日記,描寫紐約街頭巷尾的人情溫暖,並回憶與薩克斯生活的點點滴滴。他善感而富於同理的書寫,見證了兩人超越藩籬的愛,是獻給薩克斯的情書,是獻給紐約的詩歌,也是獻給平凡眾生的禮讚!

Wednesday, November 14, 2018

護墊俠 Pad Man

我真的是因為印度片才去看這電影的。因為那海報看起來一下子不會覺得是寶來塢影片。

該說社會上那種"約定成俗"的觀念太可怕,真的是"流言可以殺人"。但社會的進化就是得有人不斷去挑戰,才有一點改變的可能。

故事主人翁真的是愛老婆的代表了吧!在印度社會該是個大奇葩。也因為他在乎老婆,面對印度女生在生理期那五天就必須獨自睡在外面,他已經覺得這莫名奇妙,但至少不是什麼大傷害。但用髒髒的布當生理期的「護壂」,那就影響到健康。只是印度衞生棉的售價高到離譜,而且社會就是對看不到的事避而不談。所以面對他這樣汲汲於幫愛妻解決月事問題。卻讓妻子受不了流言蜚語,反倒離他而去。他依舊埋首發明與推廣使用衛生棉的觀念,耗費大量時間與精力,終於發明成本平價的衛生棉製造機器,造福了印度6億女性,帶來嶄新的女性衛生革命。

面對每一個扭轉性的改變真的就是異於常人的執著。當然他一直有解決問題的技師能力,但若不是遇到帕麗,讓他可以參加發明獎,讓他可以賣出這些便宜衞生棉,組織一群娘子軍,造就婦女就業機會,這些許多組織的力量,甚至更高於他的發明。但他的善念,吸引人來成就他的夢想。

Monday, November 12, 2018

夜鶯 The Nightingale

夜鶯The Nightingale
作者: 克莉絲汀•漢娜 
原文作者: Kristin Hannah
譯者: 施清真
出版社:新經典文化 
出版日期:2018/11/07
語言:繁體中文

該是因為電影將在2019年上映,所以我們看到了改版的新書。

想到上周五該同學參觀台南美術館時談論到戰爭這個議題。所有的戰爭都是殘酷的,尤其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最,將所有人類的劣根性的部分全然展現。人類歷史上該是最殘酷地屠殺,還有那變態地納粹,超過半世紀,多少人藉著書寫、電影﹍各種媒體來對那樣一個時代致意,該也是提醒著"希望人類不要再犯相同的錯誤"。

故事背景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雖然離第一次世界大戰不算太遠,但人的記憶就是這樣,覺得不會有戰爭、即使戰爭已經開始就覺得很快就會結束,更沒有想到會有全面迫害猶太人的舉動,集中營那一切就更無法預期了。而二戰耗上那樣久得時間,就是大家都不願意去面對希特勒的變態,沒人相信他後來做出的迫害行為會出現,所以總是期待下一刻就可以翻轉,結果在歐陸戰場上就這樣打了6年,全世界多少的悲慘情事發生,也有多少"利他"高尚行為的出現,我們才不斷在電影裡看到那悲慘世界裡的那些光亮事件啊!

1939年,在法國寧靜的小村莊卡利弗,薇安拒絕相信戰爭已近,但滿街的士兵、卡車、坦克,無預警投擲炸彈的軍機,再再顯示事與願違。德軍徵用薇安的家,逼迫她和小女兒與敵人一同生活。她以為妥協就能平安、無求就能倖免,但不行,「名單」仍一再帶走她愛的人,挑戰她的信念。

薇安的年輕妹妹伊莎貝爾個性叛逆,用滿腔熱情莽撞地追求人生意義。當成千上萬巴黎市民陷入混沌不明的戰局時,她遇見賈約丹,一腳踩進沒有明天的愛情,同時投身反抗行動,從庇里牛斯山到集中營,她用生命寫下了一頁歷史。

這個故事裡談論的是「夜鶯計畫」,拯救了無數當年的空軍健兒,還有在那不在計劃裡的猶太孩童。但有更多家族裡的傷痛,父親、妹妹地離去,許多朋友挽不回生命。來不及解釋的歉疚,來不及道出的愛,永遠不願掀開的祕密、以為塵封起就可以完全忘記,可以繼續過自己的人生,大家新的人生。卻在生命盡頭之處,梳理自己的生命走過痕跡,那個在閣樓置物箱的那張身分證,讓這一切重新翻湧了起來。是該面對自己人生故事,好像也才可以有個真正的道別吧!

Tuesday, November 06, 2018

我的嗝嗝老師 Hichki

該說我對印度就是有種迷戀,也許一職期盼另一趟印度旅行,但他就是特別道我都不太敢自己一個人出門的地方啊!所以看到書籍 & 電影就趕緊收藏,更何況它們的電影真的比較好看。你再怎麼覺得無厘頭,但意思傳達了,你也不會在電影院裡睡著,甚至你還會有種想跟著一起跳舞的衝動。

這是談教育、談妥瑞症、談不平等..........

立志當老師的奈娜,也是因為童年的就學經驗。因為他的妥瑞症,讓他一路被退學,因為他沒有辦法控制自己不發出聲音,無法控制自己的狀況影響到教室的"氣氛"…所以她和她媽媽不斷面對被退學的命運。而直到他的中學校長接受他的狀況,接受他就是他,讓他可以自由發展。他也體驗到一個教育工作者可以替這些小孩子帶來一些不同。他甚至兼職供應自己的生活所需,只為了可以繼續求職,他自己覺得命定的工作。

好吧!這裡我們看到對自己生命的堅持。那是他的媽媽給他足夠的愛和支持,也許這條路並不簡單,但它們就是給他愛,也許挫折後的擁抱,因為她就是走一條困難但不是不可能的路。這不就是我們對家庭最大的渴望嗎?當然他父親那種覺得該替小孩解決問題也是
一種愛的方法,只是對她這樣的比較特殊的孩子反而是"不信任"的感覺。挫折、跌倒都是人生的常態,但要有背後的愛和相信,讓他有能力可以在面對。

另外面對特殊疾病,特殊學生,不是老師們都沒有體諒OR剝奪他的學習機會。只是團體學習就是很難考慮到特殊狀況,這是為什麼每每有這樣努力接受這樣特殊小孩的案例,可以引起大眾感動的緣故,因為真的很難,付出的心力精神絕對都是倍數以上。

而通常可以在電影裡展現就是很特別的案例,才能展現戲劇性地效果,所以我們看到在歷經第18次的教師面試遭拒後,絕望之際,她終於在自己的母校找到全職教師的工作,然而她馬上就知道原因,原來她被分配到全校唯一的災難班—集結了最頑抗、最調皮,永遠都在惹麻煩的問題學生。她決定拿出畢生都在為自己缺陷戰鬥的精神,讓她的學生能排除一切的歧視與艱難,發掘自己的潛能。

這裡的是貧民窟的孩子,因為都市計畫的緣故,需要有義務教育的提供,但整個學校充滿對這特殊班的歧視。沒人在乎、沒有任何相信的支持力量,孩子就放棄了自己。他先讓孩子相信他的在乎,相信他跟他們站在一起,找出每個孩子的特殊之處,讓他們也相信自己,慢慢讓知識進入它們的課堂中。這樣的路都不可能很快,但我們的教育環境總是要求很快,弄得大家很疲憊,但電影總要展現"相信"的力量吧!

改編自真人真事,講述一名妥瑞兒如何靠著後天努力克服先天缺陷,並在家人不看好與廣大社會歧視下,最終成為一位教育英才的好老師。電影裡的奈娜老師便成了一個好的模範。片中她不畏恥笑,靠著一股愛心與熱情,逐步剷除人生道路上的障礙,沿著願望的軌跡最終實現童年以來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