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在看這電影時會問自己「會想要跟24年沒見的青梅竹馬的異性友人碰面嗎?」說真的,我在電影裡看到許多場景若是我個人我會覺得很尷尬,這樣碰面的意義到底是什麼?也許對我來說比較理想的狀況是一大群老朋友一起見面,而不是這樣單獨的會面。當然他們兩某些時候確實也有自在話家常,一起分享分開這24年的一些點滴,但卻有許多片刻是因為有所顧忌,好像要小心拿捏分寸,怕不小心”交淺言深” ,那樣的空白片段對我來說會有點尷尬。
原本以為諾拉與海聖是在24年後相遇,而其實他們在分開12年時在網路上找到彼此,曾經短暫上恢復聯繫,延續著小時候那樣若有似無的曖昧。只是這樣的曖昧因為距離的相隔,更多摸不著的不確定性畫下句點。那時諾拉跟海勝說我們不要再聯絡了!那說分手也不是,畢竟他們也沒真正交往過啊!
生命又再度交錯向前,有著各自的人生方向,諾拉在文學之家認識了未來的老公,兩人在紐約生活著。海聖依據著韓國社會的標準這樣在職場努力著,只是在和女友分手時,想到紐約拜訪諾拉,似乎是讓自己多年懸宕的問題去尋找一個答案。
我們總會想著若可以回到某個時間點,是否就會有不一樣的人生?但這樣的假說都只是個遐想,說真的不太有意義。人生就是一條單行道,很多事情走過就是走過了,就該大步向前,想著那些假設其實只是讓自己陷入某個泫渦,替自己的人生找藉口罷了!
影片導入了一個美麗的概念—「因緣」,將故事緊密地交織在一起。因緣是一種概念,認為人與人之間的每一次相遇,無論是與街上擦身而過的陌生人,還是彼此許下承諾的愛情關係,都是來自我們前世的宿命。我們看到諾拉跟她老公第一次碰面時談論到這個,似乎是”因緣”牽連著他們兩。而最後海聖跟諾拉在紐約碰面時也談到這,似乎是讓他們倆(更多是海聖)放下這緣分更多的期望。正如諾拉最後說的在12歲時她確實是在他身邊,那時的感情也是真的,但他們的緣分沒有更多成長,只是停在12歲那一年。
剛開始還覺得他們倆是否會有什麼可能的發展?正如片頭開始在酒吧裡旁人的猜測,那三人是什麼樣的關係?但在諾拉跟老公聊天說著那一天和海聖相處的狀況,描繪海聖這個人,其實他們倆的人生早就愈走愈遠,只是心中覺得還是有一份連結。但其實也沒那麼多為什麼相愛的兩個人卻走不到一起這件事。人生終究沒有那麼多的如果,每個問號不過都只是漫漫人生路上的一個逗號或者是頓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