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樣小的年紀就得面對不得不的分離,其實是有點不解為什麼一定要有這樣一段?故事不能有不同的發展來展現這樣宗教對立VS真正情誼?但也許就是導演個人生命故事裡的一段。普拉松導演動盪漂流的個人經歷,身為難民的家庭背景、失去親密摯友的痛苦。在宗教分歧的社會背景下,他卻從未在父母親身上看見仇恨。曾在印度東部各邦的偏遠村莊生活了十多年的普拉松,深感印度社會正在被歧視性的宗教政治破壞,看見世界被受宗教兩極分化威脅,人們相互毀謗,充滿仇恨,好似宗教正在成為一個人的唯一身份,期望透過《永遠的好麻吉》兩個小男孩天真的視角來捕捉這件事。
故事背景發生在90年代初的印度,當時正面臨巴布爾清真寺被毀事件,宗教衝突從印度擴散到整個南亞地區,電影拍攝取景於印度東部西孟加拉邦的一個偏遠村莊,毗鄰印孟邊境。這是一個屬於相互敵對宗教團體的兩個小男孩間,最天真的友誼,卻終將分離的故事。
這跟寶萊塢那樣大場面的歌舞很不同,很簡單的場景,可能是50年前的台灣鄉下狀態,藉著兩個小男孩帕拉和薩菲,一牆之隔的兩人卻在截然不同的宗教信仰與家庭背景下成長著,他們是從小玩到大的鄰居兼超級好朋友,他們彼此稱呼為對方「麻吉」,就算不斷被大人反對來往也無法阻止兩人的真摯情誼,他們純真的笑語在綠野、河流和綿延的稻田迴響,陽光下的他們一起創造了屬於他們珍貴的記憶。
我們在電影裡看到小孩子的純真,那些宗教儀式其實小孩子都接受,他們可以享受。薩非跟著帕拉去看印度教的民俗演出(就像我們廟前的歌仔戲) ,他們一起笑著。帕拉也參與薩非他們的開齋節,對於宗教信仰一些限制、禁忌其實都是人們給的,我們在自己的生活裡給自己太多框框,硬要其他們接受。接受每個人都有不同給予尊重,是否這世界的紛爭可以少上很多?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