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覺得很久沒有走小時候的景點了,況且我們離鵝鑾鼻公園真的很近,就以此展開我們的墾丁探索吧,當然也開始感受落山風的威力。
好幾年來只記得燈塔的部分,還有前面那一片大草原,裡頭的步道和所謂的台灣八景,這2-30年來該都沒有去探探了。天氣不好,否則這裡的展望景觀確實很好,大尖山確實是墾丁的地標,真的到哪裡抬頭一望就可以看到他。
鵝鑾鼻燈塔最初由清政府於1883年,花一百兩白銀,向當地的土著居民購買了土地而建成的。當年建成的燈塔高度為56.4米,夜間點油燈來為過往的船隻導航。在建造燈塔的同時,還沿著燈塔建了一座駐軍堡壘,派了500清兵駐守保護燈塔。二次大戰時期,原燈塔被毀,現今人們見到的白色燈塔,是1962年重建的,高度降至24.1米。不過印象中他好像還是最亮的燈塔。
我們就隨意亂走,反正就走在步道上,散步聊天,看到指標就走過去看看,其實還真有社頂公園的FU,有些景點因步道毀損封閉中就再轉個彎,滄海亭前的親吻石就感覺是第一次發現。
因為冬天很早天黑,老人家就不喜歡太陽下山還在外面趴趴走(除了逛夜市外),所以滄海亭後我們也就往出口風向前進了,來去台灣最南端。
台灣最南端是我2009年和LIV來騎車時才知道的點,其他三個點都是燈塔,以前我們說的台灣最南點也是鵝鑾鼻燈塔,就是4座燈塔組成台灣東西南北極點,只是不知道何時就在這裡建了一座地標建築,東經120度50分0秒,北緯21度53分59秒為本島的最南點。
這其實是類似於伸向海里的一個觸角,當地人稱「岬島」。站在岬島的邊緣,再朝前跨一步,便是茫茫大海,寶島的陸地至此為止。
海水顏色沒有漂亮,不過浪倒是很漂亮,就這樣看浪也覺得很迷人,要不是感覺太陽快下山了,我們該還會在這裡繼續觀浪。
就決定不繼續往滿州方向前進,就回到我們家門口等候夕陽。雖然還是有烏雲,但還是可以欣賞到夕陽顏色變化的美麗。
墾丁大街對我們都很陌生,回到房間就搜尋一下墾丁大街必吃名單,然後就是到現場看看自己有沒有想要嘗試的想望,另外也得看自己的肚子爭不爭氣,也許有一些就得留待隔天繼續努力囉!就這樣我們吃了墾丁飛魚卵打洞香腸(飛魚卵+高粱酒3條100元,飛魚卵的沒有感受到波波,倒是高梁酒的酒香有出來)、墾丁脆皮湯包(蒜味+起司,80元/8顆,個人覺得蒜味比較突出),一品滷味(這裡就讓我們的戰鬥力沒有了),最後只能來個炸鮮奶(黑糖珍珠口味) & 地瓜球,沒想到那地瓜球意外好吃,而炸鮮奶就是吃個經驗的。我們倆都有興趣的Mr.波薯條廚房,但一定得選擇150元單一size,我們只好放棄,只能下一次有更多人來時分擔這匪類的食物再來嘗試囉。回到家進7-11買一瓶啤酒配甜點做ending。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