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pril 08, 2025

台東小旅行,路得行旅台東2館


 某一年的台東旅行發現這個青年旅館,對於經常一個人旅行的我,可以有單人友善的旅館特別有感覺,而且不需要因為不想負擔那樣多的住宿費用就勉強自己選擇背包客棧share房間,可以自己一個人在小小的天地自由放心地睡覺,我覺得是旅行時很重要的事。


先前住宿過廣東路的一館,這次就想說那來看看2館的樣貌。我覺得比較好的地方是隔音比較好。這次我入住單人房,就是鄰近馬路,而且是算熱鬧的中山路,但不會覺得很吵影響到睡眠,也沒特別被外面OR鄰居打擾到。而她的早餐券不只是早餐券,合作店家範圍更加廣泛,無論是中央市場裡的關山豆漿店到許多早午餐咖啡店,甚至是伴手禮,讓我們因為這些合作店家也認識更多台東市的店家,我個人覺得這是很棒的”共好”合作。

兩間旅館的共享廚房真的都很棒,但必須說1館因為在一樓,我個人在外帶小吃時是比較會在那邊用餐的,因為2館的是在地下室。2館一樓是cafe,整體上空間會覺得比較擁擠,我也就比較不喜歡在一樓停留。但我必須說這裡不打烊的圖書館真的很驚艷,我覺得下一次來我該會至少有半天時間在這裡看書發。呆,這整個氣氛真的太好了。


這次入住單人房,3.2坪的空間真的算小,但我也沒什麼行李,好像也覺得太狹窄,最大不習慣是燈光太暗了,讓有習慣在睡前看看書的我在那裡尋找光源,有點小煩。

整體上我是蠻喜歡這環境的,下一次若是台東市區的行程,他該會是我的選擇


Sunday, April 06, 2025

台東小旅行,縱谷線漫遊

 13:30發車,車子很早就在月台等候,一路到台東火車站才有其他人上車,感覺有香港遊客,不過一整台車也在10人以下,感覺完全不敷成本吧!

第一個點就是「卑南遺址公園」。這裡停留約40分鐘,因為先前也沒有閱讀太多資料,好像就是走走看看,不過這真的是很舒服散步發呆的好去處,那片綠地就讓人很舒服,不同於太平洋藍的發呆舒適感,但還是很舒服。


這是一個集史前文化、原住民文化及自然景觀的公園。遊客可在遊客服務中心獲得遺址公園相關資訊,在展示廳認識卑南遺址與史前卑南文化,亦可至考古現場、月形石柱親眼觀看遺址與遺跡,幸運的話還可見到考古發掘作業。戶外則重建了原比例的史前家屋、卑南族少年會所、原住民家屋區,並可至東西兩側瞭望臺遠眺四周環境。


繼續停留在鹿野高台,停留30分鐘,而且上山途中開始下起雨,雖然不是很大的雨,但整片霧濛濛地沒有任何展望可言。只能進去特產店上個洗手間,看看這裡的特產,發現這裡的乖乖有好多的口味,後來在台東車站也還發現新的口味,只是我還是沒有嘗試啦!

下一站停遊客中心,這裡說真的我不知道為什麼要停留30分鐘?除非就是安排一場影片介紹這區域,我因為碰到一位義工跟我介紹這區域的景點,也認識一些地質文化,才不會覺得這30分鐘無聊、浪費了。


最後回到鹿野神社這裡。很小的一個景點,不過附近的百年苦楝樹真的好美,而這時剛好是開花季節,就很高興自己可以碰到這樣的美景。

進來鹿野發現自己很久沒有回來這地方了,下一次真的該花一些時間來龍田社區走走。

然後就回程了,可以在車子上小歇一下,然後回旅館拿鑰匙,先將行李放進房間,就可以出去覓食了。


Saturday, April 05, 2025

沒有媽媽的超市 Crying in H Mart: A Memoir


 沒有媽媽的超市(2025紀念星空版)Crying in H Mart: A Memoir

作者: 蜜雪兒‧桑娜  

原文作者: Michelle Zauner

譯者: 韓絜光

繪者: 洪愛珠

出版社:二十張出版  

出版日期:2025/02/05

語言:繁體中文

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心裡是覺得安慰的。媽媽離開至今到今天剛好滿一年,去年的今天早上護理之家護理師來電需要送媽媽急診,因為剛發現媽媽喘不過氣,先急救後血氣有恢復但還是得送急診,而不久之後急診室就來電詢問是否要氣切,因為氧量濃度過低。雖然大家都有共識在最後時候不讓他們做過多的醫療,但一時半刻好像也沒準備這一天就臨時到來,跟哥哥姐姐再次確認後,當然也通知他們該回來,我就去急診室簽”放棄急救書” ,之後就是安寧治療,而在醫院不到12小時,媽媽就離開了。雖然生命最後的10多年因為失智症而辛苦,但至少沒有因為疾病折磨受不了的痛苦著。所以在閱讀過程中看到作者最後的陪病階段,那種什麼東西都吃不下去,身體虛弱到完全無法移動,好像任何止痛劑都無法舒緩身體的痛苦…我的經驗真的不算太折磨,我心裡頭也自己以為對媽媽也不算太痛苦的離去吧!

當然作者本身面對媽媽離開有更深的感觸,所有事情在短時間內發生,疾病來得快又急,好像好不容易從青少年階段邁入成人逐漸跟媽媽達成和解,美韓文化的交錯自己的認同總有一些掙扎,因為對韓語的不熟悉,有一種不夠懂母親,尤其在臨終陪伴時候,自己就是抓不到那種可以撫慰媽媽的味道,不斷懊悔自己怎麼沒有把握時間去學習更多,可以跟媽媽多一些聯繫啊!

食物在家庭裡就是很重要的聯繫,他們在美國生活,生活裡很大一部分都是美國文化的東西,但母親每天為家庭成員準備食物,那裡滿滿的韓國文化在其中。所以我們看到作者在他母親逝世之後,上網自學烹煮韓國料理。香濃溫暖的大醬湯、平淡卻開胃的松子粥、酸得恰到好處的泡菜……她從一道又一道菜色中發掘出每一段被她遺忘在心底的記憶,重新思索與母親共有的文化傳承。我想這個書寫過程也是她的療癒過程,緩緩道出自己的人生故事,她對自我的思索告訴我們,生命中的一切都是養分,而只有你自己,才能定義自己的模樣,而這之後只有自己去面對自己的人生,定義自己的人生了。

 「關於我的一切,她全都瞭如指掌。我出生的時間,我未曾萌芽的夢想,我讀的第一本書。每一個性格的形成,每一個小病痛和每一個小成就。她一直細細觀察我,基於無人能比的興趣……所有沒被記錄下來的事,已隨她一起死去。現在,輪到我來了解自己了。」──蜜雪兒・桑娜


Friday, April 04, 2025

台東小旅行,前言


看到行事曆今年春假四天,我又不喜歡在長假期間和大家人擠人,好像周一晚上上完兩節家教學生的數學課後,我就可以去台東走走,就是想去”江賢二藝術園區”散散步。就先去訂了火車票,然後找間住宿,其他的就可以到時候看著辦吧!


當然原本想說去金崙混個下午,但訂的火車票沒有停留金崙,我也懶得換火車,OR又得從台東到金崙,這次就跳過金崙。牛肉麵、麵包、金崙溫泉、看海就下一次囉!


之後查”江賢二藝術園區”週二休園,所以只能周三上午去拜訪,然後看是否有時間在海岸線停留,享受一下太平洋藍的美麗。也因為這樣,我想第一天也許就是在台東市附近晃晃,也許泡泡咖啡館,也許就是散散步、享受一些小點心…

出發前發現台灣好行縱谷線有下半天的行程,而且當天抵達台東時天氣也很不好,我就決定不租車,就是搭公車。所以抵達台東就先搭公車進市區,來到當晚投宿的旅館,check in整理一下行李,就出去走走,找到市區的方向感。



來個晚一點的早午餐,反正縱谷線發車時間是13:30,我很悠哉地吃一餐,還可以看一點書。這次選擇”柴米”,當地蔬菜確實很不錯,麵包和抹醬我也很喜歡,相對之下主菜我覺得就還好而已,算是很舒服的環境,也不顯吵雜,可以好好吃飯的一個好地方。


然後還有一點時間,決定上去走走鯉魚山。從第一次到台東,30多年來我到底來台東多少次了?我第一次去走鯉魚山,雖然天氣沒有很好,但我覺得還是個舒服走走路的地方,也不會讓自己很累。下一次我再來把所有的展望點都走一遍吧!

來買瓶水然後準備體驗一下郵輪式公車探索縱谷線。


Monday, March 31, 2025

風之谷 Kaze no tani no Naushika

1984年的電影,但今天看來還是不顯老舊。而談論的環境問題40年過去卻更加迫切。

故事設定在人類文明衰敗的世界,曾經的繁華和科技在戰火下摧毀,地表被劇毒瘴氣的腐海覆蓋,人類只能在腐海與巨形蟲類的威脅下求生,而女主角娜烏西卡居住的風之谷因受海風庇護,奇蹟般地未被腐海吞噬,依舊保有自然的景色與人類文明。

某天,多魯美奇亞帝國的運輸機墜毀於風之谷,上頭載著千年前毀滅全世界的生化武器「巨神兵」,讓風之谷捲入爭奪巨神兵的戰爭中,風之谷的平靜生活也被打破,不可能自外於這世界的戰爭。

當風之谷眾人清除該船帶來的孢子,多爾梅吉亞的占領風之谷。娜烏西卡被救出來,卻遭多爾梅吉亞軍攻擊!娜烏西卡正要乘滑翔翼走,敵軍卻攻入船內,娜烏西卡坐著炮艇衝向風之谷,此時谷內兩方已呈對峙狀態,奇怪的是風居然停了,祖奶奶覺得空氣中充滿了憤怒,娜烏西卡看到大批蟲群衝向風之谷!原來培吉特以小王蟲作誘餌呼喚蟲群,本來要開火的兩方都避難去了。娜烏西卡這邊阻止了綁小王蟲的人,自己卻也受了傷,衣服被小王蟲的體液染成藍色。可是蟲群氣得忘了小王蟲了,娜烏西卡便要求駕駛者帶他們到蟲群中。娜烏西卡遭王蟲撞擊而死,用生命平息了王蟲的憤怒。此時奇蹟發生了!王蟲以觸鬚托起娜烏西卡並為她療傷,她醒來時彷彿踩在金色的原野,印證了古老的預言。風之谷終於恢復原有的平靜。

《風之谷》電影探討人類文明為世界帶來的災害,而大自然找到自己的方式自我修復,無情戰火帶來的教訓,是否終於被記得?還是人類本來就是健忘的物種,一而再地帶領世界走向滅亡?

而電影裡腐海的場景看起來那片荒蕪感,讓我們覺得脯醢真的是毀滅一切生命的最大威脅,那些孢子絕對要清理乾淨的。但我們也在電影裡看到腐海就像是大自然的修復機制,當自然生態被人類文明與巨型兵器摧毀,大地之母也有其恢復生機的方式,那就是腐海,表面上,充斥著劇毒以及擴散的孢子,但在腐海森林之下,是被淨化的大地,土地只是默默地在消化人類文民帶來的破壞與毒物,將其排出,還給自然本該純淨的樣貌。


Wednesday, March 19, 2025

秘密會議 Conclave

 
 聽到Conclave,我們知道就是教宗選舉。我們可以看到野心權謀散發在【秘密會議】全片之中,提及權力就是看到人心貪婪的醜態,無論是賄賂、安排對手年少時事件的揭露,大家卻也都知道沒有所謂完美的人,但對於這些浮在檯面上的就直接判了”死刑” ,沒說出來的就大家自我欺騙好像不存在。

 我們看到樞機主教團團長勞倫斯,他的終極目標是選出一位適任的「好」教宗。而所謂的「好」是指:不能有健康疑慮,不可沾染一丁點兒的醜聞和道德瑕疵,不可惡意中傷其他候選人,甚至要與前教宗和自己一樣是立場寬容的「自由派」......,總之,就是以一個聖人般純真的存在,確保教會地位無損無傷。 

 經過多輪投票卻一直無法產生教宗,他想說也許他該爭取這個位置,他將票投給了自己,怎知西斯汀禮拜堂爆炸,好像上天在回應他的野心,然後在這裡轉折了,逝世教皇安排的貝特尼樞機,正式走向了權力之位,當教廷可能走回貪腐與戰爭之時,反戰與憐憫的貝特尼演說,成為在這混亂之世的救贖。 

 但男性的貝特尼有著女性子宮與卵巢,也許在教廷上是前所未見,但是否我們可以解讀為對教廷對於性別的改革與開放的未來期望呢? 

隨著教宗選舉的塵埃落定,解除封禁,勞倫斯看著窗口吹進的微風,那侵蝕內心的野心,隨著將烏龜抱入池中後消散,讓他內心得以平靜,這是上帝為他開的窗。 

 順便了解一下會議的小常識:會議規定包含,新任教宗需有至少三分之二的支持票才可當選。以及,為避免教宗選舉受到政治干擾,樞機團於選舉投票期間,不得離開選舉地點西斯禮拜堂(Cappella Sistina),需統一住在同屬梵蒂岡境內的聖瑪爾大之家(Casa Santa Marta),直到選出新任教宗。投票方式為樞機團每一人代表一票,在宣讀誓言後將選票投入票箱,內部宣讀後,對外結果將由教廷燃燒選票通知群眾。若無人當選,會燃黑煙;若煙囪冒白煙,則代表新一任教宗已誕生。

Monday, March 10, 2025

粗獷派建築師 The Brutalist


這電影的長度真的有長,全長 3 小時 35 分鐘,特意加入 15 分鐘的中場休息,記得某一年看「飄」,那是第一次有中場休息時間也是這電影前唯一有中場休息的電影,是否就是有一種向過去「Roadshow(巡演式放映)」電影致敬的意思呢?

男主角又再度以二戰猶太背景的角色獲得自己第二座影帝的奧斯卡。這次扮演的角色是匈牙利裔猶太建築師拉斯洛托特,他在納粹大屠殺中倖存下來,移民到美國展開新生活,但面對異鄉生活就是得想辦法活下來,無論是先前在自己的贆親家具行的工作,OR那大建築停工期間的繪圖工作,就是要先活下來才有資格談「美國夢」,更何況需要更多的運氣成就跟妻子艾莉莎貝的團圓,而其實他妻子也在異鄉掙扎生活著,戰爭的殘酷就是你就是得面對不得不的選擇。

電影也將移民經歷與藝術創作之間的相似性連結,每當一個人在創造一些大膽、驚人或新穎的東西時,就像拉斯洛在片中打造的那座建築,通常會受到世人的批評,」在片中飾演男主角的安德林布洛迪說到:「拉斯洛托特是一名匈牙利裔猶太建築師,在戰後逃離歐洲,來到美國展開新生活,並與被迫分離的妻子重新取得聯繫。這是一位難民的旅程,他與自己的過去有著聯繫,但同時也被剝奪了過去。他努力立足新的土地,面對全新的規則,找到自己的方向。」而過去的創傷和這個”全新規則”的拉扯,融入這個建築中,是否也是Brutalist(粗獷主義)」的美學精神?