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September 17, 2018

英格的孤島(認同三部曲2)

英格的孤島(認同三部曲2)
Torte mit Stäbchen: Eine Jungend in Shanghai
作者: 洪素珊
原文作者: Susanne Hornfeck
譯者: 馬佑真
出版社:左岸文化
出版日期:2018/08/01
語言:繁體中文

這大概是因為第一部曲衍伸過來以銀那在德國的猶太好朋友遭遇建構另一段認同的故事。

花這本書裡我才知道,上海這個遠東的「大世紀遊樂場」,許許多多異國租界地的城市,竟然也是二戰前後歐洲猶太人的避難地,當年許多沒有辦法弄到簽證的猶太人,這兒成為他們的選擇,即使文化差異如何之大,卻是只要能買張船票,至少是可以有個去處的。

當時人類根本沒有辦法想像納粹真可以這樣迫害猶太人,所以也以為這場戰爭也就是這樣短時間的戰爭,到迫害來到你面前,不得不面對之際,很多時候也沒什麼選擇了。
  
這𥚃的主人翁,來自布蘭登堡的猶太小女孩。他們在1938年11月9日深夜,納粹發動了捕殺猶太人、砸毀猶太商店的全面破壞行動,史稱「水晶之夜」,方克斯坦家的糕餅店也未能倖免於難。方克斯坦太太隨即採取行動:一方面營救身陷集中營的先生,一方面想辦法買到了船票。夫妻倆帶著獨生女兒英格,從布蘭登堡出發,踏上了流亡的旅程,前往當時唯一接納他們的城市──上海。

在這裡,不同於歐洲國家有比較長的生活歷史,這一家人不得不的選擇,父母開始在十里洋場為了生存而奮鬥,就是想法生存下來,即使後來又得面對日本的統治,困在「孤島」上,但就是全家在一起。而小英格則踏上了她的冒險之旅:探索朋友的城市、融入陌生的人群、戰勝陌生的語言,甚至靈活地運用中國朋友伊娜送她的筷子大啖中國菜。

流亡上海被方克斯坦夫婦視為「困坐愁城」;但八年的「客居」卻讓英格有了新的家鄉。綁著金色麻花辮的小女孩,漸漸長成了一個有主見的年輕女郎。終於,戰爭結束,似乎有其他的選擇,只是英格將上海當做自己的家了。

曾經的故鄕,德國回不去了。這兒有他自己建立的基礎,再去澳洲新天地,是否別人就把你當成「自己人」,抑或是又是另一個「四不像」。至少她享受這裡的生活,將這些陌生視為一種新的學習。

那裡是家,故郷?是你的認同?我想有愛就有一份歸屬感。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